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出精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新思路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于小涵

莱西市济南路小学 山东青岛 266600

摘要

音乐本就具有抒发情感、陶冶情操的重任,小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学生全面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合唱属于其中较为重要的构成部分,需要学生一同合作、配合完成,也需要教师做好合唱指导及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合”出精彩。但是,以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明显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本文也对其教学新思路展开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正文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合唱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表现形式。小学生年龄尚小,声音也具有甜美、圆润等特殊音质,天真的童声合唱会给人一种和谐之美。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合唱教学,也是强化学生音乐素质,有效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关键。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合唱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积极探索合唱教学新思路,这样才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出新时代所需求的人才。

一、 借由多媒体技术,渲染合唱氛围

    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之下,多媒体技术也成为现代化教学常用手段,教师可以借此来为学生渲染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合唱氛围,这能激发学生合唱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训练中[1]。合唱教学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所不同,其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及合唱体验,所以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这自然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做好教学方法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将学生吸引到音乐学习中,从而有效促使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合唱训练中。而相较于其它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则能够借由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功能来为学生渲染、营造出一个浓郁的合唱氛围,这样学生就能在氛围渲染下产生较高的歌唱欲,以此来为学生主动合唱、兴趣合唱打好基础,从而切实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率及质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教师在合唱教学导入环节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渲染一个良好的合唱氛围,即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亦或者是中国发展史视频,借由这一视频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此后再为学生播放这一歌曲,要求学生跟唱,这样学生就能在跟唱过程中一同感受到“大家一起唱”的感动之情,从而真正激发学生有感情的合唱,同时还能强化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及共鸣。

二、 融合饱满情感,触动学生心灵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合”出精彩,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歌曲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通过这一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作品蕴含的艺术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在合唱中融入饱满情感,从而真正有效触动学生心灵。通常情况下,合唱效果大多与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握能力、处理能力有关,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于音乐作品情感认知不足,这促使其在合唱过程中自然缺少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适当的讲解,如为学生介绍歌词含义、歌曲创作背景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歌曲表达的内容及其传递的情感,此后再基于此来鼓励学生融入自身情感进行合唱,这样学生整个合唱才会更加具有感染力,以此来达到触动心灵的效果[2]。除此之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融入情感合唱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合理控制自己演唱速度及力度,并且指导他们要在合唱过程中注意音色、节奏以及声部的和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合唱水准。

三、 注重合作训练,强化学生和声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合”才是其关键所在,毕竟相较于学生的独唱,合唱主张将多个声部以及声音相互融合,以此来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在合唱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不仅要保证唱得齐,还需要确保整个合唱表演过程的和谐。为此,教师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意识到合作训练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声音情况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这样才能将学生多样化的声音和谐的融合在一起。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合唱教学初期,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降低合唱标准,如可以先要求他们先做到唱齐;而对于第二声部则可以将其交由教师演唱,这样学生就能在合唱过程中先体会合唱的要求及效果。在此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和声表现力,教师还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然后再要求不同小组成员演唱不同声部,这样就能让学生和声表现力提升提供良好环境,同时还能为学生后续和谐统一合唱打好基础,以此来切实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

四、 尊重学生差异,针对性发声训练

    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谓是深入人心,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理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还是以传统一刀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统一合唱教学,反而要针对学生发声特点、合唱学习情况来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声音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合唱教学效果,有效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唱教学中有所进步[3]。不同小学生个体声音特质也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这一阶段学生声音本就处在“清脆洪亮”逐渐转变成为“厚重”的重要阶段,教师若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有可能会促使学生发声器官因此而受到损伤。为此,教师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基于学生嗓音情况及特点来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发声训练,借此来有效引导学生学会调整气息、掌握合唱技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合唱表现力。以《送别》为例,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要求班级学生采用“轻声”的方式唱出这一首歌曲的旋律,以此来了解学生发声情况,此后再针对学生发声情况来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发声训练及安排,如有些适合高音的就可以安排在高音,而低音的则可以安排在低音,此后再详细讲述不同发声技巧,这样学生就能在针对性训练中逐渐提高自身合唱水平,从而切实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以此来达到一个“合”出精彩的效果。

五、 开展角色演绎,提高学生合唱感染力

    合唱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演绎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有着不小的难度,小学音乐教师要想真正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合”出精彩,自然要结合学生学情做好教学创新,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合唱感染力。相较于其它教学方式,角色演绎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歌曲情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在角色演绎过程中真情实感的感知歌曲作品情感,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合唱”的形式演绎出来,这样学生合唱参与度不仅能够提升,还能增进学生歌曲理解、提高学生合唱感染力,以此来呈现出一个极具魅力的合唱舞台。以《吉祥三宝》为例,教师在合唱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合唱感染力及和声表现力,就可以在合唱教学期间为学生开展一个角色演绎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阿爸、阿妈和孩子,然后再分配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准确认识这一首歌曲的情感,后续学生合唱表现才会更加具有感染力,从而真正优化合唱教学[4]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学生合唱能力、歌唱水平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是深化学生音乐理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策略。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当准确认识合唱教学重要性,并且聚焦新课改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创新合唱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合唱训练来助推学生主动参与合唱训练、情感表达,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合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文.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的新思路[J].散文百家, 2020, 000(008):131.

[2]朱爱勤.拨动孩子的心弦——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新思路分析[J].亚太教育,2022(7):130-132

[3]蔡宜玲.拨动孩子的心弦——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新思路分析[J].小学时代, 2019(25):2.

[4]孙英.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小学音乐童声合唱教学的新思路[J]. 魅力中国,2019(46):152-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