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策略研究——以G园大一班《中国历史地图》阅读活动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赖天利 费秋蓉

(重庆市大渡口幼儿园 重庆 400043)

摘要

绘本作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积极意义。幼儿园应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采用小组合作、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合园内园外各项活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


关键词

图画书 图画书阅读 主动学习

正文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是幼儿教育的目标追求

从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可以看出,“乐意”、“喜欢”、“自主”、“尝试”、“探究”等词语频频出现,足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是幼儿教育的目标追求之一,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该目标的指引下,幼儿园的环境、各项活动逐渐向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的经验建构转变,对各项活动的评价方式也主要基于幼儿发展的原则。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为了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2.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研究的不足

图画书包含了语言、数学等各领域的内容,其丰富的素材与教育价值,也受到了教育机构的关注。从文献梳理来看,现存幼儿园阶段的图画书阅读研究大多聚焦于图画书阅读对幼儿领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图画书阅读的步骤与策略。幼儿主动学习的研究也大多聚焦于科学领域和区域活动,聚焦于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习的研究非常稀少。为了对教师指导幼儿在图画书阅读活动中的主动学习提供一点建议和思考,本研究应运而生。

核心概念界定

1.图画书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所谓‘图画书’,是指文和画之间有独特的关系,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表现只是文章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假如以数学式来写图画书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图=有插画的书,文×图=图画书。”他非常强调图画书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图与文在书本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互补的角色,共同讲述故事。通常一本图画书里包含了三个故事,图画讲的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和文字共同讲的故事。松居直对图画书的定义,目前被大陆很多学者所接受,对现阶段的绘本研究和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2.图画书阅读

以往的研究对图画书阅读的概念界定有两种,一种是从读者与书本互动角度而言,认为图画书阅读是读者尤其是幼儿作为阅读主体通过图画来获取信息或理解意义。另一种是从图画书阅读开展形式的角度而言,认为图画书阅读是用图画书进行阅读,即以图画书为依据,幼儿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本研究的图画书阅读包括了两种概念,既是幼儿作为主体,通过对图画书画面细节的主动观察中获取信息,也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

3.幼儿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在本质上是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在阅读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习就是积极与书本互动,积极参与教师或者家长组织的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字、词、句的积累,感知书面语言的美并进行模仿运用,从画面内容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建构自身阅读能力。    

二、研究理论基础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不同水平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从11、12岁开始)。

大班幼儿基本处于前运算阶段,此阶段的幼儿能运用言语并形成心理意向,能将外部世界用符号表现出来,但这时的幼儿所运用的语词和符号,还离不开所代表的东西,他们首先要形成图像记忆,才能理解语词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绘本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式,或者直接以图表达的方式,以图像记忆为主,在图画和文字符号之间搭起一座桥,方便幼儿在边看图边听故事的过程中,充分理解符号的含义,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有两种理论,一种是个体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另一种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的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助。

不管是个体建构主义还是社会建构主义,其核心在于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应从儿童视角出发,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同伴、成人的互动与探索中建构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3.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由布朗分布伦纳提出,认为个体的发展镶嵌于家庭、幼儿园、学校、同伴关系等环境系统中,成长与发展会受到这些环境很大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积极的互动环境,让幼儿在与家长、教师、同伴的积极互动中健康成长。本研究中,教师努力扮演着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幼儿实现自己的计划提供支持,在需要帮助时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同伴合作、亲子互动完成任务,努力为幼儿创造适宜其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图画书阅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言能力是运用语法组织字、词、句,将自己所感知到的外在世界,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其发展包括素材、工具、技能三个要素。素材是想要表达的所看、所感、所想的内容。工具则是字、词、句。技能就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阐述清楚的方式方法。绘本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丰富的图画信息中积累表达素材;在拓展词汇、模仿优美语句中习得表达工具。在讲述历史故事、用思维导图进行表征的过程中锻炼表达技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在图像思维能力之上,汉字是抽象的符号,理解汉字的意义必须建立在汉字背后所代表的图像之上,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建立在读图能力的基础之上。绘本以图为主的特点,激发着幼儿的阅读愿望,其图文合奏的表现形式,决定了绘本中图画与图画之间有很强的逻辑联系。幼儿要想读懂一本图画书,会反复读图,观察细节,在上下文中寻找关联,读图能力便在反复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发展起来了,为以后纯文字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帮助幼儿获得更系统的知识体系

