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分层
正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课堂化教学现状分析
纵观初中化学为课堂教学现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化学课堂氛围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第一次接触化学,面对抽象的化学知识在学习中本来就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同时,由于初三阶段的学生还面临着中考的重任,存在较大的考试压力,再加上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制约,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甚至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进度,只是笼统地讲解一下,便带领学生进入到“题海战术”中。在这种情况下,化学课堂氛围枯燥无味,致使学生的学习进度停滞不前。
第二,化学实验设备不足。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化学实验教学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化学实验不仅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升了化学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在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也循序渐进地提升了自身的化学核心素养。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初中学校的化学实验设备陈旧、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要求。
第三,化学教学方式有失科学性。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但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学生常常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但在调查中发现,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依然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观念中,基本上是采用讲授法开展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等。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对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严重制约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第四,忽视了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融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也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型育人理念。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评价时,常常忽视新教育理念的要求,致使化学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原则,阻碍了核心素养的落实,严重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开展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直接决定了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面对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应关注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尊重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层、普通层、拔高层三个层次。需要说明的是,鉴于分层教学的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通过学期前调研、期中调研、期末调研活动等,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但调研活动并不能将学生的全部情况展示出来,还应科学融入调查问卷、走访调查等,了解初中学生的性格、态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精准把握初中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分层。具体来说,基础层的学生化学成绩和学习能力一般,对化学学习兴趣不大,难以主动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普通层的学生学科素养处于中游,能够基本上掌握化学知识,但在自主学习时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常常只是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无法实现教学内容的迁移和应用;拔高层的学生具备极高的核心素养,并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学习中对化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具备极强的举一反三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适当调整。例如,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虽然学习效果不甚理想,但学习态度却十分端正,此时教师就可适当地采用“提升”,旨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另外,还应结合考试成绩,针对学生的层次进行重新划分,以便于层次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预期达到的成果,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同时,教学目标还是化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面对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指向“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还应思考“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具备极强的独特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唯有结合基础层、普通层、拔高层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其最近发展区出发,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制定出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否则,在这一过程中一旦忽视了学生的学情分析,设计的教学目标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范畴,就会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难以满足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三)实施层次化的教学过程
以往,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灌输”的模式,指向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所有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极容易产生极端现象,难以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而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教师应摒除这一教学模式,结合层次化教学目标,按照分层教学的要求对班级中学生实施层次化教学。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层次化教学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第一,借助导学案进行分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导学案指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大纲,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旨在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结合层次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结合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指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导学案,以便于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探究学习内容中,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在探究学习中发展自身的核心素养。
第二,依托小组进行分层学习。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层次化教学时,还应借助小组学习模式。鉴于层次化教学的内涵,教师可先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初中生化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接着,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将其设计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分交给各个不同的小组,引导班级中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引领下,完成化学知识的探究学习。
(四)设计层次化的课后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以往,教师基本上是采用“题海战术”的模式进行,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应立足于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结合基础层、普通层、拔高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层次化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后作业,旨在满足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实施层次化的教学评价
最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构建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鉴于传统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层次化的教学评价。
一方面,实施评价标准层次化。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实施统一的评价标准,还应指向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化的评价标准,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在层次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教学评价内容的层次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态度、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确保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客观性,从而促进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鉴于此,传统一刀切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落伍,难以满足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化学教师唯有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立足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结合分层教学的内涵,对班级中的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进行分层,旨在满足班级中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所有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朝辉.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策略[J].家长(上旬刊),2022(3):174.
[2] 包亚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开展分层教学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22(2):56.
[3] 关秋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18):45.
[4] 丁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概述[J].试题与研究,2020(33):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