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岗课赛证”;内科护理;教学改革
正文
基金项目:承德护理职业学院重点课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Z202202)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推动“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成为会议精神的亮点之一,并被视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育人模式。2021年10月12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临床课程,与医学基础课程及其他临床课程联系密切,理论比较枯燥、学时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教学模式单一,为解决此问题,本课题把“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机制融入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对内科护理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内科护理“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教学效果,达到了为护理产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的目的,并为全院“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岗课赛证”融通含义
“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和方向,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要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示范和标杆,要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证”是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行业检验,要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二、内科护理“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一)“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内科护理内容的构建
简化内科护理内容,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使内科护理课程内容融入护理岗位所需的主要素质、知识、技能以及护士国家职业标准,并加入医疗护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力求满足护理专业岗位需求和社会需要,针对护士职业岗位特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为教学实施中实现课程思政提供具体案例。以护考大纲为指导把护考重点融入到每个疾病的授课内容中,使本课程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把护理技能大赛的内容融入课堂,把大赛的成果与经验与学生分享,以到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结合”。把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和实践应用模块),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内科护理教学方式的构建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实施环节,目前内科护理教学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在“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内科护理教学方式的设计,可推动“课堂革命”,把课堂还给学生,强化实践教学。根据授课模块不同,教学方法各异的原则,在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主要采用翻转课堂及问题导向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授课(体现护考重点),充分发挥“互联网+医学教育”的优势,把岗位需求的素质目标,职业标准,大赛标准等通过视频或微课的形式进行普及。实践应用模块:依据岗位需求、护考及护理技能大赛内容,精简病例个数,丰富病例内容,采用双导师制,双院共育的教学模式,制作相应的临床病例,主要采用Seminar-CBT教学法(专题研讨课-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授课过程中,按系统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竞赛及病例讨论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三)“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内科护理教学评价的构建
1.期末成绩评价:对每一系统进行模块化教学后进行模块化考核,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在职教云进行(主要为护考重点),实践应用模块通过抽取病例(对接岗位需求及技能大赛),对病例进行分析的形式进行考核,把各系统模块化考核成绩加在一起,取平均值作为内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
2.适应岗位需求的评价:岗位素质目标、职业标准的评价等。
3.大赛评价:各系统讲授完成后,组织大赛,进行大赛评价。
4.教学满意度调查及评价: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在课程结束前2周进行,问卷不记名。问卷内容涉及:对《内科护理》课程的兴趣;对判断疾病的思维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意见;教学质量的评定等。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5.同行教学质量评价。
(四)内科护理“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新模式的实施,以21级护理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结果
(一)通过平台数据显示,学生通过寻宝、找茬游戏能从老师给出的护考及护理大赛考题中找到重点,区别重点,知重点的知识目标达成。学生的护理查体、组织效能、整理护理、人文关怀评分显著提高,会操作、提素质的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达成。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在双导师制,双院共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做到了导中学,讲中学,寻中学,演中学,辩中学。通过问卷调查及知识测验,有效预判难点,把难点碎片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效率显著提高。
(三)通过和医院导师的接触学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使命,愿意主动参与到健康宣传、社区服务等义务活动中。
四、讨论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一些地方和职业学校积极探索[2],大胆实践,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逐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推动育人模式变革,从技术岗位复合型人才需求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模块化、能力递进式的课程体系;以行业认证、技能竞赛的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社会认可。
王爱芳[3]通过制定合理的“课岗证赛”融通机制,把专业课程、岗位能力、职业标准、技能竞赛等紧密结合,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江岸[4-5]针对本院软件技术专业群,基于“课岗证赛”融合机制,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中推广“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后在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和技能竞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课题把“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机制融入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岗位需求、大赛赛项和证书考点分析出教学重点,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进行全过程学情分析,预判教学难点,注重问题学生的培养,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接课程标准,岗位需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1+X老年照护考试,遵循学生对疾病的认知规律及护理工作过程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构,进行模块化教学,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碎片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判断临床疾病的思维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对接护理工作过程及岗位需求,对疾病进行入院-住院-出院护理,实行院内教师与医院导师配合教学,课中引入导师相关案例、视频,进行临床模拟,课后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与临床接轨,实现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甜.国外几种典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1):148-150.
[2]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3]王爱芳.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岗证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8,11(07):68-69.
[4]江岸.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课岗证赛”融合下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J].职业,2019,12(05):40-41.
[5]江岸,李冬睿,黄锵.职业技能竞赛视角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群“课岗证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9,11(02):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