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歌曲现状及影响的因素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车艳婷

天津市津南区咸第十二幼儿园 天津 300350

摘要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歌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还对儿童的审美功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可以让儿童更好的了解周围事物,帮助儿童更好的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

儿童歌曲 现状 影响因素 重要作用

正文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满怀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和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然而,时至今日,能够被广为传唱的儿童歌曲越来越难以寻觅,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歌曲反而不能够吸引住儿童的眼球。

    一、儿童歌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最基本方式。当儿童生活中所听的儿童歌曲与自己所认知的儿童歌曲日渐增加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哼唱几句随口编唱的歌,不仅是自己的歌曲。在儿童进行这种创造性活动的时候,不仅使自己的语言能力更近了一层也使他们体会到了运用语言的快乐所在。

长期以来,儿童歌曲都因为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充满童真童趣、歌曲旋律欢快而深受许多儿童的青睐。学前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一首好的儿童歌曲都会对儿童未来的语言习惯形成巨大的影响。

(二)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万事万物都仅仅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存在着,并不会受到客观事实与传统理念的束缚。而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就像是一对儿放飞想象的翅膀。儿童可以通过歌曲展开丰富的联想,在想象中,云朵里可以长出又圆又大的红苹果,鱼儿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小鸟也可以在水中嬉戏。这一切并不是正确的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仅仅是出于想象,仅仅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所带来的联想。他们用自己有限的感知去接触周围的事物,却用无限的想象装点了童年的美好。

   (三)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儿童时期,是形成健康个性的重要阶段。由于年龄的限制,处于这种阶段的儿童,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黑白的观念薄弱。所以他们会不加选择的去学习接受所有他们觉得好玩的事物。由于儿童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和儿童歌曲有所接触,所以一首歌曲的好坏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儿童歌曲现状

   (一)适合儿童的歌越来越少

    1.优秀的儿歌在减少

许多专门为儿童写歌的一线曲作者大多是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们的歌曲长期以来都深得刚打儿童的喜爱。

由谷建芬老师监制,张宏光老师编曲的20首新学堂歌就是在原有的古诗的基础上谱写的音符《春晓》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紧紧抓住了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的时的一瞬间展开的一系列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早晨绚丽的图景,而张宏光老师添加的音符就像为整首诗插上了音乐的翅膀。用欢快的旋律向人们诉说着春睡的香甜,同时也流露出对明媚的朝阳的喜爱,整首歌浑然天成,不仅语言浅显易懂,而且表达的意境也十分浓厚,深深的博得了大自然的真趣。而现如今他们年事已高,身体条件根本不允许他们投入过多的经历为儿童写歌。优秀的儿童歌曲在渐渐的减少。而像刘炽这样作品流传至今仍让儿童唱不绝口的大音乐家也悄悄地离开了我们。

2.唱家长自己写的歌

由于儿童歌曲创作队伍的严重萎缩,传统的儿童歌谣与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歌曲总量还远远达不到儿童的需求量。这逼得许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纷纷提笔用歌声来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但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因而无法较为全面的挖掘出儿童歌曲中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艺术水平有限,歌声虽好,却只是完整的体现了自家孩子的酸甜苦辣,不能够比较全面的体现绝大部分儿童的心声,对于其他的儿童来说,歌声缺少艺术感染力,难以走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3.部分儿童歌曲缺乏真情实感与童真童趣

  现如今曲作者们对儿童的内心生活的观察非常浅显,对歌曲的想象也仅仅是飘忽于表象,歌曲缺少艺术感染力,歌词本身苍白无力,不能很好的表达出儿童的心声。甚至是不考虑儿童的生理需求,3—6岁学前儿童的发声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音域不像成人那么宽,声带很短,气息也不够,而这些歌曲的音域高度往往已经超出了儿童的发声器官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幼儿并不明白如何正确的发声,也没有保护嗓子的正确认识,长期的演唱音域过高的歌,就会造成声带软组织的严重受损,影响儿童未来的发音能力。

