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
摘要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传统高中政治教学的弊端逐渐凸显,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高中政治知识比较复杂,单纯地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只能理解其表面意思,难以进一步形成政治思维,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对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优化。
1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肩负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重任,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观念与政治立场的重要课程,是端正学生三观的核心基础,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禁锢较深,在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旨在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忽视了人文教育,如缺乏对政治素养的培养,道德教育影响力较弱等,导致课程的育人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多,课时安排有限,部分教师在授课期间,担心教学难以按照预期完成,课堂进度较快。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弱,面对教师的讲解难以深入理解,在出现知识点堆积的情况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步下降。为改变传统教学弊端,高效课堂构建势在必行。从高中政治教育视角分析,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有三:第一,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政治知识,还包含了时下热点话题、网络与生活资源等,这些内容会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践行,在践行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价值观。政治教学关系着学生社会适应力的提升,而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理解与认识社会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师应站好教育岗位,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使其在后期善于运用知识体现个人价值,并时刻践行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化政治素养,成为一个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第二,符合新高考制度。新高考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制度的执行足以证明民主、自由已经逐步融入教育领域。学生具备自主选择学科的机会,将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这一改革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消除了千百年来学生受知识限制的情况。高效课堂的构建符合民主课堂的原则,与高考制度不谋而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这与新高考制度达成契合。无论是从教育视角分析,还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高效课堂的构建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新高考制度。第三,提高政治教学实效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高中政治涵盖层面丰富,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等。假设以传统理论讲述法实施教学,将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高效课堂的构建重在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在教学模式上有所改变。学生在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成果更佳,教学实效性自然会逐步提升。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健康的学习心态
学生需要独立地处理各种问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并深刻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提高认知和能力素养。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尤其在学习方面,很多学生将精力都投入了学习中,但各种沉重的课业任务,使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负面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引导和疏通,那么很有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态度。
2.2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关注课堂的互动效果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高中政治学科知识结构复杂且繁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但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程度不足,并且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难以深度融入政治学习情境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开始尝试对教学方法、策略进行创新和探索。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自身的定位不正确,教师即使开展了探究性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学生依旧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明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教学内容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构建简约高效课堂的基础。教师应该清晰地了解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这意味着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目标进行仔细分析和界定。只有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在课堂上东拉西扯,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此外,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剔除烦琐,使得课堂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需要教师具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可以在课后进行拓展。只有通过精准把握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或实例来展示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2巧妙导入,引入主题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悬念、开展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就在身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要注意导入的简洁性和实效性。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课为例,教师开始教学时,可以戴一顶带有中国元素的帽子,然后播放中国传统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教室里的桌椅事先被布置成一个小型辩论会场。学生入座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后,请几名学生发表看法。然后开展讨论:当今时代还有没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必要?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随后,使用幻灯片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强调其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如何应用于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行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流和辩论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批评性意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以及如何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
3.3设计任务探究,引发高效探索实践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化对议题式教学的重视,并有意识地提炼课程教学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发布综合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具体设计探究任务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可以围绕某个政治主题或社会现象,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政治概念和原理,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应用所学政治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和技巧,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结语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基于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需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准确定位新高考的影响,积极探索教学活动改革创新措施,确保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训练,有效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思考,切实夯实教学改革基础。因此新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针对新高考背景下教学改革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探究,不断创新政治教学模式,带动学生深度学习和思考,切实增强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侯志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高考,2023(35):66-68.
[2]苏一品.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教学策略[J].高考,2023(31):27-29.
[3]高菊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高考,2023(13):58-60.
[4]陈启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19):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