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黄宁宁

西安辅轮中学 710000

摘要

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生成脉络,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师应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充分考虑数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问题解决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数学素养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数学科目的发展注入活力。单元教学具有基础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注重以核心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学习任务或问题为主线,帮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研究方法的纵横关联,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一、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首先,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大的主题为核心,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安排,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优势。在单元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化数学思维,相比于单个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密切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并且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正确理解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握各个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利用方法,以不同的角度入手来进行高效率的学习,转变了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其次,实施大单元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有助于将复杂的数学结构变得更加简单,密切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凸显大单元教学的重要价值。最后,在单元教学模式落实过程中,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主要是由于在单元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为学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使每个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而不断地努力,逐渐地加深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知识探索能力,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对课程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思考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和清晰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教学现状以及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只有在了解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优化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质量和实效性的策略和建议。

其一:教学模式较单一和乏味。现阶段,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在课堂中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型的授课方式,整节课堂中单纯地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时忽视了新型的教学方式的使用和相关教学工具的使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

其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合理,对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单纯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为主,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完全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教师存在对于新课程的相关教学理念认识不清晰的状况,忽视了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训练,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不清晰和不合理;     其三:课程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目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大教学不足在于,课堂上所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课本知识。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教学要面向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知识,教师没有足够地重视来自生活的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将生活日常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一)以大观念引领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大观念引领教学过程,以宏观视角指导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旅途中掌握思维、探索和运用的技巧,同时借助实际的行动去提升他们对已掌握的知识的认识。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并鼓励学生从最少条件开始,逐步增加,通过绘图的方式进行系统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为后续学习三角形相似条件的判定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构建解决几何问题的知识体系。

 

 

(二)将学习目标引领,进行团队协同的学习和讨论。

作为一个全面的教育策划执行人,同样也扮演着课程的策划与指导角色。然而,大部分的老师在制定全面的教育策划过程中,往往会轻视学生的核心角色。对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习任务为导向,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驱动法是当前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与小组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听取他人的思路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拓展思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下面“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例来说明

学生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掌握了问题探究的一般方法。基于此,教师可采用类比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以彰显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堂设计应从复习巩固入手,通过回顾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及其探究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研究一次函数图像的基本思路,并通过实践操作得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呈现为直线。在探究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环节,教师安排了如下学习任务以促进小组合作和交流学习:“请尝试运用正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的探究方法,讨论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此问题为本章节的核心和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有效解决。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探究方法为后续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提供了思路。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地放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迁移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预设单元课后练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次函数”单元教学中,预设不同水平的课后练习是关键,以确保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可以设计两套不同难度的作业,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作业1的设计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应用和理解,通过简单直观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逐步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这样的练习旨在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识别数学模型,通过简单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一次函数的直接应用,从而建立起对一次函数概念的初步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固化了对一次函数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从而在实际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这种差异化的作业设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支持。

 

(四)落实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评价

在开展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活动中,对教学的评价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到底如何,这些往往是依靠教学评价来体现的。教学评价的种类包含很多,比如阶段性的教学内容的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鼓励性的评价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评价主体去区分,如教师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在初中数学大单元的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认真地反思对于学习实践的成果,对教学的实际成果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估,可以使后续的教学行为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同时学生在参照教师给定道德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通过及时的调整和自我改正,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课本知识的认识走向深化,在评估这一环节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评估和课后反思的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注意对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以便了解具体的不足和改进之处。教师要落实多元评价的原则,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使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变以往以成绩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融合多种评价方式,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总结:综上所述,大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成网络知识框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体系化,在夯实基础的前提条件下,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建立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刘洪臣.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路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6):94.

[2] 戴艺清.试论初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策略[J].考试周刊,2021(43):67-68.

[3] 谢建兵.例谈单元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4):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