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许红庆

中电建(新平)新能源有限公司 云南省玉溪市 653300

摘要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受风速变化的影响较大,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这使得风力发电并网后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电能质量控制

正文


1风力发电的优势

1.1清洁能源的推广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显著的环境优势。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运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此外,风力发电不依赖于有限的燃料资源,从而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了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1.2经济效益的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风力发电的成本逐渐降低,经济效益逐渐显现。风力发电项目通常具有较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且燃料成本几乎为零。这使得风力发电在许多地区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电力来源,吸引了大量投资。

1.3技术进步与创新

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整个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代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使得风力发电在更广泛的地区成为可能。此外,创新的叶片设计、控制系统和材料科学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成本,提高了发电效率。这些技术进步不仅推动了风力发电的普及,还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风力发电并网技术

2.1并网技术的重要性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是指将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通过电力系统输送到用户端的技术。并网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的并网技术可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的高效协同运行,提高电能质量,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2.2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变速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是当前风力发电领域中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与传统的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相比,变速风力发电机组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自动调节转速,从而提高风能的捕获效率。这种并网技术通常采用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或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作为核心部件。

在双馈感应发电机系统中,通过变频器调节转子侧的电流频率,实现转速的灵活控制。而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则利用永磁体产生磁场,通过变频器调节定子侧的电流频率,从而实现变速运行。这两种系统均能有效提高风力发电机组的电能输出质量,并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2.3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

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技术是指风力发电机直接驱动发电机转子,无需齿轮箱等传动装置。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运行可靠。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多极永磁同步发电机,通过全功率变流器实现电能的转换和并网。

全功率变流器不仅能够控制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还能对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波动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电能质量。此外,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在低风速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了风能的利用率。

 

3风力发电电能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

3.1实施谐波抑制措施

可以考虑使用有源滤波器(APF)或者无源滤波器(PPF)来抑制电网中的谐波成分。有源滤波器具备实时监测电网中谐波成分的能力,并且能够动态地生成与之相反的谐波电流,通过这种方式来抵消和抑制谐波,从而达到减少谐波的目的。而无源滤波器则通过在电路中加入电感、电容等元件,形成特定的谐振回路,从而滤除特定频率的谐波,达到抑制谐波的效果。

优化变频器的控制策略也是减少谐波产生的重要手段。例如,可以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技术。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谐波含量,从而减少谐波对电网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的电能质量。

合理设计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电缆截面积和长度,以减少由于线路阻抗引起的谐波放大效应。通过精心设计电气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谐波的产生和传播,从而确保风力发电并网过程中的电能质量。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谐波问题,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的效率和稳定性。

3.2电压波动与闪变控制

在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风速的不断变化和随机性,常常会导致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出现波动。这种功率波动不仅会影响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还会对整个电网系统造成电压波动和闪变现象。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这种电压波动与闪变,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引入储能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储能系统,例如超级电容器或电池储能系统,能够对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进行有效的平滑处理。具体来说,当风力发电机组在风速较高时输出功率较大,储能系统会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反之,在风速较低导致输出功率较低时,储能系统则会释放之前储存的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储能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功率波动,从而减轻其对电网的负面影响。

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策略也是控制电压波动与闪变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先进的预测控制算法,可以根据风速的预测结果来调整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例如,当预测到风速将要增加时,可以预先调整发电机的运行参数,以适应即将到来的高功率输出;反之亦然。这种基于预测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少因风速变化引起的功率波动,从而降低对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也是提高电网电压稳定性、减少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有效措施。无功补偿装置,如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或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能够在电网中动态地提供或吸收无功功率,从而维持电网电压的稳定。这些装置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电压的变化,通过调节无功功率的输出,有效抑制电压波动和闪变现象,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3电压不平衡控制

在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其固有的不对称特性,可能会引起电网电压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缓解这种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首先,可以利用对称分量法来对电压不平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相应的补偿。这种方法通过精确地检测电网电压中的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操作,从而有效地达到平衡电压的目的。其次,可以通过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使其具备在检测到电压不平衡情况时,能够自动地调整输出功率的功能。这样一来,就能够显著减少不平衡分量对电网的不良影响。最后,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装置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调节无功功率的输出,可以进一步改善电压不平衡的状况,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3.4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

为了确保风力发电并网的电能质量,建立一个完善的电能质量监测与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时监测电网中的电压、电流、频率、谐波含量等关键参数,可以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通常包括多个分布式监测点,这些监测点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在中央控制中心,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可以对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警报。此外,电能质量管理软件可以提供预测和优化功能,帮助运维人员提前识别潜在的电能质量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能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能质量管理的效率,可以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从历史数据中学习并识别出电能质量变化的模式和趋势,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测和优化。

3.5综合解决方案的实施

为了全面提升风力发电并网的电能质量,除了上述措施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例如,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电力工程师、控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以确保从不同角度对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5G和物联网(IoT),实现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这将有助于实现更快速、更精确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提高电能质量。采用虚拟化和数字化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电网模型,用于模拟和分析电网运行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实际操作之前预测和评估各种控制策略和优化措施的效果,从而降低风险并提高效率。

 

4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发展趋势

4.1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风力发电并网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革。智能电网通过集成先进的通信、控制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电网的实时监控、优化运行和自愈能力。在风力发电并网方面,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电力调度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通过智能电网的高级计量基础设施(AMI),可以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和电网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这将有助于优化风力发电的输出,减少弃风现象,并提高电网的接纳能力。此外,智能电网还可以通过需求响应(DR)机制,动态调整用户负荷,以适应风力发电的波动,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高级预测技术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并网的电能质量,高级预测技术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风速和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电网调度和控制提供有力支持,从而减少功率波动对电网的影响。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风速数据和天气预报信息,可以建立一个高精度的风力发电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提前预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并为电网调度提供参考。此外,通过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电能质量问题的发生。

4.3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

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的发展,为风力发电并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分布式发电通过将风力发电机组分散布置在电网的不同位置,可以有效减轻对主电网的依赖,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微电网技术则允许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一个独立的电网系统,可以实现对风力发电的本地消纳。通过微电网技术,可以将风力发电机组、储能系统和负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电力系统。在主电网发生故障时,微电网可以实现孤岛运行,确保关键负荷的供电。

4.4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

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为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带来了新的突破。通过采用高性能的电力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精确控制,从而有效减少功率波动和电能质量问题。

例如,采用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的功率器件,可以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这些新型功率器件具有更高的开关频率和更低的损耗,能够实现更快速和更精确的控制,从而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的电能质量。

4.5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深入应用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在风力发电并网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AI和ML算法可以不断优化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策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和诊断。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能够模拟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机组的振动、温度、功率输出等关键参数,从而预测潜在的故障和性能下降趋势。通过这种方式,运维人员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电能质量问题。

4.6能源互联网的构建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为风力发电并网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将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储能设备以及各种负荷通过智能网络连接起来,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能源互联网不仅能够提高风力发电的利用率,还能够实现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互补和协同。例如,在风力发电不足时,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调度其他可再生能源或储能设备来补充电力供应,从而确保电能质量的稳定。

 

结语:

随着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更加注重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实时优化控制,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和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杰.探究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的应用及电能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21(21):261-263.

[2]周利鹏.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6):70-71.

[3]吕昶.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科技视界,2017(28):131+139.

[4]张玉林.探究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及电能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2):55-56+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