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在防治护士职业倦怠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
关键词
合理情绪疗法培训;职业倦怠;临床价值
正文
护士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和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沉重,因此经常出现职业倦怠等情况[1]。护士职业倦怠,指的是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表现出积极的热情,逐渐失去责任意识,导致服务品质降低,威胁到患者的安全[2]。基于此,如何制定一种高效的防控措施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的情绪疗法是以认知-行为学为基础的一种精神治疗方法[3]。合理的情感治疗有助于帮助护士认识和纠正不理性的观念和行为,调节其情绪调控能力,从而改善职业倦怠症状。本研究将对合理情绪疗法在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实践分析,现就研究结果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40例在职护士开展实践研究,时间为2023.7~2024.7,按照培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4例,女16例,年龄为21~32岁,平均年龄为(27.65±2.11)岁;观察组男3例,女17例,年龄为22~33岁,平均年龄为(28.19±2.08)岁;对两组护士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心理疗法,可采用心理暗示、激励、心理调节等手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观察组予以合理情绪疗法,流程如下:(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诊断分析,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了解护士近一段时间内的异常行为和负面情绪,并且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利用沟通互动的方式引导护士讲述自己的想法和困境,促使他们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2)可以指导护士利用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用文字表达出来,安排专门的辅导人员帮助护士分析导致不良情绪的原因,纠正护士看待事物的想法,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正面的情绪心态,从而强化他们自主管理情绪的能力。(3)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初次的心理咨询,主要是为建立目标,帮助护士转变思想观念;第二次心理咨询是为了调整护士看待问题和工作的角度,引导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拥有积极正面的思维模式;第三次心理咨询,主要是为引导护士正确辨别外界事物,使他们逐渐摒弃不合理的观念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给护士安排一个小任务,那就是将自己每日的经历和情绪都记录下来,或是与辅导人员分享。(4)最后进行心理巩固治疗,进一步调整护士的想法和思维,并且介绍几个自我调节情绪心态的方式和方法,帮助护士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转移情绪。
1.3 观察标准
1.3.1 使用工作倦怠量表(MBI),评估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倦怠情绪,包括去人格化(30分)、情绪衰竭(54分)、个人成就感(48分)三项,分数越高,表示倦怠情绪越重。
1.3.2 使用医院修订的幸福量表评估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幸福感,分数范围0~10分,分数与幸福感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的倦怠情绪评分
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的职业倦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的倦怠情绪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去人格化 | 情绪衰竭 | 个人成就感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0 | 25.82±4.23 | 10.57±1.66 | 48.37±3.34 | 12.56±1.59 | 42.27±4.31 | 21.31±2.33 |
对照组 | 20 | 25.83±4.21 | 19.05±2.03 | 48.35±3.21 | 26.37±2.57 | 42.38±4.36 | 31.12±3.01 |
t | - | 0.099 | 15.622 | 0.170 | 23.038 | 0.221 | 7.427 |
P | - | 0.921 | 0.000 | 0.865 | 0.000 | 0.825 0.000 |
2.2 干预前后的幸福感评分
两组干预前后的幸福感评分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的幸福感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幸福感评分 | t | P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20 | 4.32±0.44 | 8.57±1.13 | 4.868 | 0.000 | |
对照组 | 20 | 4.47±0.31 | 6.69±0.77 | 2.569 | 0.000 | |
t | - | 0.040 | 2.157 | - | - | |
P | - | 0.968 | 0.000 | - | - |
3 讨论
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十分复杂,工作压力过大是核心因素,目前许多医院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但是患者的数量却与日俱增,每位护士都需要随时等候在工作岗位,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持续地高强度工作,不仅会导致护士的身体疲惫,还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表现出热情,久而久之甚至会厌恶自己的职业。另外,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护士不仅需要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还要应对不同患者的各类需求[4]。加上医院的特殊性,护士几乎每日都要面对生死离别的场景,这些都会带给他们心理打击,导致他们出现负面情绪,进而加重职业倦怠。因此在医疗观念持续完善的情况下,除了要升级护理服务质量,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外,还要高度重视护士人员的情绪管理[5]。合理情绪疗法指的是从每位护士的心理状况出发,通过互动交流、总结分析和情绪转移等方式,帮助护士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同时通过纠正护士思维模式的方式,为护士树立起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使他们正确看待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纾解负面情绪,从而改善其职业倦怠[6]。本次实践结果证实了上述观点。
总之,合理情绪疗法在护士职业倦怠调节工作中,发挥着理想的作用和价值,不仅可以转变护士的情绪状态,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有利于为广大护士打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使其更好地发挥护理才能,促使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彩云, 曹亚梅, 赵荣瑶, 李娅, 许小梅. 护士职业倦怠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 心理月刊, 2024, 19 (13): 25-27.
[2]张琼丹. 积极心理干预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作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 (11): 141-144.
[3]吴淑君, 冯伟杰. 护士职业倦怠测评工具及心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24, 40 (6): 842-846.
[4]彭莉, 徐翠荣. 积极心理学对护士职业倦怠感影响的应用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 2023, 39 (23): 3308-3312.
[5]钟文凯, 唐冬花, 李悦仪. 分阶段情绪疗法对精神科护士压力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 智慧健康, 2023, 9 (33): 117-120.
[6]彭丽贞, 陆芷茵. 合理情绪疗法联合柔性管理理念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影响[J]. 智慧健康, 2020, 6 (32): 138-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