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摘要
关键词
创造力;材料运用;美术活动
正文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达的是幼儿最纯真的内心,通过美术活动,这种直观的又具有浓烈色彩情感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天真、活泼、可爱、稚嫩......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整个幼教体系中,美术活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一、什么是创造力?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说:“你要有创造力,你才能......”。老师们也喜欢把“培养幼儿创造力”挂在口头,但是什么是创造力?却很少有人提及,甚至自己也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去定义创造力,怎样就是具有创造力?怎样就是一般的提升进步,与创造力无关?在说今天的主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的名词解释:
进行创造和发明的能力。包括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预见和评价能力、寻求解决问题方向和途径的能力以及完成某些操作和对设想进行检验的能力等。创造力的大小高低主要取决于经验、知识、方法和心理素质。
简单来说,创造力就是指人们创造新事物的才能和力量。那么抓住重点,与创造力有关的必须要是“新”的事物,在此之前是没有的;并且是一种才能和力量,指的是我们具备这样的才能和力量,不单单是直接出现的新事物,而是通过人的才能和力量进行加工所获得的新事物,才能称作是创造力,它可以是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方法,一种新的经验等等等等。
二、为什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们总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是我们却很少说培养成年人的创造力,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创造力是基本能力即: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竞争力等等之外的提升能力,现代社会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们都了解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幼儿期伴随着幼儿在动作、语言及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其创造力的发展表现为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想象发展 。在广泛好奇心的促使下,幼儿特别喜欢玩以前没出现过的游戏,尝试没做过的事情,并从中表现出创造性。首先有创造意识再有创造思维最终发展成创造力。比如:有的小朋友用画笔画画;有的小朋友用小手画画;有的小朋友用树枝树叶画画;有的小朋友用玩具画画;那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想到了许多种工具作画呢?因为他的潜意识里有想去尝试不同事物的好奇心也就是创造的意识,当这种意识变成 一种习惯之后形成了他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再加上方式方法就成为了创造力。
基于这种生理心理因素,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不断地接受新的事物,尝试新的方法,创造新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为他们今后不断追求新颖、独特的事物,形成对自我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和评价打基础。富有创造力的人往往比其他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具有优势,在普通中寻找亮点,在困境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寻找突破,打破常规,提出新的想法,通过自身努力得以实现,有利于个人的长久发展和生存。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拥有创造力的人才可以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仅能帮助幼儿本身还能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幼儿美术活动的分类
(一)儿童绘画
儿童画是指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形象、色彩进行创作的绘画。它是传达儿童内心思想、意识、情感的载体,能反应儿童对事物的感受,用形象符号,换构图和色彩感受来表现出可视的一种绘画方式。
儿童画的分类:
1. 按绘画表现形式分为:线描画、色彩画、黑白画、连环画、装饰画等
2. 按绘画构思和要求分为:临摹画、写生画、命题画、想象画等
3. 按绘画工具材料分为:油画、版画、印画、水彩画、水粉画、中国画等。
(二)儿童手工
手工指的是用手去做,通常指的是一些精湛的技能 ,在艺术领域“手工”活动相当于富有技巧的手艺,以双手为主,按照一定的构思和工艺程序对材料进行加工达到具有实用性或装饰性的手工艺品造型活动。
1. 泥塑:橡皮泥、轻黏土、泡泡胶、奶油胶等塑形活动。
2. 纸工:折纸、剪纸、贴纸、撕纸、团纸、拓纸等活动。
3. 布艺:织布、扎染、裁剪、拼接、缝制、成衣等活动。
4. 木艺:木材的边角料,主要是枯木枝,枯叶,树皮等进行组合再创作。
5. 石玩:将各种各样的石头进行拟人化装饰。
6. 绳结:编制、自制多种挂饰等。
7. 废旧用品自制:比如玻璃、陶瓷、碗筷、光盘、塑料袋等废旧物品。
(三)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艺术素养的养成,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开阔幼儿视野,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好的艺术作品,幼儿能够直观的感受作品的美,但对于艺术形式和内涵很难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指导其进行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欣赏活动的内容:
1. 幼儿的作品:比较好理解和赏析
2. 以幼儿为对象而创作的作品:儿童画作、展览等
3. 名家作品赏析:中外代表画家的艺术作品,需要对作品本身和作品背景的了解再进行赏析。
四、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
美术活动没有一定的标准,创造性美术更是如此,在活动中老师们运用的方法也比较随机应变,这些年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跟大家分享。
(一)、直接引导法
幼儿非常喜欢美术活动,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美术活动中有许许多多好玩的材料并且每一节活动内容都不一样,带给幼儿许多新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引导法就是用语言、动作、情感表达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行为的一种方法,包括言语指导、动作指导和情感指导三种。具体方法有口述法、直观法、观察法、练习法、游戏法和情感指导法。直接引导法主要是方便在课堂上应对幼儿的各种情况,例如:在美术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幼儿用小手指一个点一个点的做指印画,每个点都不挨着,老师可以提示幼儿:“妮妮,你看毛毛虫的身体,我们可以把它连到一起,应该怎么做呢?”;老师也可以在讲台上直接做展示让幼儿观察并模仿;老师还可以用游戏法让小朋友们当做毛毛虫的身体一个挨一个让幼儿了解每一个点点要连起来才能变成毛毛虫。以上方法都可以快速,有效的作用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并且提升了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能够举一反三,了解毛毛虫的身体结构再进行创作,从而达到了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尝试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引导。
