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 综合素养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不仅强调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核心素养理论概述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时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养。这一概念强调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能力,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变迁。核心素养涵盖了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造力等。
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含三个维度,即基础性素养、发展性素养和创新性素养。
基础性素养:基础性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数学、科学和社会常识等。这一素养为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是学生适应生活和社会基本需求的重要保障。
发展性素养:发展性素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维度强调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如何自我管理和持续提升,通过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竞争力。
创新性素养:创新性素养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励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并具有探索未知的勇气。创新性素养尤其重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灵活性,旨在促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尝试不同路径,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利于他们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首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内容设计上,往往将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记忆和计算技能的练习上,而对于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拓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较少。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表面的概念和技巧,难以实现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主体。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习惯于遵循统一的教学步骤,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方式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出现知识吸收不足的情况。
此外,由于教学方式单调、缺乏趣味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数学本身的抽象性较强,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学内容无法联系实际生活或激发兴趣,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不仅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高,更限制了他们在数学思维方面的提升。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亟需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核心素养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还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项目式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设计真实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以此为依据设计项目任务的主题和内容。例如,针对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计“班级财务管理项目”,让学生模拟成为班级财务负责人,通过计算班级开支、制定预算、合理分配资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项目规划和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班级财务管理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调查班级开支情况,有的负责制定预算方案,有的负责监督执行情况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统计、分析等操作,如计算开支总额、平均值、百分比等指标,以此来制定合理的预算方案。
最后,教师需要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学生的成果和进步,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班级财务管理项目”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预算方案、执行情况和节约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成果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方案的可执行性、节约意识的深度等。这样的评价和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以此为依据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例如,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促进了他们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超市购物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小明要买3个苹果和2个香蕉,需要支付多少钱”、“如果小明要买5个橙子和3个西瓜,需要支付多少钱”等。学生需要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等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加深对加法、减法和乘法等概念的理解。
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制定购物计划等。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花费统计与分析,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并运用加减法、百分比等概念解决实际开支问题。通过实践中的数学应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操作,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具意义和实用性。
(三)合作学习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互助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者完成一个项目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协作,还能够从彼此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的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在小组合作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例如,教师可以制定清晰的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可以定期巡回检查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帮助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
最后,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分享。在小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或者遇到困难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举行“数学分享会”,让他们展示解题方法或独特思路,激发学生之间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设立互助机制,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相互支持与解惑,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四)翻转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重新构思教学过程,将知识传授环节从课堂时间转移到课前准备阶段,使得课堂时间更多用于师生互动和问题解决。
首先,教师在课前应当通过视频、阅读材料、在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学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了解不同形状的特征,从而引发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思考。
其次,课堂时间则应当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通过提出问题、展示案例、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讨论数学中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展示不同小组的答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
最后,教师在课堂中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进行数学游戏或竞赛时,学生可以分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协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和翻转课堂等创新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多教学模式创新,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 教育研究,2020(2):45-46.
[2]李明.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3(3):23-24.
[3]王丽.,.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23(4):34-36.
[4]邹跃平.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4(8):189-192.
[5]李婉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4(9):1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