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教育技术装备赋能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伯业 贠国潇 崔珂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 邮编:252000

摘要

高中班级管理关乎学生发展,是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进步,教育技术装备进入校园,为班级管理带来新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及问题,探讨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提出利用其赋能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包括:制定技术使用规划、培养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技术装备资源配置、建立技术应用监测与评估机制。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实现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为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 教育技术装备 信息化应用 管理策略

正文


 

一、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教育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高中班级管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方面这些技术装备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管理方式的单一化忽视了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交流。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技术装备赋能高中班级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教育技术装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高中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二、高中班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高中班级管理的特点

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管理对象的多样性。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个性差异较大对班级管理的需求和反应也有所不同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

其次,管理任务的复杂性。高中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使班级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第三,管理方式的多元化。传统的说教式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需要采取更加民主、互动的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高中班级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容易产生叛逆情绪给师生关系、纪律管理等带来更多挑战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同时部分教师缺乏现代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难以有效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需求教师管理能力不足。

此外高中班级管理主要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日常督查等方式缺乏运用信息技术等新型手段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管理手段呈现单一化。另一方面高中教育应该是家校社会协同育人但现实中家长和社会参与度不高与学校的沟通联系不够密切家校社会协作不足制约了班级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寻求新的管理路径来应对。

(三)传统班级管理方式的缺陷

传统的高中班级管理主要依赖教师的说教式讲解和问题处置等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

首先单一的说教式管理难以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较差管理效率较低。其次教师主导的管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感和归属感较弱师生关系容易出现对立师生互动不足。

此外过于注重管理手段而忽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往往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趣味性教学质量受限。同时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培养欠缺。

所以高中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必须寻求新的管理路径。

三、教育技术装备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常见的教育技术装备及其功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不断涌现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式。

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以提供移动学习、线上测试、即时交流等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多媒体展示、屏幕标注、信息保存等功能录播/直播系统可以实现课堂录像、课后回放、在线直播等功能。

此外学习管理系统包括课程管理、作业提交、成绩分析等功能智能考勤系统可以实现学生考勤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分析智能监控系统利用摄像头实时监控学生行为并进行数据分析。

(二)教育技术装备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教育技术装备可以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全新的手段和方式。

首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录播系统等装备优化课堂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度改善课堂秩序。

其次结合智能考勤系统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出勤、行为动态等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置问题行为强化行为管理监控。

同时利用手机、学习管理系统等工具可以建立师生之间的即时沟通渠道增进师生关系了解学生动态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此外借助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作业提交、成绩分析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的评价反馈优化评价反馈机制促进个性化发展。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学校、家长、社会各方的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拓展家校社会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三)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势及局限性

教育技术装备为高中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可以增强师生互动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是可以支持个性化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四是可以拓展家校社会协作实现全方位育人。

但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对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一定要求二是硬件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较高三是安全隐私问题需要加强管控四是过度依赖技术可能弱化人际交往。

总之教育技术装备为高中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权衡利弊发挥其优势。

四、利用教育技术装备赋能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制定教育技术使用规划

在学校层面应该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目标和路径建立教育技术装备采购、维护、升级的长效机制并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技术使用行为。

在教师层面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将教育技术手段融入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探索创新性的技术应用方式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学生层面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安全地使用各类教育技术装备鼓励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参与班级管理发挥主体作用。

(二)培养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方面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方法组织教师研讨交流分享教育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实践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考核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同时要将信息技术应用纳入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相关技术应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规范、安全使用技术装备的意识和习惯。

(三)优化教育技术装备资源配置

在教育技术装备资源配置上需要突出重点领域、注重兼容性、强化信息安全。

首先要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需求优先配置教学互动、行为监控、家校联系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合理规划各类技术装备在不同管理环节的应用发挥协同效应。

其次要选择具备良好兼容性的技术装备确保硬件软件之间的协调运转并建立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机制确保技术水平与时俱进。

同时还要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师生使用技术装备的行为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四)建立教育技术应用的监测与评估机制

学校还需要健全监测体系建立教育技术应用情况的动态监测机制聚焦关键指标如技术应用频率、师生满意度、管理效果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完善评估机制定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的绩效评估客观分析成效和不足以评估结果为依归不断优化技术应用策略和管理措施。

此外还要建立师生参与的反馈机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持续优化技术应用提高管理实效。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确保教育技术应用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利用教育技术装备赋能高中班级管理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制定规划、培养能力、优化资源、建立监测等策略实现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为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五、结语

教育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为高中班级管理注入新活力,为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提供新契机。高中学校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装备,与传统管理方式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实现高中班级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高中班级管理必将呈现更加智能化、精细化,有望实现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只有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高中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新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张菁.信息技术在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教育(管理),2023, (11):71-72.

[2]韦家启.网络环境下高中班级管理的创新路径探索[J].高考,2023,(28): 90-92.

[3]王丹.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3, (27):97-99.

[4]徐倩倩.“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信息化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