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实践与学生反馈调查
摘要
关键词
高阶教学;深度学习;实践研究;反馈调查分析
正文
引言:
高阶教学与深度学习的实施,将改善一直以来教学低效的问题,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深度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提升教学质量,也通过课外学习、科研竞赛等措施,拓展学生的视野,意义重大。而鉴于深度学习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难以直接考量和测评,只能从学生调查表中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概念的提出
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对高校教学现状的调查,现代社会对高校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对于教学不够重视,思想上转变不过来,对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手段不适应,继而一直沿用旧的教学模式。并且存在教学方式老化、单一化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是“两张壳”缺少联系,课堂上的课堂互动很少,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且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是预设性课堂,教师按部就班讲知识,不管学生接受与否,学生则“抬头率”低而“低头率”高。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够的问题,不仅会让课程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并且学生还不能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这远远称不上深度学习。
概念的提出也是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提出“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的概念,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暴露了出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倡导从知识的外化接受转变为内化、深化、解构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单一模式到多维驱动转变;从理论记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等等[1]。
二、问题的解决
“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如何创设与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全面规划,组织教研会,绘制“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将“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课程改革看做大事要事来办,层层推进。对此,通过定性分析法、文献调查法、实践研究法等多种学术方法的应用,找准教学改革方向,策划教学改革内容并有序实施,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形成了新型教学模式,引入了主题活动、科研竞赛等教学模块,形成了更全面的教学模式。
并随之对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有效调查任务为312人,调查问卷共有27题,鉴于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不能直接考量和测评,只能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灵活测评“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的效果,即本文重点。
三、调查的分析
(一)课堂参与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在第3题:你有无缺课、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课后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单选题]调查中,从不的比例为73.08%,偶尔的比例为21.15%,经常的比例仅为5.77%。在后面第12题:自我感觉听课状态好吗,能否学有所获? [单选题]中,如下表1所示,仅5.77%的人觉得上课状态很差、学得不好。
调查表明,在高阶教学和深度学习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演练等教学方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改变了过去单一化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状况,而课堂参与度又和学习效果直接挂钩,课堂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2]。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A.上课状态很好,学得很轻松 | 42 |
|
B.上课状态良好,学习情况还可以 | 162 |
|
C.上课状态一般,勉强能跟上进度 | 90 |
|
D.上课状态很差,学得不好 | 18 |
|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 312 |
表1.第十一题
(二)学习目标、课堂预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在第4题:每次上课前,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规划? [单选题]的调查中,清楚占比32.69%,部分清楚占比65.38%,完全不清楚占比仅为1.92%。在第5题:你是否做课前预习,课后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延伸?[单选题]的调查中,“经常”占比26.92%,“偶尔占比67.31%,从不仅占比5.77%。第四题和第五题均反映了,在深度学习体系中,学习目标和课堂预习(课后延伸当然也是)是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让学生充分展开预习,对所学的内容有目标,学习才能更加深入、更加高效。学生以前并不具备课前预习的意识,学习是存在缺漏的,并且课堂学习效率也及较低,而在深度学习后,有较多的学生具备了课前预习的意识,学习效果也随之提升。
(三)学习因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在第8题: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单选题]的调查中,该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反馈,了解在学生心目中深度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或者在什么方面应当改进。50%的人选择“个人兴趣”,17.31%的人选择了“个人能力”、7.69%的人选择了“教学内容”,25%的人选择了“教学方式”。这里面“个人兴趣”和“教学方式”是最值得测评的。毕竟“个人能力”与教学体系只是间接关系,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固定性。
绝大多数人觉得“个人兴趣”影响很大,这正印证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句话,深度学习理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再在之后第11题:通过课程学习,你是否受到启发,并对学科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单选题],都有的占比为11.54%,部分有的占比为80.77%,同样印证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也说明深度学习体系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所做的努力。
“教学方式”也影响很大,说明学生对灵活的教学方式更受用,教学应采取多种手段,而非强硬灌输。这样的深度学习方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学生眼中反响不错[3]。
(四)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为了解深度学习实际取得的效果,通过多题进行了调查,第14题:在专业实践中,如果遇到了老师没讲过的问题,能否通过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单选题]调查中,完全可以占比7.69%,一般可以占比65.38%,很少可以占比23.08%,完全不行仅占比3.85%。在第20题: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后,你是否有了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具备了一个独立的思维。[单选题]调查中,是的比例为76.92%,否的占比为23.08%。
说明深度学习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去解决问题。而调研实验阶段所进行的深度学习,也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供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强。这是深度学习的内涵之一,学生也因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
(五)环境支持度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第16题:你是否感受到教师是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资料,以培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精神和创新能力? [多选题]调查。认为“C.老师只注重学科成绩,从不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提问,也不培养学生多渠道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仅占比7.69%。
就调查结果来看,环境支持度有深度学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更适宜较好的环境支持度,认为与深度学习相关,并因此受益。在原来的教育中,并不具备良好的环境支持度,这导致课堂分为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如今深度学习下,对学生有更好的环境支持度,学生也彻底融入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四、结束语
基于深度学习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法、文献调查法、实践研究法等多种学术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并有序实施,并对学生参与高阶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任务为312人,调查问卷共有27题,上文将问卷调查结果呈现并进行多维分析,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红,王建,李丽华.新工科背景下高阶教学驱动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2(08):166-170.
[2]白文昊.校园环境支持度与深度学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学情调查的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0):62-68.
[3]张丽,夏文凤.大学生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对于A师范大学的调查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0(05):55-61.
[4]曹晓静,吕林海.教学与工具:谁对在线深度学习影响更大?——基于N大学在线学习的问卷调查[J].教学研究,2022,45(03):14-2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