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中红色文化融入的策略与实践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旭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

红色文化承载了丰富的革命历史与民族精神,其核心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思政课内容更具感染力和生动性,也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思想深度。文章探讨了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融入策略,包括红色文化主题课程设计、多媒体技术的创新运用、丰富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并通过案例深入剖析了具体实践成效。通过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将红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行动指南,助力新时代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坚定信仰。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学;红色文化;历史使命感

正文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思政课”,使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彰显出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契合性。红色文化的精髓体现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中,这些精神能够带动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奋斗历程,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文章将以高校思政教育为视角,结合课程创新、多媒体运用、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策略,系统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深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时代感,为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培养提供思想支撑。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的必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元素以及所承载的民族特质,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素材。2022年,《全面推进“思政课”大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善用社会大课堂,这为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在艰苦奋斗中形成的崇高品格,能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通过课堂中专题讲座、视频影像等方式呈现这些红色精神,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从而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责任所在。

(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是其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红色精神的范畴内,两弹一星精神和雷锋精神均凸显了无私奉献给国家利益的精神实质,这些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借助红色文化的教育,学生们在接触历史影视资料、参与特定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革命先辈于逆境中显现的勇敢担当精神,进而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组通过参与红色歌曲演唱和红色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在艺术的影响下培养出深厚的爱国情感,进而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前途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红色文化的精髓精神和信念,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资源。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渗入革命遗产教育内容,借助对长征、抗灾、航天等伟大精神的领会,引导学生建立起健康的价值取向。在学生中,倡导雷锋精神教育,有助于培育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意识;灌输抗震救灾精神,能促使学生领悟到团结与坚韧对于挑战的重要意义。以红色文学和电影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法生动呈现了革命行动和崇高思想,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吸收了正面的价值观。

、高校思政教学中红色文化融入的策略

(一)创新红色文化主题课程设计

在高校中,关键在于设计一套系统化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政课程,这是将红色精神本质融入教学实践的核心策略。针对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可以模块化地设计课程内容,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单元,如主题讲解、课后任务和实践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红色经典文献阅读”单元,采用《红岩》、《青春之歌》等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师阐述及课堂互动,保障学生对文献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阅读分享会,学生们需借助PPT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并对书籍内容中反映的革命信仰进行剖析。每学期各个高校应组织红色经典故事分享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从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娱乐性。采用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某一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并将其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红色文化内容可以变得更具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如《长征》《建党伟业》等纪录片片段,并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历史情境。在当前教育中,VR技术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沉浸式技术,可以构建起“重走长征路”的沉浸式历程,通过让学生戴上VR设备,能够模拟体验翻越雪山和穿越草地的艰难过程,从而深刻感受长征途中的困苦与不屈不挠的意志。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历史资料的立体影像,通过学生的触摸操作实现与影像的互动,进而深入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利用PPT技术,以动态形式展现历史上的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通过图文结合的动态效果,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程的尾声,教师可播放如《歌唱祖国》和《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使其更深入地体会到这些歌曲所传达的民族情感。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模式,邀请身世背景与中国共产党历史紧密相关的后代及权威人士,借助实时视频连接技术,在网络教室中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回顾那段激动人心的往昔岁月,增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参与感,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时代感。

(三)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强化体验式教学

高校可策划组织学生前往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进行“红色之旅”的实地考察。学生们在实地参观和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能够亲自解读历史、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在实施现场考察活动时,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分工,承担诸如录制考察视频、对现场解说员或职员展开访谈等任务,在考察活动结束之际,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报告、编纂视频资料和图文集锦,并组织学生在课堂外以团队形式展现其操作成果。在教育场所内,创设用以展示历史遗产的区域,集中展示诸如战争时期的战斗工具、通讯记录、生活必需品等代表性的历史物品,通过专家的详尽阐释,使学生能够直接感知那个时代的生活基础。开展以"红色情景剧表演"为主题的活动,通过扮演历史上著名的革命英雄,让学生们重现关键的历史瞬间。借助体验式教学法,学生不仅能深入领略红色文化之伟大,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亦能培育自身的民族责任感。在校内组织以红色主题为特色的演讲竞赛和戏剧表演活动,指导学生自行编排和导演,旨在深化其对红色历史的认知。

