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结合癌痛护理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家属参与式;临终关怀模式;癌痛护理;胃癌晚
正文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晚期胃癌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不足30%[1]。晚期胃癌患者生命周期短,患者面临死亡以及癌痛等问题,影响癌症治疗效果。强化临终关怀及疼痛护理,是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减缓病情进展的关键[2]。常规癌痛护理能减轻患者疼痛应激,提升患者晚期护理舒适度,但难以解决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临终关怀是一种为癌症晚期患者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核心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强调通过护理达到减轻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提升生存质量等目标[3]。家属参与到临终关怀护理中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基于此,研究旨在分析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结合癌痛护理在胃癌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院内2022年5月-2023年8月的胃癌晚期患者70例,患者自愿参与;数表法分组为研究组(n=35)与对照组(n=35),分别采用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结合癌痛护理、癌痛护理,两组均联合护理2周。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批准。
1.2纳入标准
(1)符合《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4]诊断标准;(2)肿瘤TNM分期≥IIIb期;(3)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4)年龄>18岁;(5)患者知情,签署研究同意书;(6)疼痛程度数字分级法(NRS)[5]评分≥4分。
1.3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危重症疾病;(2)精神障碍病史或严重意识障碍;(3)妊娠期或哺乳期;(4)伴有严重脏器功能衰竭或功能不全;(5)中途退出研究。
1.4方法
1.4.1癌痛护理
两组均接受癌痛护理。(1)疼痛评估:专科护士采用NR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划分为4个层级(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针对评估结果,遵医嘱使用相应计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同时辅之以非药物镇痛。
1.4.2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
研究组加用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
(1)成立临终关怀护理小组。组内纳入主管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3名。组内成员经临终关怀护理培训通过后上岗,经讨论制定相应护理管理方案。
(2)联系患者家属。明确各患者责任护士,积极主动联系患者家属,向其介绍临终关怀护理内容、目的以及相关护理方法,获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
(3)护理实践。①环境关怀:为患者提供单人病房,护士积极与家属联系,共同将病房布置为患者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适当增加患者熟悉的物品,护理期间由家属安排患者喜爱或亲近的人探视,2~3次/周。②心理关怀:责任护士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感受,倾听患者护理诉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2~3次/周的心理疏导。责任护士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与关怀,家属积极主动同患者沟通,采用回忆美好过往以及了解患者担忧等释放患者内心压力,家属结合现状,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担忧,帮助接受现状。③情感关怀:护士或家属采用同患者聊天等方式引导患者回忆生命中有意义的往事及过往成就,给予患者在家庭、社会中地位的肯定,20~30min/次。④生命及死亡指导:护士在获取患者允许后播放生命起源及死亡纪录片,引导患者正视生命与死亡,降低死亡带给患者的恐惧感。
1.5观察指标
1.5.1癌因性疲乏
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2周后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6]评估患者疲乏程度(认知、躯体、情感),各维度总分25分,分数与疲乏程度成正比。
1.5.2睡眠质量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7]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量表总分21分,分数与睡眠质量成反比。
1.5.3疼痛程度
于两组护理前、护理后采用NRS量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量表总分0-1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5.4满意率
采用自制满意度统计问卷评估,总分10分,0-3分表示不满意,4~6分表示满意,≥7分表示非常满意。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组内总人数]×100.00%。
1.6统计学分析
SPSS 25.0处理数据,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睡眠质量及疼痛程度评分等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以(`c±s)表示,满意率等计数数据以[例(%)]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c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意义(P>0.05),如表1:
表1 基线资料对比[n,(%)]/
基线资料 | 研究组(n=35) | 对照组(n=35) | χ2/t | P | |
性别(%) | 女性 | 19(54.29) | 15(42.86) | 0.915 | 0.339 |
男性 | 16(45.71) | 20(57.14) | |||
病程(年) | 1.76±0.59 | 1.71±0.61 | 0.736 | 0.391 | |
年龄(岁) | 56.63±7.71 | 55.97±7.26 | 0.554 | 0.499 | |
TNM分期(%) | IIIb | 20(57.14) | 17(48.57) | 0.516 | 0.473 |
IV | 15(42.83) | 18(51.43) |
注:HAMA表示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表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2护理前后CFS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CF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CF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组间CFS评分对比(,分)
组别 | 认知疲乏 | 躯体疲乏 | 情感疲乏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35) | 14.34±2.14 | 7.27±1.91* | 15.92±1.56 | 8.14±1.69* | 15.43±1.56 | 7.12±1.68* |
对照组(n=35) | 14.07±2.10 | 11.63±2.16* | 15.46±0.97 | 11.61±2.12* | 14.97±2.36 | 10.68±2.06* |
t | 0.106 | 4.330 | 0.393 | 4.107 | 0.495 | 4.036 |
