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小学体质测试50米跑教学训练实验研究​总结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郝彩虹

南京市长城小学

摘要

基于2023年南京市江北新区三项体质测试平台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速度与下肢力量相对薄弱,50米跑的成绩不太理想。笔者首先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接着从课堂到课后进行教学改进,作为实验教学,锚定目标,精准施策,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展开研究,学生50米跑成绩有了显著提升,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


关键词

体质平台;50米跑;教学改进;实验研究

正文


一、对标找差,分析原因

基于2023年南京市江北新区三项体质测试平台相关数据笔者发现50米跑的数据,成绩都不够理想,处于及格偏下的地位。可见这些年,我区学生在快速跑素质能力发展上,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倒退的。而50米跑又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必测项目,主要衡量学生的反应、速度及爆发力等身素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横向比较,在全区所有体育任教老师50米体质检测这项成绩排名中,笔者排名居于中后位置优良率偏低了

如何提高执教学生50米快速跑的成绩,成为我思考研究的一个现实性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学习研究,我发现影响成绩的原因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教师的原因,还有一类是学生本身的原因

1.教师层面

1)前后教学割裂。一般教师会认为,上体育课都是教学的零散知识点。比如,这节课学起跑,下节课可能学篮球的内容,前后教学内容不具备关联性。这样教师很难组织起逻辑清晰、系统连贯的结构化教学内容体系。致使体育课教学长期存在“繁、浅、偏、断”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50米跑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各个运动阶段掌握好,各种各样的错误姿势层出不穷。诸如后仰跑、后蹬不充分、“坐”着跑、错误摆臂、摆蹬不协调、跑途直线性差等。

2)项目训练断续。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需要采取大单元设计。要围绕“教会”“勤练”“常赛”“评价”优化教学进程和内容,避免把一个完整的运动项目割裂开来、断断续续实施零散教学。实施大单元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学项目运动技能,又能加深学生对该项运动完整的体验和理解。

3)笼统实施教学。平时教学过程中,很少坚持分层教学。往往都是“一刀切”,所有学生一个训练任务,一个教学要求,笼统地实施体育教学。这样笼而统之,不加区分,不实行“因材施教”,就会让一些同学“吃不饱”,而另一些同学却会因完不成要求而导致自暴自弃,发生逃避运动训练的现象。

2.学生层面

50米快速跑是十分依赖下肢力量的。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学生的下肢力量比较薄弱,平时也缺少相应的下肢力量练习。同时,学生因为生活条件的提高,导致肥胖率升高,每个班都有不少小胖子。他们畏惧跑步,存在跑不动、跑不快的现象。平时消极对待练习活动,即使在测试过程中也会“破罐子破摔”,不去尽全力跑快,跑完全程。另外,因为校内普遍不够重视,时常会有学生体育课被挤占用于补习文化课。而被截留下来的学生,经常被失去体育课锻炼机会,导致其运动技能缺乏,体质健康测试很难合格。

另一个导致学生50米跑能力不足原因是因为训练不足。光课堂上的训练时间往往是不够的,学生放学回去后,缺少足够的户外锻炼也是主要原因。因此,需要采取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教改措施。让体育课安排家庭作业,可形式丰富,并需要融入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基本练习。

二、精准施策,双管齐下

     根据笔者分析的落后原因,为了提高50 m跑的成绩,现在分别从课堂、课后两大方面,安排针对性改进措施。

体育课堂教学,精准施策

1.注意细化动作,纠正错误

短跑综合来说,是需要具备一定技术性的。根据短跑的特点,笔者进行了长达18课时的大单元设计。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身体素质要好;其次,还要有较好的一系列短跑技术;包括人们常说的: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冲刺跑技术四大类。

教师在制订大单元教学计划时,一定要仔细认真设计,把短跑技术详细地分解成每一个小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实施中,要抓住每一个技术重点与难点,紧抓每节课落实教学目标。要对其中每个环节进行拆分练习和动作指导,让学生系统掌握运动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组织学生互评,教师指点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一些错误的动作。对于有共性的错误动作,则需要设置针对性练习集中加以改正。比如,常见的后仰跑、闭眼跑等。我采取在终点后20米处放置清晰可见的标志物如红旗、足球角旗等措施,要求学生跑步时眼看前方、看准目标。而后仰跑则是因为学生上半身重心不稳导致的。练习中,笔者特地加入了一些平板支撑和腹部训练的小游戏,以训练增强学生保持好重心。

2.坚持专项练习,强化训练

    50米跑需要考查学生反应、速度及爆发力。因此,需要安排专门的针对性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强化专项练习。

