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深度融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房欣

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132500

摘要

传统的道德法治课堂,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形式化、任务化,越来越乏味枯燥。而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就给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实体化。本文就目前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并且成为了研究热点。在众多的小学学校中,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新时代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目前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地方还不多。因此,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进并良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就成为了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教学设施陈旧且不足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需要频繁地运用教学设施,来辅助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但是信息技术化设备运用时间较短,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很严重的设施短缺问题,关于信息技术的设备很少配备,教学设施也大多落后老旧,坏损未及时更新的情况亟待解决。

(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多在乎成绩,重视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学,忽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不佳,道德与法治课堂死气沉沉。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了教学方式,教师多采取讲解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没有利用信息技术让知识实体化和可视化,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1]

(三)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要使用好信息技术和设备,就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水平。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率不高,技术型人才较为缺乏,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信息技术知识相当有限,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质量较差。另外,还存在教师错误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具的情况,导致难以发挥教具的真实教学功能。

二、信息技术运用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点

(一)创新了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受限于教师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和拓展自己想要的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课堂内外的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为自己的发展提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使思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

(二)顺应了教学改革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将生活和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思想转变,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维意识。而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回归生活,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倡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性和信息化水平[2]。让学生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同时,发展自己认知社会的能力,而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途径更加丰富,学习效率更高,能培养出有道德有智慧的现代化信息化人才。

(三)能够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当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再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了解社会,树立全球文化观念。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并且要符合小学时段学生的认知成长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个人与社会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人。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教学特点,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协调发展。

(四)有利于践行实践的作用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理论讲解,轻视社会实践,为了追求完成学习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大多数教学工作都在课堂上完成,学生没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的时间和机会。信息技术模式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注重生活实践的作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道德与法治感知能力。在遇到难题时能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活得更好更便利[3]

三、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就要鼓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教学方式,积极主动并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推动信息技术新路径支持教师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鼓励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积极参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教师培训课程等。在不断地学习中促进自我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化和信息化。

(二)更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拓展学生的认知和思想深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实现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实用化,在提高了道德与法治学习效率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4]。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挖掘互联网中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导入环节。在观看了一些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后,教师提问:“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哪些内容吗?”“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场景,说出哪些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行为。这样的新兴教学手段,能够让抽象的思想意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实体化,并促进自身的思想同化。

(三)利用好微课视频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教学工具,主要是将大量繁琐的学习资源浓缩成几分钟的简短视频,在视频中充分明白了学习的关键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对知识有较全面的理解。同时微课视频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被合理利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利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让复杂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加实体化、生活化,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实践。例如,在学习各个国家多种多样的文化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播放文化异彩纷呈的各种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下,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在道德与法治中的作用。在这样的信息化教育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全球视野也能得到提升。

(四)加大信息技术教育资金投入

面对目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低且设施更新慢的情况,政府要引起重视,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健全教育体系,更新教育设施。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鼓励社会友爱人士投资,增加社会捐赠部分,保障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资金充足。在当前的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已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只有在资金保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才能在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中,提升教学效率,从而改变教育落后的现状,提升小学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五)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评估方法。信息技术中的智能识别技术,可以随时记录和上传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错误的地方,并及时予以评估。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可以整合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更多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自主学习。另外,这种新型教学技术还可以随时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法和环节。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估,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6]

(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课后作业的多样性

在这个信息技术应用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随着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教学相关作业设计。信息技术和作业设计结合的方式有许多优点,能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特点,进行知识拔高和拓展。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只是用到传统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还有互联网、微课、人工智能等的运用,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作业设计反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结语:

总体而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开阔他们学习道德和法治的思想层面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江雅梅.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J]. 南北桥, 2018(2):1.

[2] 管海霞.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措施[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3(6):1.

[3] 修文华. 小学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实践探析[J]. 中小学电教:综合, 2021(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