(二)、大师赏析加工法
在美术历史的长河中,有非常多的艺术作品值得我们学习,能够被当今世人所保留的大师级艺术作品,一定有他的优点。作为美术老师,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蒙者、引导者,我们要在生活中、环境中、线上线下的为幼儿介绍讲解大师级作品,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那么在了解大师级作品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师作品的全新解读和加工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创造力。用新的素材,新的定义来诠释大师级的作品,在加工升级的过程中找到创造力的突破口并形成自己的风格,达到新的高度。
(三)、勇敢“试错”法
这两天听小朋友跟我说“勇敢牛牛,不怕困难”,突然就想到了我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去尝试、去发现、去改变,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在面对小朋友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也静下来认真思考他们想做什么?例如:胖虎在上彩泥课的时候,把操场上捡的石子和树枝粘在了彩泥里,弄得一团槽,桌子上和他的裤兜里都是土,可脏了。这时候我们能不能先问一下小朋友想做什么再去引导他,不要直接教育不能这样。胖虎说:“我周末去山里看见了稻草人,我想用树枝和做他的身体,石子做他的眼睛,但是我不会......老师对不起,我把教室弄脏了。”当他说完之后,小朋友们有的说:“你可真笨!”有的说:“老师我也想做,稻草人长什么样?”课后,我进行了梳理和反思,胖虎真的错了吗?他错在哪了?我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帮助他?我们应该鼓励有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幼儿,并且帮助他们一起实现目标,引导他们敢于尝试,不怕困难和错误,继续前行,像做科学实验一样对待每一次美术活动,对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提高自身的创造力。
(四)、观察对比法
在美术活动中,在动手之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进行观察,拿到小任务后,引导幼儿先观察今天课程的主题是什么?材料是什么?我需要什么?老师讲的我都会了吗?当这些都做好之后,开始着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跟实物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及时调整,完成作品。例如:在活动《线描画奇妙的彩叶芋》中,佳佳一边拿着画笔一边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盆彩叶芋开始创作,这时候佳佳犯难了,从哪开始画呢?我看到她迟迟没动笔,走过去问她:“佳佳,怎么了?需要我帮助吗?”佳佳说:“老师我在想先画叶子还是先画花盆?我再想想。”我笑了笑说:“你可以比比哪个大?先画大的会比较好画,你可以试试。”佳佳在自己对比过后,先画了花盆,之后作画也非常顺利。在这这堂课的另一边,英俊问我:“老师,我怎么能画出来不同的叶子,我看着都一样啊!”线描画没有颜色,全是线条,确实不好表现,我看了看他画的是‘彩叶芋粉色飞溅’和‘彩叶芋白色恋人’,两个品种的纹路不一样,叶片的茂密程度也不同。我在课前给他们做了经验积累,自然角也在半个月前就有了这些植物,孩子们能够认出来哪盆是哪盆,但是却解释不出来。我让他仔细观察两盆花的叶脉特点也可以跟同组的同伴小声讨论。
万法不离其宗,我们的目标都是有效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个体差异。其中对于大中小年龄段幼儿的方式方法就有非常大的区别。大家也看到了我上面的三个案例比较典型,也分别对应了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方式方法,在实际课程中我们要做到灵活运用,点对点、人对人的进行分析再教学,不要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影响个别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往往在艺术学科中,这些个性化的孩子们才是未来的主力军,也是我们努力培养幼儿创造力,缔造拥有创造性人才的根本。
五、通过材料的运用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一种材料,多种方法
例:彩纸,小朋友们可以用彩纸做什么呢?折纸、剪纸、画画、撕纸、粘贴、拼接、团纸、拉伸纸等等等等。不断探索尝试一种材料可以怎样用,并且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也是创造力提升的过程。
(二)、同一类别,多种材料
例:纸类材料:白纸、卡纸、彩纸、海绵纸、手揉纸、玻璃纸、宣纸等等等等,我们可以找到这些纸张的共通性,并且让幼儿分类他们分别适合做什么,还有幼儿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种纸?为什么?在探索发现,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把几种纸拼在一起组成了小动物身体的各个部位,有的幼儿用不同三种材料的纸分层次做了百褶裙。非常具有创造力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孩子们也为自己非同一般的作品而喝彩。
(三)、多种材料、对比分类挑选运用
例:今天要做一个未来世界的工程车,请幼儿根据自己想要的车的性能自主选择材料。提供的材料有许多种,包涵废旧玩具、齿轮、光盘、泡沫球、海绵、小药盒、塑料盒、牙签、毛根等等。有的小朋友这部车会飞,他用纸盒裁剪做了一对翅膀;有的小朋友这部车可以潜水,他用塑料盒子做了车身还用吸管当做车的望远镜;有的小朋友这部车可以在冰面行走,他用牙签组合成抓地车,非常坚硬,还想替换成铁的。
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就可以有意识的将车子的构造需要什么,性能需要什么等关键经验提前告知幼儿,幼儿再利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造。
(四)、创新型材料(环保材料、废旧材料)
对于废旧材料再利用我们都不陌生,那么带领幼儿了解废旧材料的性能和给废旧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变成我们可以使用的材料就是我们在美术活动前期需要做的。例:幼儿喝完的酸奶盒,洗净并上颜色备用,这样环保的做法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垃圾,并且给幼儿提供了一个“一切皆可用”的创新理念。鼓励幼儿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学习中发现多种多样的材料并加以运用。
总体来说,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运用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创新、再创作的活动,尊重个体差异 ,进行有效指导,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幼儿实现自主发现、自主创新、自主合作、自主展示的过程。我相信,只有我们坚定不移的在美术游戏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们的下一代一定能成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人才。
参考文献:试析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开发与利用[1] 徐英.学周刊.2019(31)
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论幼儿美术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2] 郝志鸿.才智20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