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欣赏与茶艺课程整合探究——以“潮乐遇上工夫茶”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潮乐;工夫茶;融合
正文
潮州音乐不仅是岭南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潮州民间音乐文化最具魅力的乐种。它古朴典雅、优美抒情,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特征。而潮汕工夫茶被誉为中国茶艺的“活化石”,其茶道以闲适、纯朴、自然著称,颇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包含“和、敬、精、乐”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真、善、美精神。如此和调的融合方式,作为旅游专业的任课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潮州音乐与工夫茶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专业素养的同时,又能传递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一、潮乐与工夫茶的历史渊源
潮乐与工夫茶的结合,可追溯至宋代潮州八大名士的张夔。其《送举人》一诗描绘了潮州人民的欢乐时光:“燕阑欢伯呼酪奴(“酪奴”就是茶),鸾旌凤吹光寒儒”,诗中述说了潮人酒宴之后,必有茶乐侍候。潮州音乐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被誉为“绿色的旋律”。;潮州工夫茶属于“饮食文化”,被称为“绿色的饮料”。在现代,有潮州音乐的地方,必定有工夫茶。在农村的“闲间”,就算是乐声未作,也是听众众多,场地座无虚席,但演奏者和司茶博士(泡茶先生)的工作空间仍然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特定的音乐氛围中,司茶博士会在献茶时找准时机,既让泡茶节奏与潮乐节拍旋律同步,也让乐师们从容受用。
除此之外,三弦技艺在潮州音乐中的应用,也因为其独特的饮茶方式而得到了提升:当演奏停止时,便将茶放在乐师的桡侧手腕与虎口中间的位置上,尽管弹奏的音乐未曾停歇,但茶汤始终保持在杯内,未曾溢出。直至演奏的旋律落下最后一个音符,乐师才悠然地放下手中的乐器,用左手端起茶杯,将茶水一饮而尽。潮州音乐的精髓在于其深厚的儒雅气质,这种气质与茶道中追求的“和”之理念相得益彰,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乐之与茶,和之又和,主客双方,既有音乐美的陶醉,又有茶道美的享受,这种“音乐茶座”,在潮汕民俗中是非常典型且有意义的,与现在流行的“音乐茶座”又有所区别。
二、潮乐与工夫茶的融合点
(一)技艺的共性
潮州音乐的演奏技巧与潮州方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潮州方言是“鸟语蛇言”,即飘逸、婉转,又甜美、细腻,它的音韵铸成了潮州音乐的旋律。潮州人听潮州音乐时会发出“三弦琵琶筝,一听心就清”的感叹,便与潮州音乐高超的技巧有极大的关系。关于潮乐的学习难度,有句俗语这样描述:“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之说。”这句话强调了琵琶相对于筝来说更难掌握,而三弦则因为无码设计和音准音位的复杂性,即便花费了半生的时间去学习,也可能难以完全精通。无独有偶,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巧、工力也极为讲究。单冲泡流程,便有二十一式。潮乐与工夫茶,在操作层面和节奏把握上,虽然呈现出两条不同的路径,但实则追求着相同的艺术境界。在冲泡工夫茶时,技巧上强调“初时迅疾,收尾悠然”,水温需求“滚沸热烈”,而冲茶动作则追求“如虎入洞,似龙出洞”的精准与流畅。而在潮乐的演奏中,则讲究“起始柔和,渐入高潮,从轻到重”、“通过节奏的搭建与桥梁,实现慢节奏下的紧张催化”,呈现出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艺术张力。因此说潮乐与工夫茶均在“艺”中演绎。
(二)精神内层的共性
潮州音乐与工夫茶均处于滨海地带,其在伦理观念、价值观念、文化心态上偏于崇尚传统美。这得从潮汕人的品性说起,由于潮汕人思乡恋土,勤奋朴实,从人性、爱好、伦理、审美乃至对社会的认识,都遵循中国传统美德观念,所以茶文化与音乐文化在开拓发展上较为保守。但这种保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都是一种崇尚传统美德的表现。
三、潮乐教育在工夫茶文化中的运用
通过对潮乐与工夫茶历史渊源及融合点的分析,我们会发现,潮汕茶乐有如此多的契合点,我们应当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工夫茶茶艺的精细表演技能,能够作为潮州音乐的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听、学、用三个环节,将潮汕的文化传递给学生,在提升学生艺术修行的同时,也让潮汕工夫茶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听——茶乐欣赏
前面我们提到,潮州音乐与工夫茶有许多相融通之处。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流程虽是固定的,但其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正如潮乐兼容并蓄,蕴藏丰富。要实现潮乐在工夫茶文化中的应用,第一步应当是提高学生的茶乐欣赏能力,及潮乐及工夫茶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潮汕地区的茶乐表演,学生通过对潮汕茶乐的欣赏,能够建立自己对潮汕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对潮汕工夫茶的文化更有“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有目的地选择作品,让学生欣赏。茶乐的欣赏也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引导,针对不同的茶乐表演,为学生讲述其背景及内涵,才能让学生对潮州音乐及工夫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纯粹的表演中感悟潮汕地区的文化精神,提高艺术素养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二)学——潮乐学唱
想要提高学生将潮州音乐运用到茶艺课程中能力,就要注重提升潮州音乐的“诱惑力”。潮州音乐有浓烈的方言色彩,与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两级分化的兴趣。因此,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逐级地学唱潮州音乐,比如从经典的、流行广泛的名家名段、童谣、潮语歌曲入手,让学生演唱那些郎朗上口、旋律动听的歌曲,这是学生对潮乐的内涵体会一个重要的过程潮乐的演唱,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实现对潮乐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进行工夫茶茶艺演绎时,能够更快地选择恰当的乐曲,在茶乐欣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喜怒哀乐。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实现心灵的深度交流,我们不仅要致力于推广工夫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应加强对潮州音乐的宣传和教育,以期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三)用——潮乐实践
实践是音乐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其三步曲中的最后一步。潮州音乐要真正实现传承与传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能够在工夫茶文化演绎中进行“运用”。开展实践性操作,就是要组织学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过的潮州音乐运用到工夫茶表演中,并能够正确得将两者进行融合运用,在活动中获取新的感动和体验。当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校可以多组织开展民俗类的茶艺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将潮州文化融合起来进行传承和传播,让潮州茶乐成为不仅仅是潮汕地区的文化,更是世界的文化。
四、结束语
潮州音乐,作为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三大乐种之一,同样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由于地域和方言的隔阂,加之教育资源和素材的匮乏,其推广与普及正面临严峻挑战,逐渐显露出萎缩和衰退的迹象。笔者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小见大,在实现中职音乐教育与茶艺文化课程融合的同时,能够通过其他的专业课程,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和传播下去,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少明,马华明,李丹霞.潮汕功夫茶文化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17(41):5-6
[2] 余少莹.潮州音乐教育的普及与推广[J]学术论坛,20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