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孕栓用于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产后出血;卡孕栓;缩宫素;凝血功能;不良反应;疗效
正文
产后出血是一种较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指在胎儿娩出后24h内,引导分娩者出血量高于500ml,剖宫产者出血量高于1000ml。产妇主要伴有头晕、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1]。诱发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如子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最常见因素,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2]。当前,临床中用于预防产后出血常采用药物干预,其中最常应用的一种药物为宫缩素,该药物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发生收缩,使其强制且节律性进行收缩,从而发挥止血作用[3]。由于此药物半衰期较短,即便增加药量,其疗效提升效果不明显,并对部分产妇具有一定局限性。相关临床研究指出[4],在缩宫素基础上联合卡孕栓预防治疗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疗效且对疗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故此,本文选取7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为进一步分析卡孕栓在临床中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正常分娩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年龄22~33岁,平均(25.37±2.04)岁,孕周 38~41周,平均孕周 (39.24±1.36)周;观察组35例,年龄23~34岁,平均(25.43±2.12)岁,孕周 39~40周,平均孕周 (39.31±1.27) 周。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缩宫素(生产厂家: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50,规格:1ml:10单位)预防产后出血,待胎儿顺利娩出后进行静脉注射,使用剂量20U。
观察组:缩宫素(同上)+卡孕栓(卡前列甲酯栓,生产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00007规格:0.5mg*5枚)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将1枚卡孕栓置入阴道口内并贴附阴道前壁约1/3处。若效果不理想应及时采取输血、手术等相关干预,以免发生危险事件。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在术中、术后2h、24h出血量;(2)凝血功能:与治疗前后分别取静脉血2ml。经离心处理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 二聚体 (D-D)进行监测。(3)不良反应:观察两组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短、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出血情况显著改善,宫缩正常;有效:出血、宫缩情况均有所改善;无效:出血、宫缩等情况无变化或加重,需手术治疗干预。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处理,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进行t、χ2检验,分别使用%、(`x±s)表示,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35 | 16(45.71) | 12(34.29) | 7(20.00) | 28(80.00) |
观察组 | 35 | 19(54.29) | 15(42.86) | 1(2.86) | 34(97.14) |
X2 | 5.254 | ||||
P | <0.05 |
2.2两组出血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出血量 (`x±s)
组别 | 例数 | 术中出血量 | 产后2h出血量 | 产后24h出血量 |
对照组 | 35 | 276.18±70.46 | 212.09±48.66 | 267.53±55.47 |
观察组 | 35 | 156.23±47.12 | 132.54±38.84 | 182.28±27.38 |
t | 9.349 | 8.272 | 8.943 | |
P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凝血功能
治疗后,两组对比(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x±s)
组别 | FIB(g/L) | APTT(s) | PT(s) | D-D(mg/L)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对照组(n=35) | 3.51±0.71 | 4.08±0.16 | 34.57±2.24 | 32.24±2.11 | 14.75±0.85 | 13.56±0.41 | 3.18±0.67 | 0.64±0.28 |
观察组(n=35) | 3.43±0.75 | 4.68±0.14 | 34.61±2.21 | 30.07±1.89 | 14.82±0.79 | 12.05±0.31 | 3.13±0.64 | 0.36±0.23 |
t | 0.567 | 22.413 | 0.151 | 5.648 | 0.459 | 21.314 | 0.574 | 5.259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4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对比(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n(%)]
组别 | 例数 | 胸闷气短 | 血压升高 | 面色潮红 | 恶心呕吐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35 | 1(2.86) | 1(2.86) | 1(2.86) | 1(2.86) | 4(11.42) |
观察组 | 35 | 1(2.86) | 1(2.86) | 1(2.86) | 0(0.00) | 3(8.57) |
X2 | 0.215 | |||||
P | >0.05 |
3讨论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发产后出血的最常见的一种因素,表现为胎儿娩出后阴道出血,也可引发失血性休克、贫血等,是造成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5]。临床中应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积极防治,对降低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6]。现阶段,临床中预防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方法为药物治疗,如麦角新碱、垂体后叶素或宫缩素等。其中,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宫缩素为最常用防治手段。
