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手足口病;脑炎;小儿患者;常规内科护理;循证护理
正文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溃疡,严重者可引发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对儿童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其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对患儿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护理方法,它强调将科学研究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患儿的康复。本研究旨在评估循证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对患儿康复的影响,通过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儿的康复情况,可以进一步验证循证护理在促进患儿康复方面的优势,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合并患有手足口病、脑炎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将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男女比例、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平均患病时间分别为(16∶14)、(1-9)岁、(4.87±0.24)岁、(3.05±0.51)d;对照组男女比例、年龄范围、平均年龄、平均患病时间分别为(15∶15)、(1-9)岁、(4.98±0.94)岁、(3.12±0.44)d。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
1.2.1.1基础护理:儿科病房的环境卫生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基础护理措施中,病房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不可忽视。病房应定期清洁,保持空气新鲜,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需定期消毒医疗设备和患儿用品,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对患儿的衣物和被褥进行定期更换和清洗,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和舒适。
1.2.1.2病情监测: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监测是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皮疹、口腔疱疹等症状的变化。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以防止病情恶化。
1.2.1.3症状护理:手足口病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医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对于发热的患儿,可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以降低患儿的体温。对于皮疹和口腔疱疹的患儿,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
1.2.2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
1.2.2.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确保团队具备专业能力和协作精神。小组需经过专门培训,掌握循证护理的核心理念和方法,确保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2.2.2提出循证问题。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心理状态及家庭背景等,提出针对性的循证问题,如神经系统与生命体征变化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临床护理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
1.2.2.3具体措施实施。
(1)病情监测与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对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每隔一定时间(如1小时)记录一次,确保及时发现异常变化。②神经系统监测:特别关注患儿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肌张力等神经系统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系统受损的迹象。③末梢血循环观察: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可能存在末梢血循环不良的风险,应定期观察患儿的末梢血循环情况,如脚背指压后血流恢复情况。
(2)消毒隔离与预防感染。①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②个人卫生指导:督促患儿及家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意触摸公共物品等。③物品消毒:对患儿的床单、被褥、衣物及餐具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使用安全。
(3)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疏导和安慰,增强治疗信心。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与患儿互动,缓解其紧张情绪。②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讲解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
(4)并发症预防与护理。①脑炎并发症预防: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脑炎并发症的表现,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措施。②高热护理:对于高热患儿,应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注意保持病房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5)用药与饮食指导。①用药指导: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用药,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饮食指导: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鼓励患儿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1.2.2.4持续评估与改进。在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应持续对患儿的病情、心理状态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定期对循证护理小组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1.3观察项目
(1)比较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2)比较护理效果: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为显效;体温正常,症状仅改善为有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则为无效。显效和有效之和为总有效率。
(3)由小组自制满意度调查评估表进行调查评估,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不满意(0-60分)、一般满意(61-80)、非常满意(81-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说明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研究组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表(±s,d)
组别 | 例数 | 皮疹消失时间 | 脑炎症状消退时间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 住院时间 |
研究组 | 30 | 3.12±0.52 | 4.12±0.64 | 1.52±0.13 | 6.51±1.08 |
对照组 | 30 | 5.74±1.24 | 6.28±1.43 | 3.94±1.08 | 8.42±1.64 |
t | 5.428 | 4.497 | 8.446 | 6.467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比较治疗效果差异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表(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效率 |
研究组 | 30 | 18 | 11 | 1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15 | 9 | 6 | 24(80.00) |
χ2 | 7.957 | ||||
P | <0.05 |
2.3两组满意度差异
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统计表(例,%)
组别 | 例数 | 十分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30 | 16 | 11 | 3 | 27(90.00) |
对照组 | 30 | 14 | 8 | 8 | 22(73.33) |
χ2 | 8.529 | ||||
P | <0.05 |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是指手足口病的患者在出现手足口典型症状的同时,还出现了脑炎的症状。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而脑炎则是指病毒侵犯脑部引起的炎症。当手足口病患者出现脑炎症状时,即表明病毒已经侵袭了脑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脑部炎症。这些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首先在肠道内繁殖,然后随血液进入全身各个器官。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毒容易侵入脑部并引发炎症反应。病毒还可能直接通过神经途径进入脑部,导致脑炎的发生。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病毒会破坏脑部的神经细胞,导致脑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脑炎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毒力有关。患者还可能出现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如手足疱疹、口腔溃疡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初步诊断。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这些治疗方式均不属于手足口病的特效治疗方法,因此,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能够完全康复,但部分严重者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为了提升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护理工作在患儿的康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常规内科护理措施是确保患儿病情稳定和康复的重要环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患儿的护理质量和康复速度,比如,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工作量巨大,而护理人员数量却严重不足。这导致护理人员难以为患儿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进而影响患儿的康复;护理流程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导致护理措施的执行存在偏差和遗漏等。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我院引入了循证护理。循证护理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将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循证护理强调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审慎地、明确地、认真地应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并结合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愿望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存在显著区别。常规内科护理主要依赖于护理人员的经验和直觉,而循证护理则强调以科研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试验和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这种基于科研证据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循证护理还注重患者的参与和自主决策,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得到更加尊重和关怀。
本研究对比了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差异,发现接受循证护理的研究组患者恢复速度更快,护理效果更加优异,患者家长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与接受常规内科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可见常规内科护理虽然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但在针对患儿个体化的需求方面存在不足。而循证护理则更加注重患儿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从而缩短治疗时间,使得护理效果更加显著,进而保证了患者家长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护理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儿科领域的临床证据相对较少,护理人员难以获取到高质量的循证护理资源。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早一.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应用价值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36):2.
[2] 张文晶.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