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曾恕

娄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邮编:41700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际操作与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增长技能,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高中语文;课堂实践;应用策略

正文


一、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原则

1. 合作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他们在探索学习内容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与行动。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性,因此需要采取合作性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挖掘、掌握知识。此外,学生也需要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将合作学习的理念、方法融入语文教学中,从而在多方面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过程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去,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深化对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认识与体验。因此,教师们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过程,积极支持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障碍,鼓励他们持续进步。

3. 长期性原则

项目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潜能。为了确保这一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需要长期坚持运用这种方法,并深入分析项目目标与项目内容,寻找合适的项目要点,并将这些要点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并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

二、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1. 制定适合目标

高中语文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还包含文学、文化、思想等多个层面。在项目式学习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确定项目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全面考虑、规划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确保所设定的目标既合理又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首先,教师应明确项目的具体步骤与内容,确保对课程的进度有充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与方法,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需求以及现有的设施条件,以便更好地支持、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项目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学习。因此,在选择教学场所时,教师需要格外谨慎,确保所选场所能够满足项目学习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最后,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项目目标,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设计驱动任务

设计驱动任务是项目式学习中的关键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驱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培养语文素养。

例如,高二上册第三单元中,《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等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围绕这些作品设计驱动任务,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并学会如何将文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

任务一: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总结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性格与人生观。

任务二:组织一次模拟法庭辩论,以《复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为法庭辩论的焦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三:开展一次社区服务活动,以《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坚韧不拔精神为主题,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并传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

任务四:举办一次文学作品改编的戏剧表演,鼓励学生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进行再创作与表现。

3. 搭建问题支架

在项目式学习中,高质量的问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还可以有效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搭建问题支架,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文本内容。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表面现象深入到其深层含义。

例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家族兴衰与命运无常探讨”的项目活动,并设计一系列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的丰富内涵。

问题一:《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深刻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这些家族的命运与当时社会的变革紧密相连。在当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四大家族的兴衰是否揭示了社会深层矛盾?现代社会中,家族企业的兴衰与《红楼梦》中的家族兴衰有何异同?当代家族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竞争以及技术革新的挑战时,其兴衰过程是否也反映了社会深层矛盾?同时,现代社会中的家族企业是否也面临着类似《红楼梦》中家族那样的道德、伦理与经济困境?

问题二:在《红楼梦》中,家族责任往往成为限制个人追求的重要因素,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都与这种责任有关。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家族责任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当个人追求与家族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应该如何选择?这种选择又将如何影响个人与家族的命运?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与自我实现的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但家族责任与传统观念仍然在很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追求个人的幸福与发展?

问题三:《红楼梦》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儒家的家族伦理、道家的无为思想以及佛教的因果报应等。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对现代读者有何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平衡这些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或融合?

通过将作品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与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反思社会现象,还可以促使他们从作品中获得深刻的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主题与思想,最终在认知与情感上得到双重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积极探索、实践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促使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耀国,赵丽娟. 高中语文项目式教学研究[J]. 科学咨询,2021(50):207-209.

[2] 王斌彦.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21(7):27-28.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K-6)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