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个体化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认知功能
正文
血液透析作为常见的血液净化渠道,主要是将血液以引流的方式将其排出体外,然后让如透析器中转加工处理,将血液内的代谢物和多余的水分排除,平衡电解质,最后再把已经过滤后的血液重新输送到血管中[1]。而血液灌流则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灌流器当中,排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素等,同样是为了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2]。临床中经常将两种渠道联合开展,在清楚毒素和炎症因子之外,还可以平衡酸碱和电解质,达到一个互补的作用。为此,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改善价值,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所在下限值、上限值分别为29岁、72岁,平均(53.38±11.81)岁;对照组混着男16例女14例,年龄所在下限值、上限值分别为30岁、72岁,平均(52.97±11.13)岁。所有研究对象在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情的前提条件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均具备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的条件和指征;(3)所有研究对象其病历资料相对完整。
排除标准:(1)伴随有严重的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2)患者有语言、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本次调查分析的;(3)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的。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指导,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发展的变化情况,治疗中记录其各临床指征的反应,并及时对不灵反应等采取对应的处理方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予以个体化护理方案,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分析可能对其认知功能造成影响的因素,针对性为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
随时记录患者体外循环的运转进度,并对各项参数指标等严格记录,确保外循环正常运转,各管路之间一定要紧密链接,反复确认固定牢靠,以免发生滑脱现象或空气微粒栓塞现象。每次开始血液透析前注意患者的穿刺位置有没有发生血肿或渗血现象,观察静脉管有无脱落,固定是否正常等。开始灌流后需留意患者是否对灌流器存在过敏,有无出现畏冷、瘙痒、寒颤等症状,并注意灌流器颜色、静脉压及跨膜压值的变化情况,当操作中遇到灌流器颜色开始变深变暗、经脉压低、跨膜压值升高的时候表示可能会有凝血指标升高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以生理盐水在泵前冲管,视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配合大肝素量,避免凝血现象的发生。
高血压作为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首要因素,主要因为高血压会导致脑血流量增高,影响其代谢功能的有序运转,久而久之导致患者发生脑动脉硬化现象,认知功能受到影响。当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中一定要随时记录其血压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的时候,应马上上报医生病病遵医嘱采取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更是需要反复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患者认识到不规律服药对脑供血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认知障碍的发生。
慢性肾功能衰竭大多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长此以往会导致体内各组织器官等发生缺氧状态,患者的精神、行为方面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生活中明显可见记忆力和执行能力下降,因此,贫血和认知功能障碍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治疗阶段中,需随时记录其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当患者发生贫血现象后,可视情况决定是否予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避免贫血现象的发生,增强患者的认知功能理解。
当肾病患者发展到终末期阶段的时候,就需要长时间通过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等方式配合治疗,而操作中需要反复的静脉穿刺,对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严重的甚至会在不良情绪影响下导致应激行为的发生,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率。而且消极情绪会对记忆、语言、执行力等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素以当患者在接受治疗中,会人员需随时关注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以通俗易懂的话术为患者答疑解惑,根据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家庭条件等针对性予以个体化心理指导工作,交流中对于可能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也需要正确疏导,让患者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缓解消极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使用自制会满意度评估量表,0-100分,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几个阶段,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展开判断,分别从注意与计算力、时间与空间定向力、视觉空间能力、回忆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出发进行评估,每一项类目5分,总分0-10分,分数在24分之内则表示患者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状态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概率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概率为7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例、(%)]
组别 | 例数 | 护理总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观察组 | 30 | 28(93.33) | 22(83.33) | 3(10.00) | 2(6.67) |
对照组 | 30 | 21(70.00) | 10(33.33) | 11(36.67) | 9(30.00) |
χ2 | 18.175 | 51.427 | 19.879 | 18.175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改善差异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各临床指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MSE指标(26.93±5.25)分的改善效果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改善差异[(±s)、分]
