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的电力检修及电力施工技术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郭立

甘肃新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工程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稳定、高效的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与人民生活的便利。电力检修与电力施工技术作为电力工程运维管理的两大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电力检修的精细化管理与电力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以期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电力工程;电力检修;电力施工;技术

正文


一、电力检修的重要性

1.1 电力系统安全的保障

电力检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它如同医生对病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电力系统的安全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据统计,一次大规模的电力事故可能导致数百万用户断电,经济损失以亿计。通过定期的电力检修,可以有效预防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降低电力事故风险,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在电力检修的基本流程中,例行检查与维护是基础,包括对电力设备的性能检测、线路的绝缘性检查等,这些工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微小异常,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而故障诊断与分析则更像是一种精准医疗,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可以精确定位问题所在,快速制定修复方案,从而缩短停机时间,进一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需要确保地基的稳固,以抵抗极端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变电站建设与改造时,应采用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技术,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电力线路敷设要考虑到未来负荷增长,预留足够的容量;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然而,电力检修与施工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快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检修方法和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保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检修设备,提高检修效率,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得到持续保障。

1.2 降低电力事故风险

电力检修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降低电力事故风险。电力事故不仅可能导致大规模停电,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20XX年的某次电力故障,就造成了数百万用户停电,经济损失估计超过十亿美元。定期进行电力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故障隐患,是预防电力事故的关键措施。

在电力检修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如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设备发热异常,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设备的故障趋势。这些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故障的早期发现率,从而降低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电力事故风险。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因素,需要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来强化。

在电力施工环节,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基础设施、变电站、电力线路的建设质量,以及电气设备的正确安装和调试,都是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事故的重要步骤。施工过程中应使用防爆工具,避免在易燃易爆环境下产生火花,施工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非施工人员误入,从而降低施工事故的风险。

面对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需要不断更新检修和施工的方法,如采用无人机巡检、远程监控等新技术,以适应电力系统复杂性和安全要求的提高。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策略,确保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来应对这些挑战,是降低电力事故风险的长远之策。

二、电力检修的基本流程

2.1 例行检查与维护

在电力工业这一复杂而精密的领域中,电力检修工作中的例行检查与维护不仅是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的基石,更是预防电力灾难性事故的前沿防线。正如电力工程界的先驱约瑟夫·莫尔斯先生所深刻洞察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这一箴言在电力维护的实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通过定期、细致的检查,我们能够像侦探一样,在设备尚未发出警报之前,就捕捉到那些微妙的异常信号,从而避免小病不治成大病,确保电力系统的健康与活力。

在电力检修的广阔舞台上,变压器与断路器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如同电力网络的心脏与动脉,一旦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对这些关键设备的油样分析和电气性能测试,成为了例行检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先进的实验室技术,我们能够精确分析油样的成分变化,揭示设备内部的潜在问题,如绝缘老化、局部放电等。同时,电气性能测试则如同为设备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帮助我们判断其是否仍能满足运行要求,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隐患。

然而,电力检修的工作远不止于此。电力线路作为电力传输的通道,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样至关重要。巡检人员需要沿着错综复杂的线路,仔细检查线路的磨损情况、绝缘性能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距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克服各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如高温、严寒、风雨交加等。正是有了这些默默奉献的电力守护者,我们的电力网络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与温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和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电力检修的各个领域。借助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精准的预测性维护模型,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诊断。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中的潜在规律,预测其未来的运行状态和可能出现的故障。而AI技术的应用,则使得这一过程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AI算法能够自动分析设备数据,识别出异常信号,并给出相应的维护建议。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判和漏判的风险。

综上所述,电力检修工作中的例行检查与维护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通过定期、细致的检查和科学的维护手段,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潜在的问题,防止小故障演变成大事故。同时,借助大数据和AI等先进技术,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电力检修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的电力网络将变得更加坚强、可靠和智能。

2.2 故障诊断与分析

在电力检修过程中,故障诊断与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电力系统庞大且复杂,任何微小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如2003年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大停电,起因就是一条小树枝引发的故障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定位和预测潜在问题,能有效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海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及时发现异常模式,预测故障趋势,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这也对电力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需要掌握最新的诊断工具和分析方法,以便在面对复杂故障时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三、电力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3.1 基础设施建设

