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彭苗苗

昆城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学部 江苏 昆山 215332

摘要

家园合作是提高幼儿园教学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要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各种渠道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起协作、互助的育人环境,最终形成一股合力,为孩子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

正文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发展中,儿童早期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了许多父母和幼儿园所关心的问题。家园合作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其目标在于使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让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幼儿园中,家庭是一种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在幼儿园中,家园共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通过家庭的协作来实现。当前,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要素还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要从家庭协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促进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家园合作的概念

幼儿的生存空间并不只是幼儿园,在儿童出生后,父母就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儿童的成长环境也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陈鹤琴老师也说了,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个家庭和幼儿园都不可能独立完成,需要双方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幼儿园经常会组织家庭,邀请父母参与到儿童早期教育中来。简单来说,在家园协作中,父母与幼儿园是共同的主体,相互扶持、积极互动,使幼儿身心经由幼儿园与家庭两方面的双向导向,获得健康发展。这样做,可以确保父母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也是实施学龄前教育法的体现

3.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

3.1家园行为脱节。幼儿的家庭和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很多家长认为,在幼儿园,他们的子女是听话、懂事、有规律的,而在家中,则是任性、依赖、随心所欲。幼儿的行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是幼儿园制定了更为严密的规章制度,在幼儿园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科学合理的程序。而这些,在家里是没有的,因为家长的放松,以及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的习惯,都会被慢慢的淡化。因而更应重视家庭间的交往。现在,有些父母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而他们自己,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多,所以,在家庭协作教育中,父母们觉得幼儿园和幼儿园一起教育孩子,主要是陪着孩子玩,缺乏教育和教育的意识。甚至一些父母对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都不感兴趣,同时,幼儿园强制让父母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儿童早期教育。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仅依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步、同方向、同心协力。

3.2家庭教育中的隐患。一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较为严重,忽视了儿童所喜爱的实际启蒙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认为孩子不能从一开始就失败。所以,他们报了很多“兴趣班”,甚至比一些小学生、初中生都要忙,但是效果并不好。二是娇生惯养。“望子成龙”的家长不说,还有一种家长,他们就是小皇帝小公主,要啥有啥。家长的过分纵容,会给子女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3.3幼稚园教育缺失。一是缺乏交流,缺乏交流。许多幼儿园老师对家庭关系的认识不足,对孩子的状况不能及时地反映给父母;有些老师不善于与父母交流,对儿童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无法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二是组织不够严密。要开展各类活动,让父母认识、走入,使他们了解和认识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园内有家长会、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半日活动、月主题活动、月末小舞台等活动。

3.4家园合作表面化。当前,尽管“家园协作”的思想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更多的“家”合作仍停留在“表象”层面,缺乏深度。具体表现在:大多数父母认为,“家园”是指父母到幼儿园陪着孩子玩耍,加强与子女的联系,而不是对学习和教育的深度认识。在态度上,接受家园活动的家长普遍兴趣不大,许多年青的父母不想参与,觉得这样的活动会影响他们“办正事”的工作,即使有家长参与,也只是敷衍了事,对家庭协作的重视程度并不深。

4. 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4.1幼儿园是一所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学条件相对较好,幼儿园的师资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的保育人员,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征,采用科学的早期教育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进行教育。而家庭又是儿童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儿童早期的启蒙教师,家庭与儿童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地位。由于其特殊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和财务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家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内容之复杂与广泛,教学方法之敏捷与灵活,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也可以说,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无法取代的,所以,幼儿园应与父母紧密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共同承担起教育使命。

4.2家庭协作是幼儿教育的两大关键环节,必须协调起来,才能使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其和谐发展,反之,就会削弱、削弱教育的作用.比如,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时,老师更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而父母则更倾向于把孩子的一切事务都交给父母去处理;家长与老师在处理孩子的争执、争吵时,其态度与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方式是整合教育理念、整合教育理念、利用两者的优点,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3在儿童的角度,家庭协作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家园协作是父母与幼儿园共同努力的一种形式,它可以有效地将儿童与家庭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更加完善、更加完善、更加灵活、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幼儿能够更加愉快地学习。另一方面,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到的关怀与关爱也会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会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4.4在幼童的家庭层面,家园计划可以加强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为家长们排忧解难。一方面,家庭协作要求父母也要参与到子女的教育中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父母可以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子女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等情况,也可以减轻父母对子女的担心。另外,通过家庭协作项目,父母也能了解到与子女交流的技能和科学的早期教育方式。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情况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成长。