绘本主题课程区别于普通的阅读活动,其根本在于主题活动是一个系统、全面、有目的的课程,里面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活动内容,但是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进行,老师和幼儿为了达到某个终极目标,一起设计课程内容、实施方案,教师通常是活动的发起者和引导者,把控着活动的方向,引领着孩子向着目标靠近。

四、大班图画书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以G园大一班《中国历史地图》主题课程为例)

(一)大班孩子年龄特点

1.5-6岁的孩子,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发,个别孩子的抽象思维

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象力丰富;

2.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能够连贯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对汉字符号比较敏感,能够以涂涂画画的方式,个别孩子可以使用汉字符号,以图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书面表达。

3.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意识,公平意识和规则意识比

较强,能够在合作中,与同伴进行分工协商,制定规则。

4.他们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记忆力很强,喜欢情节复杂的故事,对文学作品开始感兴趣,喜欢探索科学类的知识。

5.在图画书的选择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喜欢文学、数学、科学类的书籍。

(二)绘本分析

《中国历史地图》属于科普类绘本,是专门给孩子设计的历史书籍,曾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该书以地图的形式向孩子展示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每一个朝代的兴衰史,将历史与地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此书知识涵盖范围很广,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每一个朝代都分成两部分讲述,一部分讲述该朝代的文化、典型人事物,一部分以地图的形式简述该朝代的兴衰简史,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图画生动有趣,文字简洁,适合5-6岁孩子阅读。

该书以时间为线索将中国历史跃然纸上,地图呈现的方式就像走迷宫一样,易于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在探索、发现中了解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中各项伟大的发明,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实施策略

1、自主阅读建构主题内容

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建议家长购买一本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一周以后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孩子们最喜欢的内容。从问卷结果来看,孩子们对历史人物、服饰、战车、四大发明等内容更感兴趣。基于此,教师从绘本中筛取“千古一帝秦始皇”、“造纸术”、“车轮滚滚”作为主题开展活动。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表现为其生来就有的学习动机。每一种经验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正是这种对经验的开放态度使他们乐于学习,并逐步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发现,对于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孩子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动脑,积极探索。大一班老师在确定主题内容时,将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孩子们,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建构课程,为孩子们积极参与整个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经验

在《古法造纸术》活动中,孩子们通过阅读《中国历史地图》,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相关资料,在对中国古法造纸术的由来、流程等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尝试以古法造纸术的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造纸。

每组孩子在队长的带领下画出造纸流程,根据流程进行分工。很快,孩子们在捣碎环节出现了问题,手捣酸了,树皮却未捣碎,怎么办呢?通过商量孩子们进行二次分工,有的人负责用剪刀剪碎树皮,其余人以轮流、合力等方式捣碎。这一次,孩子们成功捣碎树皮,按照计划表上的分工,加水、搅拌、抄纸、晾晒,完成造纸流程。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计划-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共同协商、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完成活动目标。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调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实现大班额环境下的教育公平,让每个幼儿拥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活动,是非常适合大班年龄段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

3、运用思维导图建构事件脉络

在学习秦朝简史时,孩子们通过阅读、亲子查阅资料,对秦始皇有了较多的了解。我们开始画以“秦始皇”为主题的圆圈图。孩子们一边阅读《中国历史地图》寻找有效信息,一边以圆圈图的方式,或只用图画,或者图文并茂,梳理与秦始皇相关的大事件。

思维导图是一款全方位的视觉和图解思维工具。5-6岁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思维导图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书面表达的工具,更能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他们要学会统筹全局,从整体到局部,思考每个版块的安排,在学习书面表达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每一个朝代的历史活动结束以后,大一班的老师都会让孩子们以流程图的形式画出朝代的历史地图,并且请个别幼儿为全班幼儿讲解自己的流程图,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建构了事件脉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以大一班《中国历史地图》绘本主题活动为例,讨论了大班年龄段图画书阅读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的实施策略,以幼儿兴趣为导向,采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组织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和思维导图的应用,都是合适的方式。阅读活动不局限于阅读本身,应该整合园内园外的各项活动,是一个整合性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苗松.基于幼儿视角的图画书阅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3]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秦强.幼儿绘本教学研究——以上海市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

[5] 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6]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9-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