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对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及分娩恐惧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赵彧玮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妇幼保健院063000

摘要

目的:研讨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对孕妇自我管理能力及分娩恐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2月在我院孕产保健门诊建档且按时产检的孕妇80例入组,结合孕妇建档时间划分组别,对照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40例,接受传统产前保健指导,观察组(2023年2月-2024年2月)40例,接受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对比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分娩恐惧情况[分娩恐惧量表(CAQ)]以及分娩方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ESCA量表中各个评估项(自护技能、自护概念、自护责任与健康知识掌握)得分以及总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CAQ量表中各个评估项(孩子健康恐惧、疼痛伤害恐惧、失去控制恐惧与医院环境恐惧)得分以及总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剖宫产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能够加强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分娩恐惧感,并且对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有明显助益。


关键词

孕妇;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自我管理能力;分娩恐惧

正文


   产前保健是指在孕期为孕妇、胎儿提供的一系列疾病筛查、诊断与指导服务,该服务围绕妊娠到分娩的整个过程开展,与母婴结局关系紧密[1]。传统产前保健指导多采取“一对一传授”的服务模式,但内容不够系统和全面,并且孕妇普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极大地降低了干预效果[2]。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是近年临床新推出的一种产前保健模式,其主张以小组的方式,对孕期相近的孕妇集中开展保健服务,以增强孕妇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产前保健的干预效果[3-4]。本研究以20221-20242月在我院孕产保健门诊建档且按时产检的80例孕妇为例,重点就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模式在孕妇群体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1-20242月在我院孕产保健门诊建档且按时产检的80例孕妇入组,且此次临床观察已获医院伦理许可。结合孕妇建时间划分组别,对照组(20221-20231月)40例,年龄最高37岁,最低23岁,平均(30.25±3.47)岁;孕周最长28周,最短20周,平均(24.05±1.53)周;初、经产妇各有26例和14例。观察组(20232-20242月)40例,年龄最高37岁,最低22岁,平均(30.18±3.53)岁;孕周最长28周,最短20周,平均(24.09±1.57)周;初、经产妇各有28例和12例。两组孕妇间各项基线数据对比,显示P均>0.05

纳入标准:①属于单胎妊娠,且有阴道分娩指征;②精神状况及交流能力良好;③知悉且同意入组此次临床观察。排除标准:①有孕期严重合并症(如妊娠期糖尿病等)者;②既往有引产、难产或自然流产史者;③存在多脏器功能疾病或严重外伤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产前保健指导,包括为孕妇提供一对一查体工作,给予心理疏导和饮食、生活方式指导,叮嘱孕妇定期接受门诊产检以及参加专题讲座,及时解答孕妇提出的疑问等措施内容。

观察组接受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包括:①组建小组。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将孕周相近者划分为同个小组,每组8~9例,并由1名产科医师或助产士担任小组组长,主要工作是确保干预流程正常进行,同时安排1名产科护士定期联系孕妇参与活动。②定期举办会议。定期组织孕妇接受产科专项检查,部分筛查出存在高风险因素者,及时告知其到门诊就医;同时定期组织孕妇进行知识宣教,为孕妇详细介绍孕期饮食与运动的相关知识,每次会议结束前15min,再组织孕妇讨论,为孕妇答疑,共召开9~10次会议。③开展组内活动。孕早期组织1次活动,为孕妇提供孕早期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孕中期组织3次活动,主要在于科普分娩知识,为孕妇提供孕中期运动、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控制指导;孕晚期组织4~5活动,主要在于为孕妇提供疼痛干预、孕晚期与产程营养干预、熟悉产房环境、新生儿日常护理及喂养指导等。④集中群组化产前讨论。根据特定主题,组织小组孕妇及其家属共同讨论;先让孕妇及其家属围成一圈坐下,由组长引导其自由表达,可阐述对活动主题的了解、自身变化以及疑虑等,再鼓励参与人员讨论,最后以视频、PPT或现场演示等方式,为孕妇及其家属解惑。

1.3 观察项目

①自我管理能力:在干预前后,结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5]评估,内含自护技能、自护概念等评估项,各项计分25分,总分100分,得分与其自我管理能力呈正向关系。②分娩恐惧情况:在干预前后,结合分娩恐惧量表(CAQ[6]评估,内含孩子健康恐惧、失去控制恐惧等评估项,共16个条目(1~4/条目),总分64分,得分与其分娩恐惧度呈正向关系。③分娩方式:记录并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剖宫产选择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4.0分析数据卡方χ2)与t检验分别对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显示为%”和“±s”(正态分布数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情况分析

干预前,两组ESCA量表中各个评估项得分以及总分较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高(P0.05)。详见表1

