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结构;叠合板;施工技术
正文
引言
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采用工厂预制构件,现场通过组装和安装构件来构建建筑物的建筑方法。与传统的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快速、高效、环保和灵活性等优势。但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点:该结构需要在工程设计阶段准确考虑构件的生产、运输、装配和拆解等过程,此外,需要解决构件节点连接、施工顺序、装配工艺等技术问题;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构件通常较大且重量较重,需要合理安排和选择运输工具,确保安全、高效地将构件从工厂运送至施工现场。
1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技术概述
1.1分类
根据受力特征,可将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分成两类:即一阶段受力叠合板与二阶段受力叠合板。一阶段的受力叠合板的建造工艺是将层压板的整个受压过程一次性完成。因为预应力混凝土面板不能很好地承担现浇混凝土面板的自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还必须设置支承系统。在此情况下,预制板只起到了模架的作用,待现浇层达到一定的强度后,下面的支撑系统才能被拆掉,因此,叠合板就可以共同承受建筑的重荷。二级承压式层压板工艺不需要将底层的支承系统拆去,只需将预制板在地面上铺好,然后在地面上进行现浇。在这个过程中,预制板不仅是一个模板,同时还是一个重量荷载的载体,当预制板现浇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在叠合板上进行施工,由此便可认为预制板存在2个阶段的应力变化情况。
1.2特点
1.2.1高强度、轻质
预制叠合板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浇筑而成,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C60以上,个别厂家的产品抗压强度甚至超过C80,远高于普通现浇楼板的C30水平。另外,预制叠合板的两层或多层薄壁板结构,壁板厚度为80mm—120mm,使得自身重量大大减轻。根据测试,多层叠合板的自重在1.8-2.5kN/m2之间,比重量级现浇楼板轻近1/3。轻质的同时抗压强度高,保证了结构安全。此外,预制叠合板的高强度、轻质还可减少建筑结构体系的用料量。采用预制叠合板后,整体结构体系中大梁、柱和其他承重构件的截面尺寸可缩小约10%,有效节约建筑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
1.2.2可快速施工
预制叠合板采用模块化设计,楼板、楼梯等部分可在工厂预先制作成型,再运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和连接装配。现场施工作业简单,主要包括定位、焊接连接筋、浇注砼缝和抹面层等。整个安装过程机械化程度高,省去了许多临时支撑及模板,简化了施工程序。同样楼板面积的预制叠合板施工周期仅为现浇施工周期的1/3至1/2。一般情况下,1000平方米的预制叠合板施工仅需10人左右的劳动力,可在2~3天内完成。
2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措施
2.1叠合板制作
新时期,要想有效发挥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优势和效能,必须根据建筑结构和设计方案确定叠合板的尺寸、数量、规格、材料类型等基础资料,并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相关规定的优质水泥、石、钢筋、砂等原材料,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混合和搅拌,使其达到工程项目所需的流动性与黏稠度。值得注意的是,叠合板的制作应当在特定工厂内开展,相关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做好各种原材料的准备与配料搅拌工作以外,还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和设计要求,采用钢板、木板等材料制作叠合板的模具,并将混合好的材料倒入模具中进行浇铸成型,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保证叠合板的各项性能均能够符合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
2.2叠合板运输
待完成叠合板的加工制作工序后,要想切实保证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最大运用实效,除了需要严格按照既定规范做好叠合板品质、性能的检测,还应统筹规划叠合板运输至现场的线路,提前做好相应的线路分配、设备租赁、安全防护等工作,以免因叠合板结构遭到损坏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施工进度。所以,在进行叠合板运输作业时,相关从业人员应详细分析和了解运输部件、运输车辆和运输路线,结合叠合板的尺寸和重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计划,并做好叠合板构件出厂数量、质量、信号等信息的核对工作,确保一切工序正常后方可进行装车运输。
2.3叠合板支撑体系设计
考虑到叠合板结构设计的特殊性,要想实现叠合板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科学应用,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灵活选用木模板或铝模板加以支撑,以此来保证叠合板安装工序的顺利进行。其中,木模板支撑方式是通过在立杆顶端放置可调顶撑,并依据两米的标准在主龙骨上设置次龙骨,构建起安全、可靠的支撑体系。而铝模板支撑则是需要依据铝模板自身的独特性质,在叠合板的范围内安装龙骨并运用三角形结构撑架临时固定立杆的方式,实现对叠合板结构的支撑。
2.4叠合板安装
在运用叠合板施工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建设时,要想更好地发挥该技术的运用优势,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在叠合板安装区域搭建稳固的支架和基础结构,并充分考虑叠合板的实际重量、安装标准和结构特点,选用高性能的吊装设备将其运输至指定位置,避免框架上的钢筋与叠合板之间出现碰撞,必要时可使用楔入木块进行微调整。待完成叠合板的安装工作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共同检测叠合板的施工安装质量,一旦发现不规范操作行为或者叠合板安装不合理的现象,必须第一时间联系到负责人进行妥善处理,待保证叠合板安装质量符合工程设计方案后,方可予以验收开展后续工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叠合板安装不规范埋下的安全隐患,切实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
2.5混凝土浇筑及质量验收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的粘结力,在运用叠合板施工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结构建设时,必须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成型与质量验收工作。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楼层规范填埋预制螺栓,然后使用脚手架预埋其他装配式结构,并对钢铁结构件的距离以及板面的标高进行有效控制,以免发生碰撞问题。其次,施工人员应综合考虑布料机的具体位置,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厚度和频率,以免发生漏浆问题。最后,在完成叠合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工序后,一旦发现相关数据不达标问题,需立即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做好叠合板钢筋的保护工作,有效避免钢筋弯折、腐蚀等问题,进而使装配式建筑结构得以保质保量如期完工。
结束语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新要求,这就需要现代建筑企业不断革新建造工艺、施工技术和建设理念,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及服役性能。而叠合板施工技术作为当前比较常见且应用效果较为显著的一种新型施工手段,将其有效运用到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能够有效缩短工程项目建设时间,减少各环节施工成本,使工程项目创造出最优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伟,朱文祥,吴志敏,黄凯.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江苏建筑,2017(S1):29-30+42.
[2]许伟伟,苏传解.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79.
[3]苏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7(2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