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无锡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的联动保护实践与设计创新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李丽华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

本文以无锡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联动保护的实践意义与设计创新路径。通过对两者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保护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阐述联动保护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创新策略,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无锡惠山庙会;惠山泥人;非遗保护;联动实践;设计创新

正文


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编号:2022SJYB1108课题名称:无锡惠山泥人对惠山庙会的设计转化与创新性研究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无锡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它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传承困难、市场萎缩、文化认同感降低等。因此,探索两者的联动保护实践与设计创新,对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无锡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一)无锡惠山庙会的历史渊源

无锡惠山庙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它起源于对惠山“神”的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集祭祀、商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无锡惠山庙会是流传于无锡城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俗,也是一种民间的老爷信仰或者神灵信仰,有别于其他地区 以一地一庙为特点的传统庙会,它的主举办地是无锡城西的惠山古镇,涉及无锡老城区的十大祠庙,形成八庙朝会,十庙同 庆的盛况。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的生日寿庆,无锡城中各庙老爷都要到惠山来朝山进香,庆贺东岳老爷的民俗。通过老爷的出会巡游,来祈求神灵的保佑,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寄托了无锡老百姓真诚和朴素的美好愿望2007 年惠山庙会被公布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 年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二)惠山泥人的历史渊源

处中国大运河之畔的无锡惠山泥人,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明末散文家张岱在记有泥人在店铺中出售的情况。清乾隆南巡时,惠山名艺人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称赞(见《清稗类钞》)。由此可见,在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并且名重一时。据说,惠山泥人全盛时期,大小作坊有40多家。它以惠山脚下的黑泥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惠山泥人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其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等,反映了无锡地区的民俗风情和人民的生活智慧。

(三)两者的文化内涵

1.惠山庙会的文化内涵

惠山庙会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和民俗文化。它是无锡人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之情的体现,也是商业交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庙会中的各种民俗表演、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传承了无锡地区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

2. 惠山泥人的文化内涵

惠山泥人和其他中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是中国史的见证和中文化的重要体,含着中民族特有的精神价、思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体着中民族的生命力和造力。惠山泥人不仅是一种民间工艺品,更是无锡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无锡人民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泥人的造型和色彩反映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惠山泥人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地方曲以及其他民间艺术样式的精髓,具有一定的艺术 惠山泥人再了南方耕文明的文化生和人文底,具有文化价 

三、无锡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的保护现状

(一)惠山庙会的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无锡惠山庙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恢复。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制定保护规划、举办庙会活动、加强宣传推广等。惠山庙会定期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庙会期,游客不可以品美食、购买手工品,能体到丰富的民俗活和文化表演,进一步推了庙会的承和然而,惠山庙会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商业化过度、传统民俗活动逐渐减少、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

(二)惠山泥人的保护现状

惠山泥人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保护。通过建立泥人博物馆、培养传承人、开展技艺培训等方式,有效地保护了这一传统技艺。但是惠山泥人面临着传承困境。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地方非遗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惠山泥人也不例外。传承人断层状况异常突出,国家级传承人年龄均在80岁以上,部分老师面临“传承无人”的困局‌。此外,惠山泥人的题材相对传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强,产品的创新不足,造型、包装及装饰基本延续往常,难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购买动机不足。

四、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的联动保护实践

(一)联动保护的意义

1.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惠山庙会和惠山泥人各具特色,通过联动保护,可以整合两者的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庙会以大老爷出会巡游和表 演为重点,保留了出会的仪程,会首、冲锋、手旗、伞、行牌、 戏文、锣鼓、文武官员、老爷神轿等仪仗浩浩荡荡,荡湖船、 打莲湘、八宝箱、拖竹片、大头娃娃、高跷杂技、龙灯狮舞、 轮车抬阁等表演争奇斗艳、壮观热闹。惠山庙会为惠山泥人“八大老爷”大型泥塑的创作提供创作素材,制作大型泥塑——惠山庙会,则为庙会增添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提升惠山庙会的品质和吸引力。

 

