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
正文
前言
整本书阅读教学之所以重要,首先在于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完整、连贯的阅读体验。与碎片化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知识体系中,随着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
1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1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我们坚信,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是引导阅读方向的关键。因此,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阅读和深度思考。通过自主阅读,学生不仅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和探索欲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全面发展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们尤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局限于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涵盖了思维、情感与文化等多维度的滋养。通过深度阅读整本书籍,学生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更能在故事中穿梭,锻炼批判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书中的情感描绘与价值观传递,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其同理心与情感共鸣能力。此外,整本书阅读还为学生搭建了跨越学科的桥梁,让他们在阅读中接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领域知识,从而拓宽视野,提升跨学科学习与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阅读教育,致力于培养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1.3引导与启发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导者与启发者角色。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设置,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领学生步入阅读的殿堂。同时,教师还善于运用情境创设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搭建起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其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喜怒哀乐,进而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阅读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导与启发,不仅让学生的阅读之旅充满乐趣与挑战,更让他们在探索与发现中不断成长与进步。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2.1精选阅读材料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精选阅读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深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是决定阅读材料选择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量身定制了差异化的阅读方案。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注重选择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情节简单的绘本,这些书籍不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初步阅读能力和想象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中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儿童文学、成长小说等更加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些书籍不仅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成长智慧,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则推荐经典名著和具有思辨性的散文、诗歌等书籍。这些作品不仅文学价值高,思想内涵深刻,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性的复杂、社会的多样以及宇宙的奥秘,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此外,我们还注重阅读材料的题材丰富性,力求涵盖历史、科幻、社会现实、童话寓言等多个领域。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旨在帮助他们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同时,丰富的题材选择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乐趣,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滋养。
2.2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与文本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前进行预测、在阅读中进行探究、在阅读后进行反思,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这些问题可以是对文本主旨的概括、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情节发展的预测等,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挖掘文本的内涵和价值。其次,体验情境的创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人物和情感。这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最后,多媒体情境的运用也为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频、视频、图片等,将文本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多媒体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阅读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2.3教授阅读策略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是提升其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关键。首先,我们强调浏览与略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初步接触书籍时,通过快速浏览全书封面、目录、章节标题等,帮助他们快速构建起对全书内容和结构的大致了解。随后,在需要快速获取信息或筛选重要内容时,指导学生采用略读方式,快速扫过文本,捕捉关键词句,从而高效获取关键信息。其次,精读与批注策略的培养同样不可或缺。对于书中的重要章节或段落,我们鼓励学生进行精读,即深入细致地阅读,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使用批注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在文本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感受、疑问或总结,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种边读边思、边思边记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预测与验证策略的运用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预测,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对后续情节或人物命运进行推断。随后,通过阅读后续内容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看看是否符合作者的安排。这种预测与验证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预测和推理能力,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2.4组织阅读活动
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我们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首先,读书会成为了我们每月固定的盛会。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围坐一起,轮流分享自己近期阅读的书籍,从故事情节到人物塑造,从阅读感悟到个人体验,无所不谈。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更多的思考和共鸣,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我们还创新性地开展了创作竞赛活动。围绕阅读材料,我们设计了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如读后感写作、故事续写、人物画像绘制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阅读所得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成果。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最后,角色扮演活动更是为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们选取阅读材料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在准备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深入研究了文本中的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还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神态等细节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沉浸式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5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态度,如是否积极主动、持之以恒;还深入考察其阅读方法,如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浏览、略读、精读等策略;同时,学生的读书笔记和阅读成果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它们反映了学生的思考深度、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为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作为传统而重要的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专业、中肯的反馈;同伴互评则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而自我评价则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明确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评价量表、思维导图、学习单等评价工具,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成果进行量化和质性评价。评价量表通过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使评价更加客观、可量化;思维导图则帮助学生梳理阅读内容,展现其思维过程;学习单则引导学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个人感悟,为评价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些评价工具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
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案例
3.1案例一:低年级段——《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阅读
背景: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选择《不一样的卡梅拉》这一图文并茂、情节有趣的绘本系列作为阅读材料。
策略实施:
阅读兴趣激发:通过展示绘本的精美插图和简短有趣的情节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班级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的资源,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借阅相关书籍。
亲子共读: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阅读分享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角色扮演、图画展示等)分享阅读体验和感受。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2案例二:中年级段——《草房子》整本书阅读
背景:针对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选择曹文轩的《草房子》作为整本书阅读材料。该书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孩子的成长故事,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策略实施:
阅读计划制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和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鼓励学生坚持每天阅读一定量的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进度和感受。
精读与批注:选取书中的精彩章节或段落进行精读,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批注策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
阅读讨论:组织班级讨论会,围绕书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3案例三:高年级段——《红楼梦》节选阅读
背景:针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选择《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的节选部分作为阅读材料。虽然整本书难度较大,但通过节选部分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策略实施:
背景知识介绍:在阅读前,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介绍《红楼梦》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关系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节选内容。
阅读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采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节选部分。对于不熟悉的词汇和句子,鼓励学生通过查字典、上下文猜测等方式进行理解。
创作与展示:鼓励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创作,如写读后感、绘制人物关系图、制作PPT展示等。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增强阅读成就感。
以上三个案例分别展示了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不同策略和方法。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结论
总结而言,通过精心策划的阅读教学活动,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他们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通过教授阅读策略、组织阅读活动、实施多元评价,我们努力构建一个支持性、互动性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们相信,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参考文献:
[1]王媛.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23(11):31-33.
[2]刘新.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2023.
[3]徐汉强.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少年写作, 2021(10):0048-0048.
[4]刘腾.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文学少年, 2022(14):0070-0072.
[5]李媛媛.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