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娟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摘要

在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立足于学校新医科创新发展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做好迎评促建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基固本、培优提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通过对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外语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全面分析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本文探索和构建出符合学院实际的“学科专业融合、科研教学融入、实践平台融通”三融合原则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搭建、保障体系建设”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六维度”培养模式。通过该课题研究,将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努力解决我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破解人文外语学科发展过程中现存困境与瓶颈,为医科+人文+外语跨学科合作共建、提质增效提供全新发展思路,为提升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培养路径,为推进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新医科;地方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医科概念的提出为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新医科强调医学与人文、科技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医学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的人文外语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亟需改革和创新。然而,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实践平台缺乏等。因此,探索符合新医科背景的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新医科是指在传统医学教育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元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人文外语学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地方医学院校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任。然而,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人文外语学科人才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方医学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文外语学科人才。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可以丰富和完善医学教育理论体系,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构建符合学院实际的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六维度”培养模式,可以为地方医学院校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帮助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文外语学科人才,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医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旨在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学者对医学教育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一些学者指出,当前医学教育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建议,如加强跨学科融合、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然而,针对地方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具体如下:

1.新医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在新医科背景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一些研究指出,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人文外语学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和数据分析。

2.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的跨学科融合

跨学科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在探讨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的跨学科合作时,强调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他们认为,通过跨学科课程设置、科研项目合作、实践教学等方式,可以促进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跨学科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科壁垒、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医学教育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起步较早,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也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鼓励医学教育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同时,国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了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方法。

1.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国外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他们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他们还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拓宽国际视野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2.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国外学者在跨学科融合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们通过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设立跨学科研究项目、建立跨学科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跨学科融合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还能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国外医学院校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实践路径的探索。他们通过设立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孵化器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同时,他们还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这些实践路径为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综述

虽然国内外在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研究差距和不足之处。

一是当前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和数据分析。未来应加强对实践案例的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二是跨学科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深化跨学科融合机制建设,推动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三是当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匮乏、实践平台不足等。未来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研究差距和不足之处。未来应加强对实践案例的总结和提炼、深化跨学科融合机制建设、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提升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新医科背景下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人文外语学科在医学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文外语学科在医学院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技能,还促进了医学与人文、科技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人文外语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伦理、医患沟通等医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提高医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人文外语学科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当前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1.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当前,地方医学院校的人文外语学科课程设置大多以传统语言技能和文学知识为主,缺乏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同时,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未能及时反映新医科背景下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要求。这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难以适应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

2. 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地方医学院校的人文外语学科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此外,缺乏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和资源共享也制约了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等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3. 实践平台与资源

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实践平台的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这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项目中。同时,实践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当前,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针对性。这导致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实践平台等方面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培养出符合新医科背景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创新性

人文外语学科的课程体系大多以传统语言技能和文学知识为主,缺乏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性课程。这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难以适应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需求。同时,课程体系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跨学科合作

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师资力量的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创新创业经验的优秀教师。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医学与人文、科技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限制了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缺乏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和资源共享也制约了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等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发展。

(四)实践平台缺乏,难以支撑创新创业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在人文外语学科实践平台的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这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创新创业项目中。同时,实践平台的缺乏也限制了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新医科背景下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三融合”原则指导下的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构建“三融合”原则指导下的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专业融合

加强人文外语学科与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技能和思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和资源共享,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2. 科研教学融入

将科研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和专利申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支持。

3. 实践平台融通

加强实践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融通与共享。通过与企业、医院等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六维度”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 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和目标

根据新医科背景的要求和人文外语学科的特点,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明确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上,增加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性课程,如医学人文、医学英语等。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和实践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加强跨学科的教学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创新创业经验的优秀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文外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

5.搭建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加强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与企业、医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搭建和运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6.完善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和支持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营,为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地方医学院校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为例,对该学院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该学院在构建“三融合”原则指导下的“六维度”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该学院根据新医科背景的要求和人文外语学科的特点,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性课程,如医学人文、医学英语等。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

该学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通过互动式的教学和实践性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与企业、医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和运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跨学科合作

    该学院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引进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创新创业经验的优秀教师。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跨学科合作,提高了人文外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搭建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该学院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与企业、医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搭建和运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完善保障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该学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和支持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通过完善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运营,为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新医科背景下对地方医学院校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当前人文外语学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三融合”原则指导下的“六维度”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