   (二)现有的儿童歌曲不再有吸引力

1.传统的儿童歌谣在渐渐流失

童年时代是每个人最难以忘怀的,打开记忆的潘多拉宝盒,除了捉迷藏、跳皮筋、过家家以外,留给我们最多回忆的莫过于儿歌了。一首美妙的歌曲不仅仅能够带来单纯的听觉享受,它更是一把开启通往音乐殿堂之门的金钥匙。回想起儿童时代我们心中最宝贝的歌,从《卖报歌》中的卖报童,到《一分钱》中的好学生,所有的情节都历历在目。

我们童年时期心中的宝贵的歌,到如今却成为了儿童眼中的火星文,这样的歌又怎会收到广大儿童群体的喜爱。

2.歌曲中出现复杂词汇

儿童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个小动物等简单的事物都是他们可以展开丰富联想的新天地。他们可以用这些事物创新出更童稚的故事。同样,欢快的音乐节奏与音乐旋律鲜活的形象,都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受到过良好地音乐启蒙的儿童到了成年后,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对周围的音乐性活动抱有极大的热情。

儿歌是知识的百宝袋,蕴藏着人类语言的珍珠。由法国《雅克兄弟》改变而成的儿童歌曲既做到了语句精炼、结构简短又坚固、韵律优美、节奏分明对于发展儿童的动作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儿童可以根据歌曲“跑得快,逃得快”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而最后一句的重叠词“真奇怪”又做到了发人深思,让儿童悟出为什么奇怪,从而联想到“不可以打架”“友好相处”。只可惜像这样能让儿童即爱听又爱唱的儿童歌曲越来越缺少了。连深受许多的儿童喜欢的儿童歌曲《喜洋洋》中,也不和时宜的出现了“心伤”“牵绊”等让儿童无法理解的词语。歌中有些句子很繁琐,字数太多,

使儿童演唱时常常气息不够用,无法真正的理解又怎能对歌曲展开丰富的联想,虽然有一部分这一类的儿童歌曲暂时得到了儿童的喜爱。迟早有一天这样的儿童歌曲会因为语句繁琐、结构复杂而造成儿童的听觉疲劳。这就使得能让儿童口口传唱的儿童歌曲越来越少了。

三、影响因素

    (一)受流行歌曲的影响

1.我国儿童歌曲的状况

    一些人将音乐教育看成是德育和智育的附属,过分的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片面的理解音乐对开发智力的作用,有时甚至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倾向。想突出音乐的教育意义,就去歌曲的歌词中寻找思想性;觉得音乐可以使儿童变得更聪明,便仅仅以教会儿童几首儿童歌为指标。重视了音乐的功利性,却相对的忽视了儿童歌曲的艺术性,创作出的一些儿童歌曲不是节奏单调,就是艺术感染力小,而歌词翻来覆去不是祖国蓝天就是讲道理,教育意味颇浓。流行歌曲则由于形式新颖、节奏感强、花样繁多、变化轻快,得以“入侵”。

现如今,流行歌曲几乎充斥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大量的侵占着儿童的听觉空间,各种报纸、电视、刊物中随处可见流行音乐的字眼儿,流行音乐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极具时代气息,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既通俗又容易理解。所以在儿童的认知里,无论是表现欢乐、忧伤还是表现憧憬、友情等情怀,都可以找到一种相对应的流行歌曲来表达心声,所以流行歌曲在儿童的听觉空间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2.课堂上唱经典儿歌,回家流行音乐是主流

对于三到六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说唱风格的流行歌曲的歌唱特点即是吐字不清,有些儿童仅仅是出于好玩儿就去演唱,从而形成了错误的语法和错误的语序。长期如此,就会严重的影响儿童的语言能力。大多数的重金属音乐都十分狂放不羁,创作者们出于表达内心的强烈情感,将歌曲的编曲和配乐都渲染的十分狂躁。而许多儿童由于长期接触这一类歌曲,都会变得性格颇为暴躁,遇到事情往往会显出不安与狂躁的情绪,这对儿童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无疑使一种残害。

