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讨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谭建

昆山陆家高级中学 215331

摘要

高中物理在培养学生物理观念、高阶思维、科学经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显著价值,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关键学科。教师应以强化物理教学育人价值为指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强调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能够引导、引领、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链”,驱动学生自主与深度学习,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并提出可行的、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物理知识相对抽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长期受挫下出现了畏难心理,并因无法获得成就感而丧失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进行“高控”,学生与教师、与课堂、与知识的互动缺失,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和浅层学习状态下,学习效果不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借助由易到难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实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既能够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内化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故而,教师要想进一步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应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方面,要立足于教学需要。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可脱离教材,必须结合教学需求设计能够驱动学生高效学习,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问题。如立足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又如立足学生思维认知创设生活情境等另一方面,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若始终为学生提供浅显的问题,将难以引起学生从浅层学习变为深度学习,影响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和价值作用发挥。反之,若一直为学生布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成就感、幸福感下滑,甚至无法借助问题真正理解与掌握抽象化、复杂化的物理知识。故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具体而言,教师要设计难度递增的问题,让学生在由易至难的问题引导和引发下逐步吸收物理知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有兴趣参与问题的探究,在探究问题时还能收获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效果[1]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高中物理理论教学时,由于部分知识相对晦涩难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这就使基础知识的讲授时间大幅缩减。此外,高中物理实践教学中,部分实验过程较为繁琐且用时较长,导致一个实验需要分两次课时完成,此期间还缺失讲授与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时间[2]。对此,教师应立足高中物理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现状,以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着眼点合理利用问题教学法。如利用问题构建翻转课堂,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开展高效的课前自主预习,使其提前掌握基础知识或完成相关实验。以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教学为例,教师将“初中学习的速度定义是什么?研究物体位置快慢随时间的变化的快慢时,应该如何定义速度呢?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何区别和联系?如何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问题纳入微课视频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微课视频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二)借助难度递增的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学习

针对高中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高这一现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逻辑联系且难度逐步递增的“问题链”,使学生在简单的问题分析与探究中获得成就感,增加物理学习信心,同时利用难度逐步递增的问题分解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降低知识的整体学习难度[3]。此外,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被动学习和浅层学习这一现象,教师应借助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主动与深度学习。以共点力的平衡”教学为例,“问题链”如下:“自然界及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衡现象?非平行力作用下的平衡物体所受力是否为共点力?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三力平衡条件是什么?”。学生在由易至难的“问题链”驱动下,可以掌握“共点力”及“平衡状态”的概念,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F合=0或Fx=0、Fy=0,推论出二力、三力乃至多力的平衡条件。又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难度递增的数学习题,如“已知两等长的轻绳下悬挂一重为G的物块,绳与水平天花板之间的夹角均为a,先求两条绳对物体的拉力各为多大?后验证当a增大时轻绳的拉力如何变化?”,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仅需要用直接平衡知识,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则要先分解、后平衡。

(三)结合生活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体会物理在现实中的价值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吸收内化物理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生活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体会物理在现实中的价值,形成在生活中探索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例如,教师在讲授“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篮球比赛视频,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唤醒学生生活经验,随之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打篮球或在生活中观看他人打篮球的记忆,联想投篮时篮球的运动情况,并要求学生思考“篮球在飞进篮筐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力?具体要受到哪些力的影响篮球才会进入篮筐?”等问题。待学生充分思考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图片,用箭头标示出飞行状态时篮球的受力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篮球的飞行轨迹。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即课后在篮球场上进行投篮,固定自己在球场的位置和篮球筐的位置,调整力这个变量,探究百分百投篮准确的力和运动轨迹。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启发下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物理知识,在掌握物理知识后能够反过来用其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可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立足于教学需要,同时要具有启发性、趣味性,以保证问题教学法应用优势和价值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应将问题渗透与课前、课中与课后,如在课前利用问题构建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在课中借助难度递增的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学习、在课后采取生活化问题,引领学生体会物理在现实中的价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守光.以问激学,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J].天津教育,2023,(25):23-24.

[2]汤勇.启迪思维,活跃课堂——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3,(06):119-121.

[3]李艳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3,(03):46-49.

[4]王志祎.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智力,2023,(03):61-63+67.

[5]黄俊杰.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16):99-1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