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应用于人文社科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人文社科教学、教学改革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为教育事业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人文社科教学领域中,新媒体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而且能够极大地增强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技术整合方案。
二、新媒体技术应用在人文社科教学中的意义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当下快速发展的技术革命面前,人文社科的价值经常遭到质疑,其传统的研究范式也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促进人文社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有力工具。
(一)拓展教学手段
新媒体技术的引入,为人文社科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可能性。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让原本静态的文本内容变得更为生动,使同学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介绍历史背景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通过课本和黑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人通过想象来复现那些历史画面,而在引入新媒体技术后,学生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及虚拟现实技术VR等新媒体技术重现历史事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扩大时空维度
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教育平台、云上展览等,使得学生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这不仅扩大了教育的覆盖范围,同时也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三)提升教学互动性
在传统课堂上的教育,由于一些学生存在紧张、时间限制等因素,不方便及时与老师互动,通过新媒体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事情的发生,学生可以通过在一些教学工具,比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方式方便随时进行交流。
三、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现状
(一)传统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局限
许多传统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 “板书与讲授”的传统教学形式,对于新型的教学方式,难以适应。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比较单调而且学生参与度低。许多教师固守传统,忽视了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这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年轻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不足
虽然年轻教师通常都接受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而且多数教师都掌握一些基本的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但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仍面临着技术与教学目标无法有机结合的挑战。年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过于注重内容的呈现,往往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新教师虽然具备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但在教学经验与学生需求的把握上存在不足,难以有效将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影响独立思考
当下,许多学生存在着对电子产品过渡依赖的问题,如在遇到问题时,倾向于通过手机来快速查询答案。这种依赖性的学习方式短期确实提升了学习效率,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丧失思考能力,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衷背道而驰,减弱了新媒体技术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新媒体技术应用在人文社科教学中的设计应用
新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特别是在解决人文社科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时,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方法,打破填鸭式教学
传统的人文社科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被动的学习,缺乏一定的互动性,而且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更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二)融入情景教学,提升直观性
在教学设计中,将新媒体技术与情景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复杂的理论。我们通过使用图片、视频、AR、VR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那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三)实践案例:思政融合课程
思政课堂离不开当时中国历史背景的介绍,学生借助对历史背景的深层理解,从而体会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的必然性。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单纯的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文字和图片的教学过于生硬,而且难以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对此我们可以开设以下课程模式,来加快加深学生对故事理解和记忆。
1.多媒体展示历史背景
VR教学基地:对于“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VR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线上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加速学生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得以深化理解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点击不同的场景,可以直接查看该阶段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让枯燥的教室教学变成“活”的现地教学。
2.情景辩论
习主席指出:“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情境思辨,让思政课“活起来”。
比如:首先,我们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为了更加荣光的胜利与荣光》短片。然后,运用以史代论的方法,结合案例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如何通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最后,进行思辨“我们为何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受到启迪。
五、新媒体技术在人文社科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资源的滥用与忽视教材
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中,一些教师往往过度依赖于这个技术资源,从而忽视了传统教材的使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们形成一个直接接受答案的习惯。从而产生惰性思维,难以培养学生自我的思考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平衡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材的使用,让两者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
虽然新媒体技术让我们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但这种技术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利用。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可能在面对海量的学习资源时感到迷茫,甚至可能因为沉迷于多媒体娱乐而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因此,教师在应用新媒体技术时,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六、总结
教育工作者只有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制定合理教学计划时不忽略教学的本质,新媒体技术才能真正为人文社科教学带来持续的创新发展。
七、参考文献
[1]蔡培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4,(13):165-167.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13.055.
[2]贺俊艳,杨建东.新媒体时代高校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M].新华出版社:202212.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