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环境创设;应用
正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元素是凝聚了中华大地的精华,展现了中华人民的民俗风情,凸显了中华各民族的气象氛围的传统要素,是指各民族劳动人民传承和遗留下来的思想意志、风俗习惯、艺术成就等元素。主要分为十二种元素,分别是: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名胜古迹、传统科技、传统建筑、传统文学作品、传统艺术、传统武术、历史名人、传统节日、传统民间游戏和传统棋文化。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与幼儿一起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园环境进行一系列静态或动态的布置过程。幼儿园的环境分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根据功能的不同,幼儿园物质环境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户外、室内公共、教室和活动室。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体现在:第一,悠久性,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老国家。这是一个高度凝聚了华夏5000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够像中华文明一样延续5000多年,它的历史越悠久,它的生命力就越强;第二,厚重性,中华文化的不间断表现出中华文明的灿烂、伟大、坚韧和厚重;第三,独特性,中华的文艺作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学和美术作品,是中国的文明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给世人的独特意义;第四,地域性,区域对文化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自然条件,还涉及到历史上所产生的各种人文关系、人口变迁、教育演变、风俗习惯、语言和方言等。因此,各个地域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长期的交流、借鉴和吸收下,形成了一种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吸收的局面;第五,民族性,中国的民族特色应该是为本民族所特有的。中国是一个拥有 56 个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拥有各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氛围气象,但都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第六,继承性,中华文化的传承就在于长期的累积和不断的发展中,只要有了一定的基石,就会一代代地传承下来;第七,发展性,中华文化的发展就体现在每一代中华人民的传承之中,不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更加懂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让中华的文明在不断地更新、丰富和完善中稳步前进。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及策略建议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1.户外环境创设
(1)富含传统科技元素的幼儿园户外设施
把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与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融合在一起,不仅使园所更具地方特色,更具中国特色,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领略中国传统建筑魅力的平台,并且让幼儿在亲身感知的过程中,直观形象的了解其中的用途,学习到相关历史知识。要适当运用具有代表性且非常实用的传统建筑元素中的设施,例如:拱桥、压水井、水车等设施。
(2)具有民间游戏特色的设施建设
民间游戏的游戏内容十分具体形象,活动形式活泼且轻松,大部分的游戏在过程中还配上了儿歌、童谣和口令。可以投放的物品有:跳绳、陀螺、竹竿、毽子、沙包、高跷、旋转梅花桩等等。随着民间游戏的开展,孩子们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思”,自然而然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建立起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认同。
2.室内公共环境创设
(1)原始见终的门厅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门厅是一个连接幼儿园教室与走廊的关键节点,通过各种主题和材料的创设,它担任起了文化驿站的作用,不但让班级门厅具有文化特色和丰富内涵,而且能够体现出该班级的整体教育理念。可以采用传统文化元素中的传统艺术作品水墨画以及传统建筑艺术中的徽派建筑来装饰门厅。在传统文化节日时,要根据节日特点和习俗来进行更替,在传统节庆的熏陶下,我们要把中华传统节庆的精髓发掘出来,以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来进行审美的熏陶,从而使幼儿成为爱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
(2)直观明了的楼梯环境创设
在创建阶梯环境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简化和清晰,可以采用了传统艺术元素中的扎染和青花瓷两种,在进行欣赏活动的同时,培养幼儿家国情怀。
(3)内涵丰富的走廊环境创设
幼儿园走廊环境是传递幼儿园整体教育理念的重要一环。幼儿园走廊的布置不仅可以使校园的景观更加美观,而且可以充分展现学校的特点和发展理念,其特殊的教学作用不容忽视。同时,这也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和父母共同探讨自己孩子的手工艺品的区域。
3.教室环境创设
(1)展现文化特色的主题墙环境
在主题墙环境的设计中要保持开放,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成果,创设许多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文化题材墙,如:京剧脸谱墙、古扇文化墙、皮影墙、城市风采墙等。
(2)幼儿作品展示台环境创设
在幼儿作品展位上展出儿童手工创作的艺术品,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探讨和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包括以民间美术为题材的手剪花、年画、当地特色小吃、灯笼、扇子、民族服饰、剪纸、拼贴画、传统纹样绘制等等。
(3)显示传统文化的其他环境创设
很多场域都可以用来进行传统文化元素创设,如地面环境创设地面和天花板的吊饰,充分利用每一个让幼儿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契机。地面创设可以运用瓷砖拼贴跳房子游戏,天花板可以运用传统作品吊饰,还可以采用一些屏风设计立体环创。
4.活动室环境创设
(1)极具传统特色的绘画室
开设专业的、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绘画教室,运用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环创,随处可见的传统水墨画、文房四宝的材料投放、京剧脸谱、象形文字的墙面装饰、传统圆柱支撑、传统乐器管钟挂饰、传统绘制瓷器作品、传统木制卷帘等等,都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灌输。
(2)传统木匠元素的木工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木工器具的种类逐渐增多,其作用也愈来愈完善,例如开榫机,其精度愈来愈高。但是传统的木工器具如:凿子、刨子、铲子、墨斗等,如今已不多见,但在幼儿园开设木工坊,不但能体现对传统的木工手艺的重视,而且能对孩子们的手工艺进行培养,也体现出废物利用的环保价值理念。
(3)手工布艺元素的布衣坊
民间布艺主要用在衣服、鞋子、袜子、帽子、床帐、挂袋、背包和其他小物件上。以布为原料,将剪纸艺术、刺绣工艺、制作工艺融为一体,也被称之为“女红”。开设布衣坊,包括刺绣工艺和编织工艺,既促进幼儿的动能能力、精细动作的发展也传承了传统布艺。
