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1. 以《标准》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分析法完成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决策方法。在构建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评价模型时,将辅导员的各项工作能力和表现分解为多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如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业指导能力、日常事务管理能力等。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化的评价模型。具体来说,使用层次分析法时,首先明确了评价目标和评价准则,然后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评价目标逐层分解至具体的评价指标。接着,通过专家权重打分、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同一层次内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最后,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数学模糊分析法(Fuzzy Analysis)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价方法,用于处理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评价问题。在辅导员评价中,由于一些评价指标如工作表现等往往难以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因此数学模糊分析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学模糊分析法,可以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并结合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处理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
2. 项目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数学模糊分析法的优点构建评价模型。首先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使用数学模糊分析法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表现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这样既能确保评价模型的层次化和结构化,又能处理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构建评价模型时,项目充分考虑广西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确保评价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表现。以下是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
1)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表1 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价指标解释 |
通识能力A1 |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B11 | 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中语言情境、逻辑的应用水平 |
沟通协调能力B12 | 有效传达信息、理解他人意图、处理人际关系以及解决冲突的水平 | |
组织策划能力B13 | 对资源的有效安排、管理和协调,以及对活动流程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 |
跨文化交际能力B14 |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效地进行沟通、理解和合作的能力水平 | |
跨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B15 | 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应用到一个问题或主题的过程和能力水平 |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B16 | 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水平 | |
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B17 | 个人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进行有效地调控和控制的能力水平;自行完成学习活动的能力水平 | |
业务能力A2 | 思想政治教育能力B21 | 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解释、教育和价值引领;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B22 | 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势;能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能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研判网络舆情 |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B23 | 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以及推动职业发展的能力水平;就业过程进行指导和规划的水平 | |
学业指导能力B24 | 学生专业教育、学风建设的水平 | |
学生事务管理能力B25 | 学生的综合事务应对水平 | |
心理辅导能力B26 | 心理问题排查和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水平 | |
党团和班级建设能力B27 | 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党团员发展与教育管理的水平 | |
危机事件应对能力B28 | 学生突发情况的应对处理的水平 | |
发展能力A3 | 科研能力B31 | 开展学术理论、实践研究,转化实践成果的水平 |
研究创新能力B32 | 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水平 | |
批判性思维B33 | 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和评估的能力水平 |
2)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确定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对各指标设置权重。权重在指标体系中体现了其价值的相对性,以不同的权重对其加以量化。将定性的因素进行相对的定量分析,本文对表1中的各个指标权重确定采用专家打分法,最终结果具体见表 2。
表2 表1 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通识能力A1 | 0.33 |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B11 | 0.16 |
沟通协调能力B12 | 0.18 | ||
组织策划能力B13 | 0.17 | ||
跨文化交际能力B14 | 0.1 | ||
跨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B15 | 0.12 |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B16 | 0.12 | ||
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B17 | 0.15 | ||
业务能力A2 | 0.35 | 思想政治教育能力B21 | 0.17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B22 | 0.14 |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B23 | 0.12 | ||
学业指导能力B24 | 0.09 | ||
学生事务管理能力B25 | 0.15 | ||
心理辅导能力B26 | 0.12 | ||
党团和班级建设能力B27 | 0.11 | ||
危机事件应对能力B28 | 0.1 | ||
发展能力A3 | 0.32 | 科研能力B31 | 0.37 |
研究创新能力B32 | 0.28 | ||
批判性思维B33 | 0.35 |
3)运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定量化分析
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多层次的模糊决策问题,本文采取先对低层次水平进行评价,再对高层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4)确定指标评价集
设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标度为高、较高、一般、较低和低5个等级。即 V={ 高,较高,一般,较低,低 },为方便计算,依次对5个等级赋值分别为(5,4,3,2,1)。
5)模糊评价矩阵的确立
本课题小组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回收80份,得到的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原始评价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评价情况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发展水平评价情况 | ||||
高 | 较高 | 一般 | 较低 | 低 | ||
通识能力A1 |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B11 | 7 | 20 | 38 | 11 | 4 |
沟通协调能力B12 | 6 | 21 | 35 | 14 | 4 | |
组织策划能力B13 | 5 | 13 | 35 | 12 | 15 | |
跨文化交际能力B14 | 3 | 20 | 38 | 10 | 9 | |
跨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B15 | 3 | 12 | 36 | 16 | 13 | |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B16 | 6 | 20 | 30 | 15 | 9 | |
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B17 | 8 | 23 | 35 | 9 | 5 | |