《大型泥塑-惠山庙会八大老爷出巡》图一

2. 共同传承,相互促进

    联动保护可以促进两者的共同传承。惠山庙会中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技艺展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惠山泥人的制作和传承;无锡惠山泥人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为庙会注入新的活力和文化元素,使惠山庙会更加丰富多彩。

3. 提升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惠山庙会和惠山泥人非遗联动保护,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无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可以促进无锡文旅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联动保护的实践案例

1. 庙会活动中的惠山泥人展示与销售

在惠山庙会期间,设置专门的惠山泥人展示区和销售点,展示泥人的制作过程和精美作品,吸引游客购买。同时,邀请非遗惠山泥人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表演制作技艺,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2. 泥人主题的庙会活动

举办以惠山泥人为主题的庙会活动,如泥人文化节、泥人展览等。通过这些活动,深入挖掘泥人的文化内涵,展示泥人的艺术魅力,提高泥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泥人与庙会元素的融合创新

将惠山泥人的造型和色彩元素融入庙会的装饰、表演和纪念品设计中,使庙会更具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开发以庙会为主题的泥人作品,丰富泥人的题材和种类。

五、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的设计创新策略

(一)产品设计创新

1.题材创新

在保留传统题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观念,开发新的惠山泥人题材。如以昆曲人物形象等为主题,设计制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泥人作品。

2.造型创新

借鉴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对泥人的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如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等手法,使泥人的造型更加独特、富有个性。图二)

 

图二

3. 色彩创新

突破传统的色彩搭配,运用现代色彩理论和设计方法,为泥人设计更加鲜艳、时尚的色彩。同时,可以结合不同的题材和造型,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增强泥人的艺术感染力。图三)

 

 

图三

(二)惠山泥人文创产品包装设计创新

 1、设计元素的创新

    惠山泥人包装设计的特点是简洁、精美和富有艺术感。通常会选择与泥人形象相呼应的元素,如泥土的颜色、泥人的形状等,来设计包装。同时,他们还会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如线条、色彩和纹理等,使包装更加生动有趣。这些设计元素的巧妙运用, 射出民间气息,从而将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使得惠山泥人的包装设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图四)

2.、个性化设计

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定位,设计个性化的包装方案。如定制礼盒、限量版包装等,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惠山泥人包装设计的精美和独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人们购买泥人的同时,也会对包装设计产生兴趣。一些设计师甚至开始将泥人包装设计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开始注重惠山泥人包装设计的创新和提升。

3 材料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惠山泥人包装设计也在不断创新。设计师们开始尝试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3D打印和激光雕刻等,来制作包装。这些创新使得包装更加精细和立体,同时也增加了包装的功能性。例如,一些包装设计中加入了保护泥人的内衬和防潮材料,以确保泥人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一些实用功能,如收纳、展示、装饰等,使包装不仅是产品的保护壳,更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

 

 

 

图四

(三)营销设计创新

1. 品牌建设

打造惠山泥人和惠山庙会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提升惠山泥人文创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2. 网络营销

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如建立官方网站、开设无锡拈花湾景区实体店店、进行社交媒体推广等,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3. 体验营销

开展体验营销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泥人的制作过程和庙会的民俗文化。如举办泥人制作培训班、庙会文化体验活动等,增加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六、结论

无锡惠山庙会与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联动保护实践与设计创新,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传承和发展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联动保护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创新的保护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和发展活力。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桂波.非遗视野下的文化空间理论研究刍议[J].文化遗产,2016(4) :81-86.

[2]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M].北京:文化 艺术出版社2016 [3]李萍.泥土的意趣-试析无锡惠山泥人的兴起[A].江苏 南京: 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210016

[4]朱岸静.浅谈惠山泥人的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D].柳州: 广西工艺美术学校,545005

[5]孙青.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风格研究 [D].景德镇: 景德 镇陶瓷学院,2014.4

[6]陈依婷,潘春宇,张毅.基于惠山泥人服饰色彩元素的丝巾创新 设计[J].服装学报,2020,5(5):421-426.

作者简介:李丽华,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