1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情况分析±s,分

组别

自护技能

自护概念

自护责任

健康知识掌握

总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0

7.22±1.25

21.28±2.31

6.45±1.58

22.01±2.53

7.12±1.31

21.54±2.78

6.97±1.28

22.10±2.45

27.64±4.78

85.37±8.32

对照组(n=40

7.26±1.28

18.64±3.85

6.59±1.63

19.45±3.72

7.25±1.56

18.99±3.68

6.85±1.32

19.87±3.90

28.03±5.85

78.92±9.23

t

0.141

3.718

0.390

3.598

0.403

3.496

0.412

3.062

0.326

3.282

P

0.887

0.001

0.697

0.001

0.687

0.001

0.680

0.003

0.744

0.001

2.2 两组的分娩恐惧情况评估分析

    干预前,两组CAQ量表中各个评估项得分以及总分较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0.05)。详见表2

2 两组的分娩恐惧情况评估分析±s,分

组别

孩子健康恐惧

疼痛伤害恐惧

失去控制恐惧

医院环境恐惧

总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40

12.11±3.28

7.91±1.68

8.79±2.04

5.52±1.07

8.32±2.47

5.04±0.97

7.38±1.02

4.98±0.57

36.32±7.46

23.45±4.78

对照组(n=40

11.97±3.04

9.23±2.25

8.94±2.18

6.88±1.85

8.28±2.72

6.11±1.34

7.41±1.15

5.32±0.65

36.13±7.58

27.03±6.29

t

0.197

2.973

0.317

4.024

0.068

4.090

0.123

2.487

0.112

2.866

P

0.843

0.003

0.751

0.001

0.945

0.001

0.902

0.015

0.910

0.005

2.3 两组分娩方式的统计情况分析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0.00%,相较于对照组的72.50%明显更高;剖宫产率为10.00%,相较于对照组的27.50%明显更低(P0.05)。详见表3

3 两组分娩方式的统计情况分析[n(%)]

组别

自然分娩

剖宫产

观察组(n=40

3690.00

410.00

对照组(n=40

2972.50

1127.50

χ2

4.020

P

0.044

3讨论

孕期是育龄女性需要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该阶段对孕妇以及胎儿的最终结局均有明显影响,故而重视加强产前保健指导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状况,对于改善母婴结局非常具有意义[7]。传统产前保健指导虽能够为孕妇提供一定的指导服务,但孕妇获取孕期知识支持的过程较被动,且常规指导不够系统,无法较好地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对保健服务内容做出调整,干预效果并不够理想[8]

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将孕期相近的孕妇视为同个小组,并以定期举办会议、组织活动等方式为孕妇提供保健指导服务,既可确保孕妇获得专业、系统的保健服务和指导,又能够为孕妇间的经验分享及鼓励提供平台,可充分发挥社会同伴支持的作用,帮助孕妇提升自身的护理能力,减轻分娩恐惧感[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此模式干预后ESCA量表中各个评估项得分以及总分、自然分娩率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提高,而CAQ量表中各个评估项得分以及总分、剖宫产率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提示在孕期开展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有较理想的干预效果,相比传统产前保健指导,能够更有效增强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缓解其分娩恐惧情绪,进而改善其分娩方式;这与梁桂娇等[11]人研究、夏斌等[12]人报道观点均相一致。究其原因,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能够借助定期举办会议、群组活动等方式,为孕妇提供专业且有趣的孕期知识教育和指导,可激发孕妇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孕妇更高效掌握孕期知识,进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该产前保健模式也为孕妇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能够让孕妇相互鼓励、彼此分享经验和心得,让孕妇获得精神支持,进而缓解其分娩恐惧感;经此一系列干预后,孕妇的身心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也能够让其在面临分娩时进一步受益,提高其自然分娩率。

    综上所述,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指导能够加强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分娩恐惧感,并且对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有明显助益,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谢水秀,梁菊,胡小连,. 集中群组化活动在改善初产妇体重控制及妊娠结局中的应用[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29(6):107-109.

[2] 肖苏琴,方艳春,刘芬,.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1):11-16.

[3] 周峰,马银芬,施素娟. 集中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6):574-576.

[4] 黄伟妍,李文君,夏斌.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联合循证护理对高龄孕妇剖宫产率、妊娠结局及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4,35(12):1809-1813.

[5] 王香姑.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11):125-128.

[6] 李艳红. 集中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孕妇分娩结局、母乳喂养率及母婴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5):125-127.

[7] 叶素华,郑丹蓓,梁培兰. 群组孕期保健干预模式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6):2511-2513.

[8] 钟兵华,黄晶,郭珍,. 助产士主导的家庭群组孕期保健管理模式对高龄初产妇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4,30(1):123-126.

[9] 郭莉,关臻. 群组孕期保健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3,35(20):190-192.

[10] 梁菊,谢水秀,尹才芳,. 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护理对孕妇母婴结局、自我效能、母乳喂养及分娩恐惧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108-112.

[11] 梁桂娇,黄莉珊,丁玲玲,. 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服务模式对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8):148-149.

[12] 夏斌,李文君,黄伟妍. 集中群组化产前保健服务配合心理护理对孕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J]. 妇幼护理,2021,1(1):226-2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