业务能力A2 | 思想政治教育能力B21 | 5 | 27 | 38 | 6 | 4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B22 | 4 | 23 | 39 | 9 | 5 |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B23 | 4 | 25 | 34 | 10 | 7 | |
学业指导能力B24 | 3 | 18 | 35 | 14 | 10 | |
学生事务管理能力B25 | 7 | 28 | 30 | 12 | 3 | |
心理辅导能力B26 | 5 | 25 | 32 | 9 | 9 | |
党团和班级建设能力B27 | 7 | 14 | 37 | 19 | 3 | |
危机事件应对能力B28 | 6 | 23 | 35 | 10 | 6 | |
发展能力A3 | 科研能力B31 | 4 | 22 | 33 | 11 | 10 |
研究创新能力B32 | 5 | 18 | 36 | 12 | 9 | |
批判性思维B33 | 5 | 21 | 30 | 14 | 10 |
根据上表各指标的风险评价情况,由各级评价占总评的比例来确定模糊评价矩阵,具体如下:
6)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确定各二级指标层的模糊评价向量,分别表示为 R1、R2、R3、R4、R5 及一级模糊关系矩阵 R,计算结果为:
因此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7)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8)确定能力水平的评价等级
根据折算标准,可以计算出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得分为3.06分,发展水平等级介于一般水平与较高水平之间。
9)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结果看出,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分值为3.06分,发展水平等级介于一般水平与较高水平之间,结果符合课题组对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水平的实地调研情况。若能够根据模型评价的反馈结果针对性地改善对应的问题,则能对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综合上述,辅导员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方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不同院校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三)对策建立
通过研究表明:在业务能力方面,高职辅导员存在着重视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轻视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困境;同时还存在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能力不足的困境等情况;在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存在教育科研能力不强的困境。以下将基于上述研究内容,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队伍为例对切合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以及建议进行研究,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内外联动”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共同体
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共同体是指,辅导员群体之间和专业教师群体之间要相互联动、协同合作,打破相互之间孤立的边界,融合成为相互配合、资源
利用最大化的共同体,以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辅导员队伍算是一支比较庞大的师资力量,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这支队伍要形成合力,让辅导员们互相“报团取暖”,感受共同体的力量,从而增强自身内部的驱动力。
1)明确辅导员内部驱动力的核心要素。内部驱动力是指辅导员自身内在的动力和动机,驱使其主动追求和实现职业目标。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的内部驱动力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对自我提升的追求等。这些要素将激发辅导员积极参与职业能力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2)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共同体意识。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会等活动,让辅导员充分认识到构建共同体的重要性,明确共同体的目标和任务,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强调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与共享精神,促进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搭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平台。这些平台可以包括线上线下的交流社区、专业发展工作室、学术研究团队等,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实践的机会。通过这些平台,辅导员可以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分享学生管理经验、开展科研合作等,从而提升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4)制定激励机制以激发辅导员的内部驱动力。可以设立优秀辅导员奖励制度,对在共同体建设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提供职业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让辅导员看到在共同体中付出的努力能够得到认可和回报。这将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共同体建设的深入发展。
5)注重辅导员个人成长与共同体发展的协同性。在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要关注辅导员的个人成长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同时,将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共同体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结合“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从辅导员内部驱动力角度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共同体需要明确核心要素、建立共同体意识、搭建发展平台、制定激励机制并注重个人成长与共同体发展的协同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注重高职辅导员个人多维度发展
根据评价模型的反馈结果,结合“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更加注重个人多维度发展,着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以及实现院校的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策建议:
1)学术与专业能力、跨领域知识水平的提升
深化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员应不断更新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咨询等领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参与学术研究与交流以及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通过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等方式,提升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同时还要积极参与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增强跨文化应用的能力水平。
2)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
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社团指导、实习实训等实际工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和胜任辅导员工作。
3)个人成长与自我发展
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应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学习与自我更新。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辅导员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1。
4)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
完善政策保障。学校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如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励基金、评选优秀辅导员等方式,对在个人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辅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2。
综上所述,注重高职院校辅导员个人多维度发展需要从学术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个人成长与自我发展、心理健康与情感支持以及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以促进辅导员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建设。
课题名称 : 《“双高”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及评价模型的研究和实践》
项目来源“项目名称”:
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9LSZ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