(四)深化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成立“红色文化传播志愿队”,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进行红色文化宣传。志愿者们可在社区中播放红色电影、讲解影片内容,或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向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普及革命历史知识。院校指导学生周期性访问地区内的历史遗址,搜集前革命志士的口述往事,这些资料将被整理成研究报告,通过校园内的交流、展示活动,学生们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本地小学与志愿者协作,定期举办红色文化的校园讲座,通过浅显的语言阐述红色故事,引导孩童共唱红歌,缔造红色文化教育场合。革命纪念馆等处,可策划一场名为“红色义工日”的活动,号召学生参与其中,担任义务讲解员,向观众传播知识,同时承担展品清洁与维护的职责。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践心得、制作图文报告,并通过班级展示或在线发布,加强学生间的分享交流。

(五)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竞猜活动,能够高效地唤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校应考虑在每学期间举行“红色文化知识大赛”,竞赛题目将涉及党的历史、红色理念以及红色文学作品等。通过构建题库并实施积分制的比赛形式,我们将进一步促使学生们主动探究红色文化相关知识。高校可组织一场以红色经典故事为主题的分享会,让学生们挑选红色人物或事件进行讲述,以此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借助学生朗诵红色诗词及演唱红色歌曲,举办竞赛活动,强化红色文化传递的吸引力。高校可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征文和短视频竞赛,鼓励学生通过创作观后感、讲述红色故事、拍摄革命精神短视频的方式参与,最终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在校园网络平台或校刊上发布,以增强其影响力。将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纳入到日常学业成绩评定的范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举办涵盖广泛主题的班级内红色文化小组竞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小组汇报中评选出表现突出的优秀团队。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案例

(一)华中师范高校

以华中师范高校的红色历史为起点,创新性地融合红色文化进入思想政治教学,呈现革命先辈的辉煌事迹与斗争精神。在高等高校的历史脉络中,挖掘那些具有红色精神的个体与重大事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套“红色课堂”的教学体系,以恽代英、林育南等英勇烈士的事迹为蓝本,创作了如《恽代英》《你好,恽代英》等话剧作品,并且制作了以《永远的恽代英》为主题的视听节目,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与教育活动,传承和弘扬先烈的精神。这些文献不仅展示了英烈们投身革命的历史,亦使学生深入领会校园历史中红色血脉的传承,于互动式体验中洞察革命意志的丰富内涵。高校策划了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夏季社会实践,成立包含"理论普及宣讲团""党史学习教育团"的队伍,引导青年学子走进历史的发源地,进行理论传播、国情研究、教育支援等活动。在“百村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发展观察”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和交互式学习,深刻感知了国家在农村改革方面的成就以及乡村振兴的进展。实际社会生活中,红色文化教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唤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超越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红色历史教育资源为底蕴,通过深入挖掘与创造性运用,华中师范高校打造了一个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大思政课”教学模式。

(二)烟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烟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抓好“大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育人力量。思政课教师是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必须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高校应当提倡教职员工深入研究“四史”,掌握红色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这样一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他们就能展现出对红色文化专业的理解和支持。在教育活动中,借助社会各界的共同投入,红色文化教育得以深化,进而拓展教学内涵,同时增进学生们的互动体验与成就感。位于特定区域的高校应利用其周边的文化遗产,构建聚焦本地革命历史的资料库,通过这种方式,高校能够将该地区的英雄人物、历史遗迹和革命精神进行整合,并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学习,以第一手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以山西省特有的“太行精神”及“刘胡兰精神”为例,可以作为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借助于专门定制且多元化的教学素材,红色文化的精神培育将得以形象化和情感化,实现对红色文化的生动传达。在“大思政课”这一理念指导下,形成融合学校内外及网络空间的实践教育整体框架。在高等高校的校园活动中,通过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技和主题展示会,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从而深化他们的爱国情感。

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创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更加直观地接触到革命历史,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红色文化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为学生树立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塑造积极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红色主题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多媒体互动教学的应用、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等形式,使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形成了入脑入心的思政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蕊,王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探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2(05):86-89

[2]李西臣,刘恩芹.盐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美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24,(18):193-195.

[3]谷海青,尹余萌,高强.高校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24,27(04):8-13.

[4]闫姝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4):25-27.

[5]刘中元.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4(04):101-1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