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如春,让爱随行
摘要
关键词
尊重 理解 沟通 欣赏 反思
正文
正文:自己是一名在一线工作10余多载的老师,有时候也会觉得幼儿教育的工作是琐碎的、繁杂的,也会有疲惫的时候。然而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在一线的更多原因是和孩子相处很简单,自己只要发自内心地爱护每一个孩子,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比如家长问题,教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你对孩子的爱,家长看在眼里,对自己慢慢形成了信任。你对孩子的爱,孩子记在心里,和自己慢慢形成了一种默契。当然这种信任与默契的关系需要自己用爱经营。
一、 适时转变角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师幼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天晨间接待时,远远看见楼梯口有小朋友来了,细细一看是雨潼换了新发型。我开玩笑似地说“哇,这是谁家的美妞啊?雨潼疑惑的看着我说:“王老师,你不认识我啦,我是谢雨潼啊”我故弄玄虚地说:“我看看我看看,哦真是我们家的雨潼公主啊,你换了新发型我都没认出来啊”雨潼说:“我剪的是蘑菇头”我说:“嗯,你剪这个发型也很好看!”。雨潼笑着说:“我也觉得不错呢”。下课洗手的时候,雨潼不开心的和她的好朋友说:“我换发型了,王老师都不认识我了”。我听到了说:“雨潼宝贝,早上我逗你玩呢,老师那么喜欢你,你换什么样的发型我都认识你啊”!雨潼看着我说:“老师我也喜欢你”说完,她开心地笑了,还过来抱抱我。
有天午睡时,跳跳主动走到我面前说:“王老师,六一的时候,我阿婆会给我买帮帮龙的玩具哦”,旁边的糖糖听到了说:“王老师,我想吃鸡翅,我妈妈说六一的时候就带我出去吃”。那一刻我很开心地做个忠实的倾听者。看着孩子们满脸洋溢的幸福,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一座重要的桥梁,是让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有时利用契机去主动关心孩子;有时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有时像个孩子和孩子走在一起玩在一起。多一些主动关心,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理解,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让爱靠近!
二、活动中尊重、关爱孩子
在幼儿园和孩子一起互动是一件开心的事,我能体验到活动设计所带给孩子的思维碰撞,和幼儿一起互动成长的快乐。还记得给孩子组织过活动《小威向前冲》。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有什么地方很棒?有什么地方不大好?”
有的孩子说:“我游泳很好,但是我跑步很慢。”
有的孩子说:“我跳舞很棒,但我吃饭不大好。”
有的孩子说:“我唱歌很好听,但我胆子很小。”
......很多孩子都纷纷举手,从孩子天真的言语中,我感受到这么小的孩子对自己有认知,并敢于说出自己不大好的地方是那么的可贵。我鼓励孩子们说:“只要有一个地方很棒你就是很好的孩子!”从孩子的表情中我看到了他们得到尊重和认可的那份快乐!
还有一个问题是:“你和朋友什么地方不一样?”
有的孩子说:“自己不戴眼镜,而我的好朋友戴眼镜。”
回应:你们的外形特征不一样。
有的孩子说:“自己属马,但我的好朋友属羊。”
回应:你们的属相不一样。
有的孩子说:“我喜欢弹钢琴,而我的好朋友喜欢打架子鼓”
回应:你们的兴趣爱好不同。
......
就在这时源源举手说:“老师我和涵涵不一样,上厕所的时候我是把裤子拉下来一点尿尿,而涵涵是把裤子都拉下来,漏出屁股和大腿尿尿的”
这一刻有的小朋友不禁笑起来,并将目光投向涵涵。我感受到了涵涵的不好意思,于是微笑着回应源源:“你观察地真仔细,是的你们的某些生活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觉得你的方式更简单方便你也可以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朋友!”。这时孩子们不笑了!为了缓解涵涵的尴尬,我问到:“涵涵你和朋友什么地方不一样?”涵涵说:“老师,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身边,我只有爸爸。”那一刻看着涵涵那失落的眼神我既难过又自责,我轻轻地走近涵涵,伸出手臂拥抱孩子:“涵涵,老师也是你的妈妈,有什么事跟老师说!”
我掩饰着自己难过的情绪,起身对每一个孩子说:“每一个你对老师来说都是特别的!不一样的!老师永远爱你们!”孩子们也纷纷回应:“老师,我也爱你!”
