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长期效果与影响因素
摘要
关键词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长期效果
正文
基金项目:2023年份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面上项目)项目;
项目名称:“互联网+”老年慢病管理体系的建构
项目编号:JYTMS20230688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近年来,自我管理教育逐渐成为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方式。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提供疾病知识、管理技能和行为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糖尿病带来的挑战。然而,不同患者在接受教育后的效果存在差异,且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较为复杂。因此,研究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长期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长期效果
1.1 血糖控制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能显著增强其在血糖控制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尤其在长期保持血糖稳定方面效果显著。教育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减少血糖波动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这通过教授饮食、运动和药物管理等技能实现。依据所获得的研究资料,受试者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教学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出现了显著降低。随访期间,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数据表明,HbA1c水平分别自9.1%、8.8%、8.5%和8.3%降至7.5%、7.2%、6.9%和6.7%。此一明显增进,指示受试者之血糖值已受妥善管理,长期并发症的可能性随之降低,同时,对于急性的高血糖或低血糖发作的忧虑亦有所减轻。对于患者而言,持之以恒的血糖管理,不仅优化了其健康状况,同时也降低了未来所需的健康照护服务。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自我管理教育血糖控制前后对比
时间段(月) | 自我管理教育前HbA1c(%) | 自我管理教育后HbA1c(%) | 下降百分比(%) |
3个月 | 9.1 | 7.5 | 1.6 |
6个月 | 8.8 | 7.2 | 1.6 |
12个月 | 8.5 | 6.9 | 1.6 |
24个月 | 8.3 | 6.7 | 1.6 |
1.2 生活质量提升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教育干预能助力糖尿病患者深入了解其病理机制及管理策略,有效提升其面对疾病的信心与自我管理能力。患者通过掌握科学的饮食计划、适度体育活动以及遵医嘱用药,能有效降低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如焦虑与抑郁等。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而言,不仅能促进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亦有助于优化情绪与心理健康,从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研究成果揭示,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教育指导,能有效降低其心理负担,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生活水平[1]。
1.3 医疗费用降低
进行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指导,不仅能增进其健康状况,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医疗的花费。高额医疗费用的支出通常是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一大负担,然而,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进行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这不仅降低了住院治疗的频率,也减少了相应的经济成本。患者掌握血糖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合理安排膳食与药物治疗,能自我管理糖尿病,从而降低了对医疗支持的依赖。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其家庭经济压力,并缓解医疗系统的负荷。
2.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影响因素
2.1 个人认知
在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领域,个体认知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患者对于疾病本质的洞察,以及对于自我管理行为意义的认识。患者的认知能力对其参与自我管理教育的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有一部分病患可能轻视了糖尿病对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系统造成的长期损害,其仅仅把血糖控制看作是暂时性的对策,这种误解使得其忽略了持续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对血糖水平的监控、饮食摄入的调控以及身体活动的组织方面,患者所持的认识不够充分,这或许会对其自我管理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
2.2 社会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受到社会支持的显著影响,在疾病挑战面前,患者能够获得来自家庭、社区以及医疗系统的三位一体支持,这对其全方位地应对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家庭成员提供的情感慰借与物质援助构成了其日常管理的基础,来自于家人的激励与监管,对于患者持之以恒地进行血糖监测及维持健康饮食习惯起到促进作用。若缺少此类援助,病患或许无法持久执行其个人管理方案。患者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分享平台获得了关于糖尿病管理的专业指导,构建了互助网络。
2.3 经济条件
另一个对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效果产生显著影响的要素是个人经济状况,长期监控血糖、服用药物以及维持健康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而这些必要的医疗行为常常导致显著的经济压力。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病患,购买血糖仪、胰岛素及降糖药物的费用可能造成负担,进而增加其自我照护的难度。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无法参与自我管理教育课程,或无法定期获取医疗咨询与指导,这对其血糖控制产生了不利影响[3]。
3.提升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效果的策略
3.1 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
糖尿病知识教育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通过系统的知识普及,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进而增强自我管理的效果。根据现有的规划,糖尿病知识教育将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扩展。以2022年和2023年为参考,计划在2024年内开展18场教育讲座,覆盖约400名患者。通过这些讲座,预计患者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血糖监测、合理饮食、运动管理等方面的认知将显著提高。
讲座将通过社区医疗机构与各大医院合作开展,采用面对面讲座和线上课程相结合的形式,确保覆盖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每场讲座预计时长为2小时,重点讲解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各项关键内容。尤其是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如何正确使用血糖监测设备等,都是讲座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还计划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普及,包括创建糖尿病管理APP,帮助患者随时获取相关信息。为了确保知识的传播效果,每次讲座后将进行评估,确保患者能够掌握相关技能,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的风险。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讲座计划
年份 | 教育讲座次数 | 参与患者人数 | 每次讲座时长 (小时) | 预计知识普及覆盖率(%) |
2024(计划) | 18 | 400 | 2 | 30 |
2025(计划) | 20 | 450 | 2 | 35 |
2026(计划) | 22 | 500 | 2 | 40 |
3.2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深受社会支持的影响,而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是关键的策略之一,可以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的效果。患者所获得的支持网络,涵盖了家庭、社区以及医疗系统三个层面,分别提供情感、信息和行为上的帮助。家庭成员的参与显得至关重要,其不仅在日常护理中如监控饮食与药物服用等方面提供实质性支持,同时也通过情感关照与鼓励,助力患者缓解长期疾病所引发的心理负担,提升其自我信念。
社区对构建健康教育交互平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各类教育活动及患者交流会议,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同时也加强了患者间的沟通与互助。此类沟通能帮助患者掌握更多关于自我管理技巧的知识,从而提升其应对疾病的实力。关键在于医疗系统的支撑作用。医疗机构需打造一个全面细致的跟踪治疗体系,确保能够向病患提供定制化的健康维护建议及持续性的照护,包括周期性的血糖检测和针对个人情况的药物优化方案等。在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与医疗系统的协同合作,能获得全面支持,更有效地实施自我管理计划,降低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
3.3 实施经济援助政策
尤其是经济能力较弱的经济条件有限的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可能由于无法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导致管理效果受到影响。经济援助政策对于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经济支持应当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增强,以缓解其在经济上的压力。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设置专项资金,此资金用以支持其购买血糖监测设备、药物以及参与自我管理教育课程的费用。
医保制度改革中,应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纳入保险报销范畴,以便促进该群体对疾病的管理与控制。众多病患因经济因素而难以维持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若将如血糖监测和健康饮食指导等关键管理方法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畴,预计将显著提升其参与的主动性和管理成效。除却主导力,社会机构与组织体应主动投身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理事业。企业和社会团体通过举办慈善行为、推出优惠健康产品或服务,能够向糖尿病患者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的援助及便捷。经济层面上,社会与政府的共同协作,对糖尿病患者给予实质性支持,显著提升其自我管理技能,旨在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减轻医疗负担[4]。
结论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在长期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也有积极作用。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认知、社会支持和经济条件。为提高教育效果,未来应注重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推动相关经济援助政策的实施。这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并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建平,李菲,杨俊霞.信息化跟踪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16):131-134.
[2]黎莹,韦晓,张文洁,等.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4,10(15):2826-2830.
[3]张安琪,刘瑞云,李颖,等.ADOPT联合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干预对学龄期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管理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4,39(13):100-105.
[4]周映婷,曾洪慧,曾春苑,等.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护理效果体会[J].黑龙江医学,2022,46(04):496-4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