P | 0.931 | <0.001 | 0.706 | <0.001 | 0.578 | <0.001 |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3 CD-RISC、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CD-RISC、PSQI评分无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CD-RISC评分上升,PSQI评分下降(P<0.05),且研究组CD-RISC高于对照组,PSQI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
表3组间CD-RISC、PSQI评分对比(,分)
组别 | CD-RISC | PSQI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n=35) | 60.89±5.11 | 79.49±6.34* | 14.63±2.46 | 5.06±1.08* |
对照组(n=35) | 61.92±5.93 | 71.96±7.10* | 14.07±2.29 | 9.93±1.06* |
t | 0.493 | 4.667 | 0.115 | 4.327 |
P | 0.612 | <0.001 | 0.896 | <0.001 |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4 NRS评分比较
护理前,组间NR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1周后、护理2周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4:
表4组间NRS评分对比(,分)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1周后 | 护理2周后 |
研究组 | 35 | 6.94±1.42 | 4.61±0.73* | 4.03±0.67* |
对照组 | 35 | 7.01±1.13 | 5.19±1.00* | 4.72±0.53* |
t | - | 0.611 | 7.614 | 5.093 |
P | - | 0.474 | <0.001 | <0.001 |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5护理满意率
研究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5:
表5组间护理满意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满意情况 | 满意率(%) | ||
不满意(n) | 满意(n) | 非常满意(n) | |||
研究组 | 35 | 1 | 20 | 14 | 97.14 |
对照组 | 35 | 6 | 19 | 10 | 82.86 |
χ2 | - | - | - | - | 3.968 |
P | - | - | - | - | 0.046 |
3讨论
临床在对胃癌晚期患者治疗中缺乏有效延续生命周期的措施,为进一步提升患者晚期生存质量,强化临床疼痛管理及心理干预等具有重要意义[8]。
受癌症晚期疾病症状及治疗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痛苦、持续的疲乏感与疲惫感。本文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后CF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王爱民[9]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联合护理能降低胃癌晚期患者的疲乏感。究其原因,癌痛护理在疼痛程度量化评估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疼痛护理,能大大降低疼痛应激反应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提升患者舒适度。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从环境、心理、情感等维度给予患者关怀,在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的同时,能满足患者个人关怀需求,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10]。此外,研究组护理后CD-RISC高于对照组,PSQI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能提升胃癌晚期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究其原因,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从多个维度给予患者关怀与支持,能满足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且本文研究中患者布置熟悉的生活环境等能营造家的氛围,促使患者转移对疾病恐惧等注意力。联合癌痛护理减轻胃癌晚期患者疼痛程度,能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压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研究组护理1周后、护理2周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护理能更好的降低胃癌晚期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这可能与转移注意力、呼吸指导等护理干预模式能分散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度,且在按摩等物理刺激下能提升患者疼痛阈值等有关[11]。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结合癌痛护理从心理维度能降低患者对死亡的恐惧,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供患者亲情力量支持,能进一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家属参与式的临终关怀模式结合癌痛护理能降低胃癌晚期患者疼痛及癌症疲乏,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升患者心理弹性及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何敏均,季璐玓,连力,等.2000-2019年中国早发型胃癌和晚发型胃癌流行病学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3,44(8):1198-1202.
[2] 胡玉洁,潘玉芹,杜华.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护士安宁疗护认知能力及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43-47.
[3] 陈凤君,祈玮.家属参与的临终关怀小组干预模式对肺癌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1):142-145.
[4]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胃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6):1169-1189.
[5] 王静,吕凤云.中文版疼痛评估软件在老年术后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34):513-515.
[6] 张凤玲,丁玥,韩丽沙.癌症疲乏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1):810-813.
[7] 路桃影,李艳,夏萍,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庆医学,2014,(3):260-263.
[8] 赫捷,陈万青,李兆申,等.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21(7):827-851.
[9] 王爱民.晚期胃癌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讨[J].中外医疗,2024,43(2):171-174.
[10] 魏旋,王新林,许婷,等.规范化癌痛护理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临床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23):4280-4282.
[11] 陈书巧,刘海萍,衣素琴.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对胃癌晚期患者负性情绪、癌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2):1819-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