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付萍 张丽琴 曾艳梅 崔晓霞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以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激励式护理;精细化护理

正文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当其出现感染后可使其病情出现急性加重,其中呼吸衰竭属于此类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其具有病情危急的特点,不仅需及时予以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需配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才能够确保患者病情状态及预后的改善。其中激励式护理是通过予以患者支持,鼓励,激发其内在动力,协助其培养优良的行为习惯,改善其依从性,确保相关干预措施的顺利落实。而精细化护理则可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维度出发,予以患者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本文将探究分析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详情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51例,男26例,女25例,年龄为:39-79岁,平均年龄为:(58.13±7.11)岁,观察组患者共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为:39-78岁,平均年龄为:(57.50±6.9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强化对于患者的病情监测,用药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措施,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排痰,强化营养支持等。

1.2.2观察组方法

激励式护理:①目标激励,收集整理患者病情资料,明确其不同阶段的恢复状态,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与患者一同设定近期以及远期的康复目标,要求所设定的目标契合实际,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相关医护人员落实干预措施,与患者一同努力,达成所设定的康复目标,改善其心理状态以及希望水平。

②情感激励,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内心的感受,掌握其情绪状态,引导其正确的发泄内心的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压能力,提升其早日康复的信心。引导患者回忆人生中客服困难的相似经历,协助其进行克服困难方式的总结,与患者共同找寻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体验。

③榜样激励,结合院内实际情况,为患者举办病友交流会,在交流会期间,引导恢复状态优良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对正处于恢复期间的患者进行展示,引导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开展恢复期间相关经验的交流,为患者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

精细化护理:强化对于患者的呼吸道管理,予以患者叩背或是采用呼吸机排痰的方式,使得患者痰液排出。引导患者学习口腔护理方式,进而降低其出现肺部感染的机率。在患者接受雾化干预的过程中,持续对其呼吸状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患者存在痰液多的情况,则先予以患者吸痰干预,再开展雾化干预。

②营养支持,常规饮食需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提升对于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可多食用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确保纤维素的摄入充足,减少对于盐分的摄入,避免摄入易产期,高盐,高糖以及生冷类型的食物。

③康复护理,定期协助患者进行体位的转换,引导其开展下肢抬腿以及上肢伸臂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耐受为宜。同时引导患者开展咳嗽训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反复5-10次,之后在通过5次的用力呼吸之后进行咳嗽,使得患者痰液能够正常排出。

1.3观察指标

1.3.1肺功能指标

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包括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1.3.2满意度

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

2. 结果

2.1两组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1 两组肺功能指标

组别

例数

1秒用力呼气容积

呼气流量峰值

用力肺活量

干预

干预

干预

干预

干预

干预

对照组

51

60.22±2.21)%

63.75±3.20)%

1.79±0.22)L/min

1.93±0.19)L/min

2.16±0.16)L

2.50±0.21)L

观察组

51

60.13±2.17)%

76.10±4.03)%

1.81±0.22)L/min

2.96±0.27)L/min

2.24±0.17)L

3.33±0.32)L

t

--

0.141

9.124

0.133

12.493

0.203

13.796

P

--

0.952

0.001

0.961

0.001

0.885

0.001

2.2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所示:

1 两组治疗效果[,(%)]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1

20

18

13

74.51%

观察组

51

34

15

2

96.08%

χ2

-

-

-

-

9.458

P

-

-

-

-

0.00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要以气流受限为特点,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均属于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当患者病情出现急性加重时,可使其出现氧耗明显提升,呼吸频率提升,痰液堵塞等情况,进而诱发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而需及时明确高效的护理措施,以确保其病情状态及预后的改善。

此次研究应用了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发现观察组在肺功能状态以及满意度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李飞[2]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该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状态。分析其原因认为: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主要以医嘱为中心,相关护理措施存在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以及全面性,难以及时明确并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使得患者最终的恢复效果受到明显的影响。而时效激励护理模式则属于以生理-心理-精神-行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外源性激励干预,使得患者自身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在提升患者适应能力的同时,改善其内源性动力,为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自护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其最终恢复效果的改善。同步配合精细化护理,从患者呼吸道护理,康复训练,营养支持等维度出发,落实更为细致的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者恢复阶段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确保其最终恢复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激励式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以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翠苹.桑代克三律框架下PTP激励结合物联网交互肺康复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4,7(5):429-433.

[2]李飞.精细化护理+健康宣教在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血气分析指标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7):108-109,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