4.5从幼儿园的视角来看,通过家庭协作,可以让父母更好的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学策略,从而推动幼儿园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家园合作”项目的实施,对于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家园合作”也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结合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5.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策略

5.1以家庭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要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在家里,主要是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进行沟通、交流等,这对于促进儿童个人的行为习惯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家长要鼓励孩子和孩子交流,和老师打招呼,在接孩子回家的途中要多和孩子交流,要引导孩子积极地表达自己在幼儿园的行为,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作为父母,从孩子的表现中,可以了解到孩子的行为缺陷,包括进食拖拉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不会去责怪孩子,反而会在晚餐时,鼓励孩子们比父母更快地进食,当孩子们超过父母时,就会给他们一朵小红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与变化的快乐。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孩子们很快就改掉了在幼儿园里磨磨蹭蹭的坏毛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气氛,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儿童的行为习惯,并在不知不觉中对其进行影响,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家园团结,注重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不同的儿童生长环境和家庭环境都会对其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从儿童个体发展的现实出发,重视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其个人的行为习惯,是提高其个人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比如胆小怯懦的小明,因为小明的父母常常不在身边,很少关心小明,所以小明从小就被外公外婆抚养长大。老师在教室里鼓励小明大胆地回答问题,使小明有自信的学习,使小明逐步从怯懦、胆小的心态中解脱出来。老师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们经常打电话给小明,鼓励他是最好的,并且说有空就会回来看望他。同时,老师也跟小明的外公外婆交流,让外公外婆在照顾小明的时候,给小明更多的自主权,让小明有更多的时间去收拾衣物,自己动手,慢慢培养小明的自信,让小明可以体会到来自父母和家人的关爱。因此,在幼儿教师中,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学对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3促进幼儿行为养成的深度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发展的过程。要达到教育目标,就必须把握好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通过 DIY亲子游戏,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一起完成教学。以包饺子、做蛋糕等日常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家庭为单位分组,在指定的时限内包饺子,以包饺子的次数最多,打破的次数最少的一方获胜。DIY亲子活动充满了生活趣味,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完成了包饺子的作业,并按步骤先洗手、擀皮等。透过整个包饺子过程,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到家长的艰辛,更能体会到自己亲手做的快乐。DIY亲子互动活动,强调了“家园协作”的重要性,并以“家庭”与“幼儿园”的协同协作为目的,进一步整合了“家园协作”的思想,在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

5.4家园加强沟通,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首先,幼儿园老师要对幼儿在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以反映幼儿的成长和学习状况。特别是在孩子们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很难适应新的环境,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其次,要经常进行交流。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学习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语言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要及时地解决问题,并与幼儿园进行交流,使幼儿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健康地发展。教师的语言技能在家庭协作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师,有良好的语言和良好的教养,可以让父母安心地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给幼儿园。

5.5勤交流,发现问题。家庭成员之间要有密切的关系,经常交流,以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幼儿在家和在园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沟通,探讨教学的方式,并互相反馈教育的成效,从而达成一致,实现同步的教学。首先,幼儿园会举办多种亲子互动,让家长们亲眼目睹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幼儿与幼儿的差异,并加深亲子关系;其次,幼儿园要组织各种类型的家长会,例如:全园、班级、座谈、家长学校等。针对不同父母的需求,系统的传授父母科学的育儿知识

5.6创设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与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气氛等相关的影响。父母是幼儿最早的老师,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和维持和谐、互相尊重的家庭气氛,创造一个美丽的、干净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们感到温暖、快乐、情绪稳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

5.7幼儿园重视环境的作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幼儿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要在轻松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并将其融入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

6.总结

总之,在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家庭协作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教师在教育资源、教师教育经验、教育资讯等方面都能为家长所用;家庭协作为双方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子女的教育消除了矛盾与障碍。

参考文献

1]杨玉蓉.浅谈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的意义和策略[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9)

2]石伟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0(7)

3]冯国荣.初探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意义[J].中国科教创 新导刊,2011(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