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创新路径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苟祥明、王君耀、刘奕、张小保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332020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挑战,并提出了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创新策略。通过智能化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党建工作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与高效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同时,本文还展望了未来互联网技术对党建工作的深远影响,强调了智能化、精细化的党建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互联网技术为民办高校的党建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推动党建工作持续优化。


关键词

互联网+,民办高校,党建创新,智能化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正文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同样受到这一趋势的冲击与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党建工作效率,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成为了民办高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特别是随着民办高校党建基础薄弱、资源相对有限等现实问题的显现,创新党建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技术如何赋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并通过创新策略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党建工作的现代化转型。

一、互联网技术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逐渐融入信息技术的发展浪潮中,互联网技术在党建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民办高校通过搭建党建信息化平台、在线教育系统以及社交媒体工具,打破了传统党建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技术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沟通与管理渠道,使党员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党组织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模式,不仅提升了党员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通过数字化平台,民办高校能够实现党建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党员信息的集中化管理、党务工作的自动化处理以及党员学习活动的实时监控。这种信息化的党建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党组织的工作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了人工操作中的失误与延误。同时,数字化平台还为党员提供了更为丰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党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党组织能够快速传播党的政策方针,及时发布党内活动信息,并开展线上交流和讨论。这不仅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还为党员提供了更多互动和反馈的渠道。尤其是在重大事件或党内活动期间,社交媒体成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党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最新动向,并积极参与其中。互联网技术的引入还使党内监督工作更加透明化和便捷化。借助在线监督平台,党组织能够实时监控党员的表现,党员也能够更加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这种监督模式,不仅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也强化了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党员的责任意识。

二、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困境

 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虽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基础相对薄弱,党员数量较少,党组织的影响力与覆盖面有限,导致党建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资源匮乏和力量不足的问题。由于部分民办高校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上偏重于经济效益,往往忽视党建工作的系统性建设,导致党建工作开展时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长远规划。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还面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许多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在面对繁重的学习、工作压力时,往往难以平衡党建活动与个人事务的关系。加之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机制不足,党建活动的吸引力有限,导致党员的参与率较低,互动性不强。这使得党组织在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方面受到一定制约。

技术方面的限制也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一大挑战。虽然“互联网+”为党建创新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但部分党务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足,未能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作用,导致党建工作形式化、流于表面。此外,过度依赖线上平台可能使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淡薄,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容易流于浅层化,难以深入触及党员思想深处,影响了党建工作实效。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还面临管理模式不够规范、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由于高校内部管理层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存在应付性、形式化的现象。党务工作未能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导致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目标脱节,党建工作的独立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此外,党组织在监督机制上的缺失,使得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难以有效贯彻,党员违纪行为的惩处和纠正力度不足,影响了党组织的纪律性和威信。

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在资源分配和政策支持上仍处于劣势。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经费和资源投入明显不足,缺乏专门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党建活动的开展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同时,政策层面的指导不够具体,民办高校在落实党建政策时缺乏针对性和实操性,导致党建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困境。

三、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创新策略  

为了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从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出发,结合信息技术与党建内容,推动党建工作更为精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优化党组织的管理结构是提升实效性的关键一步。通过建立健全的党组织体系,加强组织的层级管理,确保每一层级的党务工作都有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具体的任务目标。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党务工作的执行效率,还能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员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与透明度。通过构建智能化党建平台,党组织可以将党员教育、党务管理和组织生活有效整合到一个数字化平台中。这种整合不仅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便捷性,还能够实时监控党建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党组织可以对党员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党建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党员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为此,党组织应注重打造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感的党建活动形式。例如,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党员在参与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党的政策方针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党组织还可以引入竞赛和表彰机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党员的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党员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也是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不同党员在年龄、职业、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党组织应根据这些差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比如,针对学生党员,可以更多地采用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而针对教职工党员,则可以提供更多与工作实际相关的党建内容和理论分析。这样的个性化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党员的学习兴趣,还能够确保教育内容更贴近党员的实际需求。

加强党内监督和考评机制的建设。通过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党组织可以对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等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同时,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鼓励党员对党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这种监督机制不仅能够确保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还能够增强党组织的纪律性和威信,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四、互联网赋能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未来展望  

在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互联网赋能党建工作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推动党建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党组织将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党员的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为党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精准的组织管理。这种数据驱动的党建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做出科学的决策,确保党建工作更加高效、务实。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党建工作将更加智能化和全方位。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党组织可以实现对党员的全程监督与动态跟踪,确保党员的日常学习和思想教育无缝衔接。同时,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引入,将为党建工作提供全新的互动方式,党员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党史学习、红色教育等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未来的党建工作还将在组织协同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更大进展。通过建立跨校区、跨部门的党建信息共享平台,民办高校之间可以实现党建资源的互通有无,避免资源浪费和信息孤岛现象。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党务工作的协同效率,还能够为高校间的党建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整体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互联网赋能下的党建工作还将不断强化其社会影响力。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成果将更容易为社会所见,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扩大。这种开放、共享的党建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党组织在社会中的引领作用,还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借鉴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民办高校能够实现党建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从而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尽管当前在资源分配、管理模式及技术应用上仍存在一些困境,但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未来党建工作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不仅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还为推动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助力党建工作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建峰.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 教育研究,202245(3): 56-60.  

[2] 李晓光.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2139(5): 77-82.  

[3] 刘婷. 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29(4): 94-99.  

[4] 王志强. 智慧党建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2034(2): 102-106.  
基金单位【共青科技职业学院】课题编号【GKDJ-2023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