类目 | 观察组(n=30) | 对照组(n=30) | t | p | |
护理前 | 注意与计算力 | 1.87±0.52 | 1.95±0.47 | 0.625 | 0.534 |
时间与空间定向力 | 2.13±0.35 | 2.17±0.38 | 0.424 | 0.673 | |
视觉空间能力 | 1.98±0.25 | 2.03±0.17 | 0.906 | 0.369 | |
回忆力 | 2.27±0.35 | 2.28±0.42 | 0.100 | 0.921 | |
记忆力 | 2.13±0.57 | 2.15±0.62 | 0.130 | 0.897 | |
语言能力 | 2.25±0.34 | 2.28±0.33 | 0.347 | 0.730 | |
MMSE总分 | 18.62±3.07 | 17.61±3.94 | |||
护理后 | 注意与计算力 | 2.66±0.53 | 2.13±0.17 | 5.275 | 0.000 |
时间与空间定向力 | 3.57±0.74 | 2.38±0.51 | 7.252 | 0.000 | |
视觉空间能力 | 2.59±0.43 | 2.24±0.55 | 2.746 | 0.008 | |
回忆力 | 3.79±0.81 | 2.63±0.49 | 6.712 | 0.000 | |
记忆力 | 3.79±0.52 | 2.48±0.51 | 9.851 | 0.000 | |
语言能力 | 3.69±0.47 | 2.51±0.54 | 9.028 | 0.000 | |
MMSE总分 | 26.93±5.25 | 20.74±4.22 |
3.讨论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传统的临床护理观念以无法满足大家的健康需求。在血液净化水平的不断增强的同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周期明显延长,远期并发症等也开始逐渐的发生,传统治疗中的不足之处也慢慢显现出来,也成为了临床中可持续改进的一个方向[3-4]。血液灌流在临床中具有吸附率高、无脱落等优势,而且在操作中可以做到不接触外源,避免了感染现象的发生,使用前也不需要重复采取灭菌操作,其操作刘晨相对简单,而且灌流器冲洗流程的操作,也避免了灌流器凝血现象的发生,其临床实用价值较高[5]。但患者在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血液灌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高/低血压、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等临床表现,护理人员需随时关注患者的反应,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6]。血液灌流过程中由于树脂吸附部分血小板,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在联合抗凝剂使用等各种因素,极少部分患者会在此阶段中发生出血的现象[7]。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中应增强巡视频率,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反应和各指标稳定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案,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8]。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让患者在治疗中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是由于血液透析治疗中患者随着时间的推进难免会产生孤独、沮丧等不良情绪状态,因此我们针对性开展了个体化护理指导,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工作,在不违反治疗及护理流程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9]。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定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并由护理人员正确患者家属的日常照顾技巧,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积极的家庭氛围,让患者感受到足够的爱心及呵护。鼓励患者主动参加到力所能及的户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当中,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亲情的温暖怀抱,对于可能为患者不良情绪带来影响的因素正确额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层面的关爱和理解,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10]。
综上所述,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也避免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秀丽,李琳琳,麻世静.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4,33(3):473-476
[1] 骆雯雅,朱晓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血液学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18):120-122
[2] 高爽,叶盛梅,佟瑞华.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钙磷代谢、炎症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51(7):820-823
[3] 徐凤珠,李红云.维持性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的系统性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12):144-147
[4] 刘碧琼,陈国伟,林志丹.终末期肾病患者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血清钙磷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3,42(28):26-30
[5] 陈锦蓉,陈雅燕,何丽萍,林情,陈玉芳.分析个体化运动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923-925929
[6] 徐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时间及护理方式对女性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状态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0):96-97
[7] 李锦玉,李波,李萌,刘孝猛,温爱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EGF、sVCAM-1水平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9,4(7):70-7275
[8] 王延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与感染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20,41(9):2226-2227
[9] 陈君,张燕梅.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3,13(8):66-68
[10] 宫雯雯,王晓辉,赵敏.循证理念个体化护理模式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5):133-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