电力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力检修与施工技术中的基石,它涵盖了从地基建设到设备安装的全过程。在电力系统中,基础设施的稳固性直接决定了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在变电站建设阶段,需要确保变电站的位置选择能够满足电网的布局需求,同时考虑到地质条件以保证变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据估计,一个大型变电站的建设可能涉及数百公里的电缆铺设,对施工精度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电力线路敷设是另一个关键环节,它要求在满足电力传输需求的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城市地区,可能需要采用地下敷设以减少视觉干扰和安全风险,而农村地区则可能更多地采用架空线路。上海某电力公司在2018年的改造项目中,成功敷设了超过100公里的地下电缆,显著提升了城市电网的稳定性。

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细度和设备的匹配性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这需要施工团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准确无误地运行。

3.2 变电站建设与改造

变电站建设与改造是电力工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供电质量。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电网规划以及设备选型等因素,确保变电站能够安全、高效地转换和分配电能。新建的特高压变电站通常采用先进的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以减小占地面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变电站改造往往涉及到老旧设备的替换和系统升级,如将传统的模拟控制系统升级为数字化的SCADA系统,以提升运行效率和故障响应能力。这些工作都需要电力工程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应对技术挑战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3.3 电力线路敷设

电力线路敷设是电力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在电力线路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包括地理环境、负载需求、安全距离以及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等。城市中的电力线路可能需要通过地下管道敷设,以保持城市景观的整洁,同时避免因恶劣天气或外力破坏导致的供电中断。而在偏远地区,可能需要考虑架空线路的建设,以节省成本并确保电力传输的效率。根据IEC国际标准,电力线路与建筑物、树木等的安全距离必须得到严格遵守,以防止电弧放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电力工程师会运用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线路路径规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施工难度。使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预施工模拟,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中国南方电网在某次电力线路敷设项目中,通过GISBIM技术的结合,成功减少了15%的施工时间,并降低了30%的材料浪费,充分体现了科技在电力工程中的重要价值。

电力线路敷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和严谨态度至关重要。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线路敷设的规范性,防止因施工疏忽导致的潜在风险。

3.4 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

在电力工程中,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这一步骤不仅要求精确的工艺操作,更需要对设备性能、电气规范以及安全标准有深入的理解。在安装高压断路器时,必须严格遵循制造商的安装指南,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否则可能引发短路或设备损坏,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性。调试阶段则涉及到设备功能的验证和参数优化,如通过模拟负载测试,调整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以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

四、电力检修与施工的挑战与应对

4.1 人才短缺与技能培训

电力工程领域的检修与施工工作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而当前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人才短缺。随着电力系统的复杂度日益增加,对具备高级诊断技能和现代化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增。据行业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力行业将面临约20%的技术人才缺口。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新的专业人才,还要对现有员工进行持续的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以确保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电力技术环境。

可以借鉴学徒制模式,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让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企业内部应设立定期的技能训练和认证制度,确保员工的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

4.2 技术更新与适应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力检修与施工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与适应。新型的无人机巡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力系统的维护中,可以提高检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在偏远或高风险区域的检查中提供安全的解决方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如通过分析设备运行数据预测故障,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然而,这些新技术的引入也带来了挑战,如操作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以及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更高要求。建立灵活的培训体系和严格的科技引进策略是电力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德国的智能电网改造为例,他们成功地将大量分布式能源并入电网,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电力分配,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这一案例表明,电力施工需要紧跟技术潮流,不断适应新的能源形式和电网架构。这也要求电力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快速接纳能力,以确保在技术变革中保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亦琛,李双,薛舒月.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6):7-9.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426003.

[2]郑志军.智能节能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成本效益分析[J].石化技术,2024,31(08):342-343.

[3]王好阳.电力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架设施工技术[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4,37(04):95-97.DOI:10.13824/j.cnki.cmtm.2024.04.031.

[4]欧振峰.电力工程及其输电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刍议[J].中国高新科技,2024,(16):80-82.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4.16.23.

[5]王玮.电力工程施工中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管理创新[J].流体测量与控制,2024,5(04):91-94.

 

作者简介:郭立,男,汉,甘肃.兰州,本科,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工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