50米跑中快速反应能力训练中,以往教师进行了一些低效训练。大多数教师通过蹲姿、站姿等锻炼学生反应能力。笔者通过学习研究发现,这些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并不明显,应该通过低姿态、中姿态和站姿态这三种姿态安排训练,以提高学生快速反应启动的能力。在其后教学过程中,笔者加入了不少专项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启动能力。

50米跑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取决于下肢力量。它主要包括髋部、腿部和脚踝部力量。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下肢力量训练。一般常见训练方法有上台阶、高抬腿、提踵、后退跑等代表性动作练习,都可以发展下肢力量。当然,也可以增加难度,通过单腿练习方式,进行腿部力量强化训练,以增加学生下肢爆发力。队这些训练,笔者一般穿插在游戏环节中,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强化下肢力量训练。

3.讲究运动技术,专项训练

除了反应能力和下肢力量,还有一些跑步技术,也需要强化专项练习。

比如:步幅训练:多进行针对性弓箭步,安排男女生同组练习,男生步幅大带动女生加大步幅;采用步幅大的同学与步幅小的同学一起同节奏、同速度、同脚步跑,拉大步幅;配合高抬腿跑接加速跑训练,发展腿部力量,扩大步幅,提高下肢关节柔韧性、协调性。

这样,专项练习、摆蹬训练、小腿提拉折叠技术、核心平衡训练等等,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拉伸方式,避免受伤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二)分层训练项目,提高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不能一刀切,不应用同样的目标要求他们。我将所任教学生分为两种层次:第一类是体重正常的学生;第二类是肥胖、体重超重的学生。这样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锻炼的兴趣,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

对于体重正常的学生,教学方法主要是加强专项素质,通过对他们跑步技术的优化,促进其身体协调能力发展,同时可以适量增大他们体育课运动负荷。在训练教学中,我将50米跑与比赛方式相结合,再配合上“长距离加速跑训练”,比如说50米到100米重复快速跑,发展协调能力,以增加跑步经济性。

对于超重的学生,其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让他们提高运动兴趣,以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来为主。因此,在体重正常学生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强度基础上,适当减少训练量,并合理降低训练强度,慢慢提高超重学生身体素质条件,使之掌握跑步的相关技巧。在训练教学中,多采用训练性放松恢复跑,增加他们参与跑步练习的速度。充分利用游戏等方式训练活动效果非常好,因为学生都非常喜欢游戏,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训练,来增强儿童参与体育内容训练的兴趣。

1.课后家校合作,全程关心

1)家校沟通,健康生活。现在的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养成了很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首先是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过多地接触了各种不健康零食、甜品,从而导致学生营养过剩,脂肪堆积,肥胖率逐年上升。

因此在校期间,要加强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生活、学习、锻炼时间,注重饮食安全。同时,班主任需协助体育教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肥胖和近视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警惕性,要教育儿童拒绝垃圾食品,多多督促学生多参加户外锻炼活动,控制体重合理增长。

2)实施体育家庭作业。体育课时间和学生运动时间是有限制的,学生回去后如果不加以练习,那么学习的动作技能就会慢慢地遗忘要点。因此体育也需要学生加强课后的巩固。笔者作为体育教师,采取了将当天的动作要点,制作成相应的微课,然后放到班级群里,供学生和家长回家后观看,开展练习巩固。与此同时,安排学生散学回家后进行相应的体育作业练习,并要求借助网络上传打卡,以促落实到位。

3)增加节假日运动管理。我们认为,学生的体育发展是连贯不断的,不因为节假日而停止中断。因此,除了当天课堂的动作练习,在平时和假期还会有长期的有氧练习打卡。这样,学生可以选择跳绳,跑步,健身操运动项目。我们根据学生特点,自己制作微课视频,安排学生进行打卡,以便他们不中断体育锻炼。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活动量,增强了学生们的有氧运动能力,同时还要周期性布置力量训练,可以更高效地促进学生提高50米跑成绩。

三、检验成果,效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教学的实施改进,笔者所执教的班级,在全区三年级老师中由原先的排名第21,提升到了现在四年级的排名第8,横向对比,排名显著提高。其中50米跑的单项均分从79.9分上升到82.1分。优良率有了显著的提升,优秀率从原先的32.8%到现在的41.4%,良好率从原先18.5%上升到26.3%,总体优良率从51.3%提高到现在的67.7%,显著的有了进步,可见实验措施是有效的。同时,纵向比较,在检测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的速度、爆发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50米跑中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和冲刺跑技术都有所改进,不再存在之前的一些常见错误范例。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柳庆红.普通学生50米跑教学训练策略[J].田径,20201): 17-18.

[2]参考文献: 陆军.开展辅助练习,优化50米快速跑动作技术[J].田径,2018(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