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马井建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渤海路街道红云学校

摘要

在“双减”政策下,基础教育机构正积极探索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微课以其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为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本文分析了政策背景和意义,探讨了智慧课堂建设要求,并阐述了微课在课堂建设中的重要性。通过阐述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构建策略和方法,以实现高效、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微课;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正文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基础教育机构纷纷刷新教育理念,全力寻求课堂教学的创新路径。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和智慧教学系统展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优越性。因此,为了构建符合“双减”要求的初中数学新课堂,教师可以优先发展智慧课堂。[1]

一、双减背景下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一)“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中小学生面临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日益加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教师共同努力,全面落实政策,以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习热情。[2]

双减”政策的推行,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倒逼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促使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将注意力从数量转向质量。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不能再单纯追求作业的数量和考试的分数,而是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建设要求

智慧课堂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智能化且高效的学习环境。这种课堂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并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以实现个性化教学。通过智能化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个性,发挥自身积极性,实现自主学习,并激发学习热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增强其综合素质。因此,探索如何有效融合教育与信息技术,推动智慧课堂的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程内容、掌握必要技能起到了关键作用。[3]

(三)双减背景下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建设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微课的融入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观看微课视频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理解并掌握所需知识后,会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体验促使学生自发地在网络中搜寻更多微课资源进行学习,甚至在课后遇到难题时,也会主动寻找相应的微课来答疑解惑,以此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学生通过学习微课掌握了学习方法,未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能积极通过网络等渠道自学,解决难题。因此,微课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减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场所,提升课堂效率是关键。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减轻他们的课外负担。微课的应用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例如,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微课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在积极的氛围中展开,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在攻克教学难点时,微课的讲解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的“将军饮马”问题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利用微课的动画效果,可以将这一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做不仅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二、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与方法

(一)课前运用预习型微课有效预习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会经常性的布置预习性的任务但是缺乏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学生的预习只停留在看看课本对课本中的内容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预习效果欠佳。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缺乏指导,进而影响学生继续预习的积极性。

运用微课帮助学生预习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针对即将教授的课程内容,编制相应的预习视频资料。针对那些包含众多难点和关键点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筛选并精炼这些知识点,识别出学生可能在理解上遇到困难的环节。将这些关键点制作成系列微课,使学生能够提前对这些知识点有所接触和理解。通过这种自主学习方式,学生能对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领会和控制,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借助这些预习视频,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自己不理解或有疑惑的部分,这对于梳理学习思路同样具有显著的帮助。[4]

(二)课上运用微课导入启迪智慧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保障课程的顺畅进行,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导入型微课要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首先要充分考虑课堂导入环节的特点,导入环节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前提,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后续深入思考而设计的。导入型微课让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产生情感的共鸣,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导入型微课在设计时要遵循情境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同时与其它类型微课不同的是,导入型微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路径,在设计微课内容时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时要分析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层级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因此导入型微课在设计时要具有目标性和层次性。综上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型微课的设计时要在本研究中要关注趣味性、情境性、目标性与层次性。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勾股定理》时,学生先通过微课视频了解到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中国数学家商高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即勾三股四弦五,这被认为是勾股定理的最早记载。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证明了勾股定理,并将其与宇宙的和谐联系起来。据说,他证明了这一定理后,与学生们举行了庆祝。通过观赏《勾股定理》微课视频,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之光,并从中汲取了古人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精神。因此,学生们得以以更加热情和主动的态度投身于《勾股定理》的课堂学习之中。

“双减”背景下,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运用微课导入环节启迪学生智慧,是实现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挖掘微课的优势,创新导入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运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中,如何运用微课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首先需要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准定位。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准确把握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难点。在明确好难点后在设计微课时要先分解难点,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步骤,通过微课逐步展示解题过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然后利用微课的动画和图形功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最后选取典型的例题,通过微课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解题技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多个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一线三等角几何模型时,由于这一模型相对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直观理解其几何关系和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的运用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复杂几何模型。通过微课中的动画演示,一线三等角的几何模型可以以动态的方式呈现,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同角度和线段的运动变化。这种直观的展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几何关系和性质。在微课中,教师可以对关键的几何元素进行标注,如相等的边、角等。通过图形标注,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几何元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同时逐步展示每一步的推导和证明,这种步骤分解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整个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几何关系和性质。在微课中设置一些互动练习题,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进行实时的练习和思考。这种互动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通过微课的巧妙运用,我们不仅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课以其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如何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包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精心设计微课,确保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微课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课后运用微课进行课后复习

在课后巩固环节,微课的应用同样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们巧妙地利用微课这一工具,不仅在常规教学期间,甚至在假期,也能有效地督促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确保知识的连续性和学习的深度。课下,学生们往往面临时间管理和学习自律的挑战。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且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深入钻研的学生来说,微课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学习的道路。微课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无论是复习旧知识还是预习新内容,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

例如在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时,由于本章涉及的内容较多包含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等知识点,微课通过思维导图加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同时通过互动环节,如在线测试和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到完全理解为止,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微课在课后巩固环节的应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学习工具,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趣,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指引下,我们正积极探索构建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支持。它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优化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以实现更加高效、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坚信,通过微课的辅助,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将不断深化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更加高效、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我们相信,在微课的帮助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2023年度庆云县教育教学微型课题“运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23QYwxkt11。

 

参考文献

  [1]  杜生敏.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14):  128-130.  

  [2]  任金霞.  “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尝试    [J].  新课程导学,  2022,    (18):  84-86.  

  [3]    纪少都.    “双减”背景下微课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分析[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2教学发展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    宁夏同心县海如女子中学;,  2022:    3.     DOI:10.26914/c.cnkihy.2022.042281.   

  [4]  周晓春.  基于微课下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    [J].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9,    (02):  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