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牧玉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医院68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例,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与对照组(n=34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GQOLI-74)、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GQOLI-74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指导;护理;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

正文


压力性尿失禁即腹压突然增高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症状[1]。此病发病率较高,若患者未能及时治疗,易并发湿疹、皮炎等,对患者自身身心健康影响较为严重。故建议患者尽早治疗。但因患者不了解该疾病,治疗阶段容易焦虑、抑郁,影响治疗效果。基于此,研究以20235月~20245医院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8例为对象,分析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35月~20245医院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8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4。对照组男10例,女24例,年龄4568岁,平均55.38±2.30)岁。观察组男11例,女23例,年龄4467岁,平均55.42±2.24)岁。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备对比价值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研究在不违背医学伦理要求的基础上实施

纳入标准:1资料齐全;2确诊压力性尿失禁

排除标准:1沟通困难2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精神疾病者;4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疾病知识介绍,密切监测病情、体征,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组: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1)设置目标:和患者主动交流,指导其树立具体的目标,症状较轻者,目标可设置盆底肌康复训练2个月;症状中度者,以症状缓解、恢复正常生活为基本目标;症状严重者,以考虑手术或其他治疗缓解症状为主,并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2)激励评价:针对目标完成者,予以表扬、鼓励,告知患者疾病的细小转归,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针对未完成目标者,了解原因,可能为自制力较差,无法坚持训练,鼓励患者再接再厉。(3)经验替代:组织病友交流大会,将其分成不同小组,鼓励病友之间互相交流,共同了解疾病康复阶段遇到的问题,必要时为其介绍本院治疗成功病例,邀请其重返医院,面对面对其介绍康复经验。(4)语言安慰:结合患者文化水平以及对于疾病了解程度,以发放健康手册、播放视频、口头介绍等形式,为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响因素、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积极提出问题,并及时解答其疑问。(5)支持系统开启:患者之间互相打气加油,告知家属多陪伴患者,多和其唠家常,但尽可能不要在患者面前提及负面言论。

均连续护理2个月。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 -74GQOLI-74100/项,分越高越好。

2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问卷评估,100分满分,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对应≥85分、6184分、≤60分,满意度(%=基本满意+非常满意×1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 24.0软件例(n)、率(%)描述计数指标,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指标c2t检验;P0.05具备显著差异

2.结果

2.1生活质量

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1比较生活质量(±s,分)

组别

躯体功能

物质生活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34

66.33±3.35

72.39±2.21

64.56±3.47

74.76±2.20

65.33±3.26

70.38±2.19

65.42±3.57

71.40±2.21

观察组(n=34

66.23±3.46

82.44±2.15

64.41±3.36

84.28±1.14

65.41±3.40

80.29±1.13

65.34±3.39

81.23±1.16

t

0.121

19.006

0.181

22.403

0.099

23.448

0.095

22.965

P

0.904

0.001 

0.857

0.001 

0.921

0.001 

0.925

0.001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2

2比较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4

11(32.35)

15(44.12)

8(23.53)

26(76.47)

观察组

34

14(41.18)

19(55.88)

1(2.94)

33(97.06)

χ2





6.275

P





0.012

3.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因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尿道不自主流出,且不受意志控制而发生漏尿的情况[2]。药物、生物反馈治疗为此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临床疗效不太显著;盆底肌功能锻炼也属于治疗此病的重要方法,但训练时间相对较长,部分患者训练一段时间后,便失去耐心,无法严格遵医嘱进行训练,加之疾病折磨,心理负担过重,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故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组GQOLI-74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增高,说明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分析其原因可知:既往临床上采用常规护理,其缺少对患者自我效能的重视,导致患者无法获得优质护理服务,整体护理效果一般自我效能理论即个体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信念,属于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确切的信念。其从患者角度出发,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助力患者更好地对自身行为进行调节、控制[3]。通过结合患者病情,和患者共同设置个体化康复目标,分阶段细化目标,充分调动患者参与积极性,激发其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强化其自我效能水平。同时不断予以患者鼓励,表扬、肯定完成目标的患者,并帮助未能完成目标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使其尽快改正自身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在此期间,组织病友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彼此之间加油打气,共同分享康复经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强化患者治疗自信心,改善其自身遵医行为,提高康复训练积极性,从而对于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较为满意,以免整个护理过程中出现护患矛盾。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对本次护理效果较为满意,可以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唐丽群,周芳,王君辉,. 基于个体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在更年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研究,2024,33(10):175-177.

[2]郑剑英,汪怡翠,张云霓,. 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2):240-244.

[3]柯海花.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护理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7):107-1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