   (二)受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的日常习惯

    对于学前儿童对儿童歌曲的认知,家长是最主要的引导者与分享者。但是现在的家庭对于3到6岁儿童歌曲的世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普遍认为,孩子要学习唱儿童歌曲理所当然应该是在幼儿园里。这一责任也理所应当由幼儿教师来承担的。所以,当与孩子独处的时候也不会去引导孩子唱儿童歌曲。

当代家长的年龄大部分都是处在二三十岁的阶段,年龄的特性促使他们在生活中较为喜欢流行歌曲、劲爆的音乐、DJ舞曲等等。所以常常在家里休息的时候也放一些这样的歌曲听,当做一种消遣。却从来不会放那些优美的儿童歌曲来给孩子听。于是孩子每天接触的也是这些流行歌曲,听着听着也就学会了哼唱这些歌曲。而真正应该受到儿童喜欢的儿童歌曲却渐渐的远离了家庭教育,儿童在幼儿园里学唱的儿童歌曲得不到巩固,儿童的听觉空间更是得不到满足。

    2.家长的竞争心理

    近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以及pk大赛的新鲜出炉,吸引了大量的儿童家长的眼球,许多学前儿童的家长为了弥补自己童年时代的缺失,也为了在众多的家长面前赚足了面子。便过早的将孩子带入了大人们的竞争世界。过早的向孩子灌输竞争观念,这样不仅是在伤害自己的孩子,更是对坐在电视机前看这些节目的其他儿童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不惜带领孩子学习十分复杂或是难度系数极高的歌曲。有些儿童根本无法理解歌曲的真正含义,只是机械性的接受家长的硬性安排,歌曲的音调也远远超过了儿童声带发育所能承受的限度。家长受竞争心理的驱使,并不会考虑歌曲本身的危害性。  

   (二)受媒体与公众场所的影响

    现如今,儿童接触儿童歌曲的最常用媒介就是网络、电视。可打开电视机,播遍所有的电视频道,除了极少部分的电视节目在播放与儿童相关的节目以外。其余的电视频道都是一些家庭伦理剧、娱乐真人秀、动作电影等不适合儿童节目。而网络上即便是儿童网络游戏的配乐都多半是由成人演唱的歌曲,歌曲的难度可想而知。

每一个假期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去逛商城,每当出入各大商场细心的你就会发现为了吸引顾客,为了给顾客营造一些轻松愉快的购物氛围,商家们都喜欢播放一些歌曲。可在众多的歌曲中却很难找到一首适合儿童学习的儿童歌曲。儿童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大人们世界里的歌,而真正能走进儿童世界里的儿童歌曲却越来越少。

   (三)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许多的儿童歌曲经济效益并不乐观,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首儿童歌曲的报酬少之又少,而发表一首流行歌曲却能收益颇丰。这使得商家不愿意花费金钱在这赔本儿儿童歌曲上,而创作者们也由于要面临生计问题纷纷将创作精力转向成人市场。

但随着儿童问题的越来越受重视,市场上便涌现出一些黑心的商家,为了唱片能够大卖,不惜“挂羊头,卖狗肉”。以儿童歌曲的名义出版唱片,然而事实却是,唱片中充斥着大篇幅的成人化的用语,歌曲本身并不适合儿童演唱。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排除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的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儿童音乐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儿童歌曲,学会倾听儿童歌曲,理解儿童歌曲,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儿童歌曲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音乐所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得更高尚、更有智慧。让孩子们通过有趣的活动来体会儿童歌曲带来的乐趣,体会儿童音乐的美,同时尽情表现这种美,在这种快乐的氛围内锻炼并提高儿童的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才能。

 

参考文献:

[1]曾赞军.世上没有难教的小孩.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10

[2]张海媛.好孩子大视野.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2

[3]刘效仁.让健康的儿歌荡起双桨.幼儿教育.2004(10)

[4]祝云英.关于儿童歌曲创作的几点意见,儿童音乐2004(12)

[5]王平.幼儿园5-6岁儿童歌曲偏好现状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3

作者简介:车艳婷(1990—)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天津市津南区第十二幼儿园备课组长、班组长,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