(4)艺术气息弥漫的陶艺馆
从广义上说,陶瓷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融合。纵观历史发展,可以看出,“陶瓷艺术”是一种经过长期、繁复的文化积累过程的综合性艺术。设置专门的陶艺馆,既排列展示中国传统瓷器、茶具、花瓶,又特别定制了适合幼儿的陶器制作工具,使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建议
1.运用价值理念的一致性
幼儿园领导和班级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理念保持一致,传统文化元素的环境创设具有巨大价值,对于幼儿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发展,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知识面,教师们既应该意识到传统的教育资源环境在儿童艺术、情感、能力的培养上的作用,也应该在实践中总结出其对儿童社会发展的价值。
2.运用内容的多样性、教育性、适宜性
幼儿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环境创设时,在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需要的考虑、对传统文化资源适宜性的考虑、突出经典与特色文化、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只有选择了适宜的内容,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
3.创设过程的目的性、环保性、原则性
传统文化元素环境创设目标的制定为其创设过程提供方向性的保证,不论是材料的准备、过程的开展还是更换的频率、幼儿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应该贯穿目标性。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应以勤俭节约为美,不论是在环创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创作,还是在制作材料的选材上,都尽量做到经济、环保、美观等特点。并且在传统文化元素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结合过程中要遵循安全性原则、目标一致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性原则、创新性与动态性原则。
4.运用评价的严格性
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进行评价,即是教师查缺补漏、推陈出新的保障,也是环境创设趋于完善的必要措施。教师应该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三个层面进行。要特别注意的点为:(1)在教学内容的环创呈现上不仅要注重装饰,还要注重教学的价值。(2)在评价对象上,不仅要以幼儿园管理者的评价为主导,还要考虑到老师对环境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幼儿的情绪。(3)在评价方式上不但要重结果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
5.运用形式的创新性
在运用传统的文化要素来创造环境时,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该是取长补短,去除其糟粕。从多维度、多场域去进行创设,让幼儿从触觉、嗅觉、味觉等多感官来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融合载体,不只是单一的平面环境创设,更多的是立体的可互动的环创形式,不只停留在教室环创层面,更多的是在各个场域进行环境创设,使得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到传统文化元素的各个方面。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策略分析
1.教师层面
建立良好的环创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环创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要明确创设目标,开拓创设思路,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适应各类创设环境的需要。通过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环境创设进行优化,加强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完善。合理使用评估体系,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不断提升自己的创设水平,围绕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资源创设环境,变静态环境为动态环境。场地的变化和形式的变化,要注意留出白,充分利用周围的空间创造环境。
2.幼儿层面
首先,增加幼儿的参与次数。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创的意识,要给幼儿大胆创作的机会,让他们的作品更多地出现在课堂上。其次,加深幼儿的参与程度。将环创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和环创内容的具体部分摆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感知传统文化的能力,发展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和审美判断的能力。最后,要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所以要确保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具有趣味性。
3.幼儿园层面
在创设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幼儿园管理层面要树立科学的创设理念,加强领导者的引导作用,加强管理能力,对传统文化资源做环境创设给予多方支持。
4.外部系统保障
首先,加强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力度。当前幼儿园师资队伍的培养主体是高等院校、幼儿园、师范学校、职业院校等,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幼教系列课程,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教学中,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浓厚兴趣,到对其精神内涵的深入了解,到推动传统文化应用于环境创设的内心驱动,最终能够选择合适的传统元素进行环创,逐步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要素的运用能力,从根本上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次,发挥专家、民间艺人的专业引领与导向作用,加强专家引导,加强对专家、学者的参观和评价。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邀请本地的“非遗文化遗产”代表人到幼儿园进行指导、表演,让老师和孩子们看到他们的手艺,让他们在“传道”的环境中,激发老师和孩子们对他们的民族艺术的兴趣,整合好教育资源。再次,加强家长和社区的多方面支持。当代社会提倡的是合作双赢,社区、幼儿园和家庭都是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社区资源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石麟.中华文化概论[M].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06:16 .
[2] 汤志民.幼儿园环境创设指导与实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王姣荣. 民间美术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运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8.
[4] 焦婧怡.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开发和利用[D].河北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