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生成”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生成;教学策略;优势
正文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创新路径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关键。“情境—生成”教学策略作为一种契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进而实现知识的有效生成和能力的逐步提升。将这种教学策略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期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该教学方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生成”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但对于一些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知识,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情境—生成”教学策略能够巧妙地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将语文知识融入其中,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较大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情境的深入探究,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扎实掌握【1】。比如,在教授一些较为抽象的古诗词时,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媒体情境,通过视觉与听觉上的多重刺激,能够瞬间将学生带入到那个充满诗意的的情境中。而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感染下,便会对诗词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促进知识理解与运用
虽然语文教材中的知识都较为经典,但也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只是采取理论讲解的方式,学生往往会陷入一知半解的困境。而“情境—生成”教学策略则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和运用过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比如,教师就可以在校园会开展之际,对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实地观察运动员们的奔跑、跳跃、投掷等动作,以及观众们的欢呼、加油等表情。然后回到教室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记叙文写作。通过这个真实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对人物描写、场面描写等写作技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明白了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提高了记叙文写作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生成”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学生成情境
虽然在上课之前,教师通常都会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明确到教学环节的安排,方方面面都考虑得较为周全。然而,上课可绝不是一个完全按照预设脚本进行的静态过程,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课堂之上,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状况可都是教师在课前无论如何也难以精准预设到的【2】。比如,有可能是学生提出了一个超乎寻常的新奇观点,又或许是突然出现的某个小插曲瞬间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等等。但也正因如此,这就更加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了。教师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依据当下实际的教学情况,精准地把握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机,巧妙地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就拿《沁园春·雪》这篇课文的教学来说。原本教师可能按照常规教学设计,正有条不紊地讲解着词中的词句含义、描绘的壮丽雪景以及蕴含的豪迈情感等内容。可要是课堂上突然有学生提到自己曾在雪天登山的独特经历,并且分享了当时面对茫茫雪景时内心的震撼感受。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抓住这个契机,创设一个让大家回忆自己印象中最壮观雪景的情境,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经历去深入体会《沁园春·雪》里那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以及作者面对如此美景时的壮志豪情,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且富有实效性。
(二)根据学情生成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根据学情生成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就得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出师表》这一课文教学为例。这篇文言文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毕竟文言文的字词和句式都比较复杂。那教师就需要根据学情来创设情境。比如,教师事先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到学生们大多喜欢看古装剧,就可以以古装剧里君臣议事的场景为切入点,创设情境【3】。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一场君臣议事的小短剧,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刘禅和各位大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出师表》里诸葛亮陈述的内容来进行对话和表演。这样的话学生为了能演好角色,就会主动去钻研文中的字词意思、语句含义,通过这种有趣的情境,把原本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起来,也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喜好和能力,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三)根据环境生成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根据环境生成情境,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与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让学生有更真切的感受。以《变色龙》这篇课文教学为例,如果正好赶上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乡村风貌的活动,那可就是生成情境的好机会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的房屋建筑、田间小路、村民的生活状态等等,然后联系《故乡》里所描写的故乡的景象,比如文中对闰土家那间破屋子的描写,对故乡田野里西瓜地的描写等。回到课堂上,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农村看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故乡》里故乡变化的理解。这种根据环境生成的情境,能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实际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文中所传达的那种对故乡变迁的感慨之情,也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接地气。
(四)根据策略生成情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还应当要根据所采取的教学策略生成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文时,教师打算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这时就需要生成合作学习情境用于配合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让他们以“于勒叔叔归来”为主题,创作一个简短的剧本【4】。接着,各小组就要根据课文内容去构思剧本,要考虑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的发展走向等。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不断讨论、交流,就像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态度,要怎么在剧本里体现出来,于勒回来后的场景要怎么设计等。这种基于教学策略所生成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实践,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教学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生成”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情境创设手段,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到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吴小霞.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生成”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4,(S2):52-53.
[2]陆杨.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文科爱好者,2023,(04):37-39.
[3]谢建花.浅谈情境创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3,(13):130-132.
[4]白俊恩.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