那一刻心是暖的,爱是明亮的!我想教学中不仅要尽可能地给予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要提高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度”,对幼儿合情合理的回答要认同与接纳,对幼儿的表述要梳理、归纳进行多角度启发。还要用真情去关怀每一个孩子,悉心呵护他们小小的心灵,并向孩子传递良好的价值观。
三、 尊重个体差异
儿童的性格形成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早期教养模式、交往方式有关,无论什么类型的性格都各有利弊。教师可以尽量做到,让活泼的儿童能静下来,让比较内向害羞的儿童多参与活动,多与同伴互动。在此过程中,只要儿童能适应,就会慢慢有所改观。迅速矫正是无法做到的,也会给儿童带来痛苦,所以必须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3-6岁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很大,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孩子越是低龄,这一点越是重要。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摒弃急功近利,改变他所处的环境。
四、 跨越时空,积极沟通
因为疫情大班的最后一学期孩子们久久未收到开学的消息,对于喜欢玩耍,
喜欢自由的孩子们来说,对既要居家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的父母来说,无疑都是一种挑战。所以在这个时候与家长与孩子建立积极沟通很有必要。
有天我正和昊昊的妈妈说一件事情,开始我们是用文字说事的,突然闪出一条语音,我点开一听是昊昊在说话,语音的内容是:“王老师,你不知道我已经要累死了吗?我妈今天让我做四个作业,昨天也让我做四个作业,我手都快累酸了。王老师你快来帮帮我!”(孩子的语音一开始感觉有点委屈,后面又是闹着玩的感觉)刚听完语音,妈妈发来一条消息说:现在会看图像找人了,拿着我的手机到处发语音。我给妈妈发了一个微笑的表情然后问了一下孩子方便接视频吗?妈妈回我好的。于是我给孩子发了视频,很快昊昊接起了视频,他像宝宝似的委屈地又跟我重复了语音内容,我微笑着看着视频中的昊昊关切地说:“这样的小任务让你觉得累了是不是呀。是因为任务多还是因为任务太难啊?昊昊说我做得很好,都对的。我说那说明你很用心做这件事情,很棒。如果觉得累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需不需要王老师跟妈妈聊聊啊?这时昊昊却转移了话题,给我说了最近睡觉做噩梦的事情,在我帮他出主意缓解后,他开始在房间里到处转悠给我分享自己的玩具,当他分享了一个海洋动物时,我问他有没有看过有关这个动物的书籍,他很快找到了《海洋动物大百科》这本书,并开始给我讲起这本书,介绍他最喜欢的海洋动物,还时不时地给我提出问题。就这样昊昊足足跟我聊了半小时多,视频最后被妈妈关掉了。妈妈开玩笑似地说:“王老师,我来解救你!”后面我又跟妈妈发信息聊了一会,告诉她看见孩子这么自如地跟自己交流,分享还会提问自己很开心。告诉妈妈我能感受到她对孩子即将读小学的那份担心。并以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跟妈妈聊了自己的感受,让妈妈把重心还是放在孩子生活能力、学习习惯、运动爱好、阅读兴趣的培养上,而不是一味地去让孩子做一些大人认筹范围的拼音、数学等。因为孩子的学习的路还很长,不要用不恰当的方法浇灭孩子的学习激情。
经过这件事情我想也许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我和搭班老师协商,跟孩子线上见面。线上见面虽然不是天天进行,但每周一次的见面让孩子有一个与同伴与老师沟通的渠道,很好地解决了孩子的情感输出问题,也及时解决了家长的疑问与顾虑。
其实,有时想想幼儿教育这份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说到底还是要多一些主动沟通,站在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多想一些问题,多一些对孩子对家长的理解,有时还要充当孩子与家长关系的调和剂!这样孩子、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
五、 学会欣赏孩子的赏光点
欣赏是一门艺术,我们欣赏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闪
光点,或者挖掘其潜在的能量。俗话说:“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齐齐是我们班上一位非常机灵聪明的小朋友!他在活动中反应很快,记忆力也特别好!在活动中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他的午睡情况一直不大好!几乎每天都不睡!我和妈妈都很担心!妈妈还带他去看了医生,因为他在班级是个子最小的男生。妈妈担心他因为睡眠不好而影响身高,每天回家都叮嘱他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午睡!每天中午生活老师也一直陪着他,苦口婆心地哄他午睡!但一段时间下来还是不见他入睡!有时候还把旁边的小朋友弄醒!见此情况,我想这种频繁关心是不是给孩子太多压力了!于是我就跟妈妈打了一通电话,妈妈也同意最近都不要问他在学校午睡的事情。让生活老师也不要陪坐在齐齐旁边!同时我和生活老师这边配合演戏!每天午睡时,我会去巡视,每次走到生活老师那里我都说“李老师,今天齐齐睡觉了!真替他开心!”李老师说:“是呀,齐齐真的长大了!”。午睡起床后,我还大大表扬了他!并送给他一张大贴纸!他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睡觉了,老师奖励了我贴纸”!妈妈也开心的说:“你现在午睡了,真棒!”。就这样,我们每天都演着这样的戏,齐齐每天也开心地得到我各种各种的贴纸!有一天他真的睡着了!那一刻我和李老师的心感到无比快乐!第二天我请他做了午睡巡查小组长,来检查孩子们衣物、鞋子摆放情况!齐齐别提有多神气了!就这样现在的齐齐慢慢养成了较好的习惯,虽然不是每天都睡,但一周能睡3次左右我们特别开心!妈妈看了我们拍的照片和小视频也欣慰极了!
《指南》中说过“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事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能够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此外,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优秀的老师和父母都是骗子》文章提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一直跟家长们说,我们最好睁一眼,闭一眼。用睁着的那只眼去看孩子的优点、长处和潜力,对孩子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我们如果能闭起眼睛,那些缺点、不足和问题也许慢慢就不存在了。”我想“骗”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你如何“骗”孩子。祝福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我们成人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善于反思教育行为,让温暖随行
提到反思,工作中我常常想起我们班可爱的涵涵。因为是他的童言无忌让我时不时地坚持反思自己。还记得有一次涵涵的朋友天天在户外活动中推搡一位小朋友导致这个孩子受伤了。了解原因后,我大声地说了天天。天天没有说话,涵涵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说:“王老师,你怎么这么凶!”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顿时意识到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自己有些羞愧,还不如一个五岁孩子那般沉稳、那般赤诚、那般关心自己的身边人。
教师要想做孩子的知心人,唯有和孩子心灵和谐共振,才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是否每一天都精神满满地与孩子相处,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一个善意的微笑,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要反思的点很多很多,但最终都回到一个点上那就是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足够温暖。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我们要对孩子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