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唐谢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小学 816099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古诗词教学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一)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历史典故、哲学思想等[1]。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体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杜牧的《清明》描绘了清明节的雨景和人们祭扫的情景,反映了民俗风情;苏轼的《题西林壁》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二)古诗词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例如,李白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边疆大漠的雄浑之美。古诗词的意境美也是其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三)古诗词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古诗词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例如,王昌龄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孟郊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感恩之情;于谦的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彰显了廉洁正直的品质。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载体。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语言和意境,还可以了解到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哲学思想等传统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2]

(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通过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学习和领悟这些美德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例如,通过学习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学习于谦的《石灰吟》,让学生学习到廉洁正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现状

目前,古诗词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许多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上,教师们会详细讲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节日习俗、道德观念等。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字面理解,忽视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视频、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和氛围。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古诗词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例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学生在音乐和画面的感染下,走进诗词的意境。

(二)诵读感悟,体会意境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范读。教师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读音、节奏和语调,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同时,教师在范读时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声音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熟悉诗词的语言和节奏,进而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意境。可以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配乐读等,增加诵读的趣味性,教师要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诵读水平。此外,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去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想象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3]

(三)赏析词句,品味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字,让学生体会这个字的妙处。“绿” 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让古诗词教学更好地发挥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诗词的作者、历史背景、文化典故等,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感悟、赏析词句、拓展延伸和开展活动等策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诵读感悟等策略,让学生领略古诗词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古诗词教学与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新时代少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苑兰.根植诗词教学品味传统文化--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J].语文教学研究,2022(1):23-26.

[2]陈玉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3(15):134-137.

[3]李颖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探析[J].新课程, 2022(24):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