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叶青梅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白鹤中学

摘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初中体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通过系统性整合、层次性递进及实践性导向,构建高效科学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提出情境模拟教学、分层分组训练及项目形式学习等策略,揭示其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综合素质上的关键作用,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初中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

正文


引言

初中体育作为连接小学与高中体育教育的桥梁,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大单元”是指将某一主题或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组织,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化、层次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面对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初中体育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初中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原则

(一)系统性整合

系统性整合原则强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初中体育运动项目、技能训练、理论知识及健康教育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协调一致的教学体系[1]。这要求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计划时,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能围绕核心目标展开,例如,在足球教学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传球、射门、防守等技术动作的学习,结合战术配合练习,相关规则的讲解,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技能还能理解比赛战略布局。教师还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如将心理学中的注意力集中训练、生物学中的肌肉解剖知识等融入体育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建立长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机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层次性递进

层次性递进原则是指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现有的技能水平和认知能力,逐步推进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实现有效的知识和技能递进。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从基础动作到复杂技巧,逐步过渡。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最基础的运球开始,逐步过渡到投篮、上篮、防守等更复杂的技能训练,直至团队配合战术的学习。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教学都应设置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激发其继续学习的动力,注意调整教学节奏,避免过快或过慢,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教学步伐,实现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成长。

(三)实践性导向

实践性导向原则强调体育教学应以实际操作和体验为核心,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运动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这一原则的贯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各类实践环节,如设置情景模拟训练、组织小型比赛、开展户外拓展活动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2]。例如,在田径教学中,除了教授跑步技巧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接力赛、障碍跑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速度与耐力的重要性。实践性导向还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在活动中表达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整体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一)情境模拟教学,强化技能应用

情境模拟教学通过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运动情境中,模拟真实比赛或训练场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增强其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3]。以初中体育篮球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情境模拟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运球突破能力和团队配合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模拟真实的篮球运动比赛场景,在篮球场上设置不同的防守阵型和进攻策略,如“2-3区域联防”和“1-3-1区域联防”,学生需要灵活运用运球、传球和突破等篮球技术动作。教师可以在模拟比赛中穿插讲解和示范,如在学生进行运球突破时,重点讲解“低重心运球”和“变向运球”的技巧,强调手部和脚步的协调配合。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特定的比赛情境,如“最后一分钟领先一分”或“落后两分需快速得分”,让学生在高压环境下锻炼心理素质和决策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该节课的篮球比赛运动录像回放和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总结篮球运动经验经验,改进不足。通过这种情境模拟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还能在实际比赛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二)分层分组训练,开展因材施教

分层分组训练是一种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体能状况和学习需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组别,分别开展针对性训练的教学方法。我们以足球教学来举例,教师在课前通过测试和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把学生分成初学者组、中级组和高级组三个组别。初学者组主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控球、传球和射门等,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内脚背传球”和“正脚背射门”的技巧中级组则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战术配合训练,如二过一配合、边路传中等,重点讲解“二过一配合”中的跑位和传球时机选择。高级组则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战术演练,如全场对抗和定位球战术,重点讲解“角球战术”中的站位和配合。在每堂课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组学生的足球训练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任务和比赛情境,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如初学者组可以进行“传球接球”游戏,中级组可以进行“小场地对抗赛”,高级组可以进行“全场对抗赛”。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运用分层分组训练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水平上取得进步。

(三)项目形式学习,促进综合能力

项目形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特定项目任务,培养其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能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组比赛项目,要求每个小组在练习传球、垫球、发球等基本技能后,进行模拟比赛。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排球技术,还要在团队合作、战术分配和应变策略上进行尝试。在这一项目任务中,学生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学习到协作、沟通和战术思维,形成更全面的体育素养。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双手垫球”的正确姿势和“扣球”的发力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战术配合训练,如“快攻战术”和“拦网战术”,强调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战术执行。在这场比赛中,学生将有机会运用在训练中学到的各种排球技巧,学生可以运用“双手垫球”的技巧来稳定地接住对方的发球,确保球能够顺利传给队友。在防守时,学生可以运用“拦网”技巧,通过正确的站位和跳跃时机,有效地阻挡对方的扣球,保护自己的半场。教师通过这些具体的技巧和战术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在比赛中展现出更高的竞技水平,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排球规则和战术的理解,提升整体团队的协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大单元结构化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不仅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次革新,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次探索。通过系统性整合、层次性递进、分层分组训练和项目形式学习等原则的应用,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素养和合作意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策略,使体育课堂更具实效性和吸引力,帮助学生在锻炼中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雪明,武钰婕,宋金明.体育结构化教学视域下初中体育“四段九教案”大单元教学设计与构想[J].体育教学,2021,41(09):60-61.

[2] 王维,陈小建.简析初中体育课堂实施结构化技能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2):93-95.

[3]王浩.初中体育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23,(33):68-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