缩宫素可选择性对子宫平滑肌产生作用,将子宫平滑肌细胞浆膜表面特定缩宫素受体给予激活,促使子宫收缩能力增强。应用大剂量宫缩素可使子宫强制性收缩,挤压基层血管,进而实现止血目的[7~8]。但由于该药物具有半衰期短的缺陷,药效仅能维持各产程结束。相关医学研究认为[9],宫缩素能够有效防治多数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但该药物仅对宫体发挥作用,并且起效快,加之其半衰期短的特点,因此使用时应持续静脉滴注。此外,长期使用宫缩素可影响产妇心血管系统,易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还可导致产妇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因此,临床中防治产后出血,除宫缩素治疗之外,应用卡孕栓、欣母沛等也可取得较好疗效[10]。
卡孕栓又叫卡前列甲酯栓,是一种非注射类前列腺素药[11]。子宫平滑肌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能够刺激平滑肌,刺激其发挥较强且持久的收缩能力,促进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进而使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加快。用药后可直接发挥药效,可软化与扩张宫颈。此外,该药物具有半衰期较长、起效快、药效持久等特点,可促进胎盘快速剥离,加快分娩。同时,不会对阴道黏膜造成损伤,在产后出血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12]。
分析本研究中数据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量也明显降低,且更低于对照组。说明缩宫素+卡孕栓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具有较好防治效果。有关临床研究表明[13],凝血功能障碍也是诱发产后出血关键因素,妊娠期间促凝物质逐渐增加,而抗凝物质也相应减少,促使母体长期处于高凝状态。FIB是一种血浆凝血活性因子,由肝细胞合成与分泌。当FIB升高,可增加血小板聚集与粘附能力,提高血栓发生几率及继发性纤溶。因此,可通过监测血浆含量判断血液纤溶亢进、高凝等状态,从而诊断早期产后出血情况。PT是监测机体血液抗凝水平的一种敏感指标,可反应内、外源性凝血反应中FIB转为纤维蛋白的过程。若PT出现异常则表明凝血功能也出现异常。APTT可有效将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显现出来,可促进凝血因子浓度升高,致使血液高凝。D-D是一种简单的纤维蛋白产物,其含量升高可表明机体内存在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血液出现高凝情况。因此,FIB、PT、APTT、D-D是评估产妇凝血功能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对改善凝血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本研究中结果还可得出,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对比无差异性。可见。二者联合用药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其原因是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引发产后出血的主要预防与治疗原则是依据产妇具体病因给予止血干预。卡孕栓可直接对子宫平滑肌发挥作用,同时压迫胎盘附着处基层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同时,可关闭子宫创面血窦,改善宫缩乏力。另外,卡孕栓使用期间可直接造相应位置发挥药效进行止血,并且不会对产各项生命体征造成刺激。但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如恶心呕吐。可能是由该药物中前列腺素F2α所引起,但影响时间较短,待治疗结束后采取相应对症干预可明显缓解或消失,其整体用药安全性较高。宫缩素与卡孕栓在产后出血防治中均可发挥较好药效,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需结合产妇实际情况应用适宜的用药方案,如联合用药,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保障产妇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卡孕栓在临床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量,并且较安全,临床价值较高,可普及。
【参考文献】
[1]梁静,谢佩真.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4,25(1):43-4569
[2]张薇,陈伟,汪茜.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4,8(13):83-85
[3]陈海钦,孙明生,曹胜男.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1):42-44
[4]张珺.卡前列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黑龙江医药,2024,37(3):595-597
[5]彭如情.卡孕栓辅助卡贝缩宫素应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46(8):1858-1860
[6]鲁红艳,王雪影,王小兰.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4,33(6):98-102
[7]牛娜,王慧.责任制护理在卡孕栓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及对产妇QOL评分的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2):158-159194
[8]许新雨,姜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3):126-129
[9]李弘.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实施卡孕栓联合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1):90-92
[10]蔡新燕.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4):16-18
[11]马霞,王妮.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2):210-211
[12]刘晓媛,徐小翠.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2,28(16):99-101
[13]梁灵创.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效果及对血压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1):12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