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珠丽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裴梅镇龙港小学335514

摘要

为了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视。问题意识的正确培养与激发,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逻辑思维空间的拓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也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问题意识塑造的重要性,全方位、多角度对相关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思考,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基础条件。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正文

学生问题意识的塑造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知识、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如果能就相关理论知识而提出问题,将会比就现有问题进行解决对思维的拓宽更有帮助。

一、创设轻松环境,调动学生问题意识

(一)设计问题情境

为了更好地激活学生问题学习意识,教师布置抽象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时,要避免采取单一教学方式,更多地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将数学问题素材融入到多样化的探索情境中。在“小数乘法”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将小数乘数转化为整数乘数的过程。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数学游戏情境来展开教学。情境设计如下:某学生替全班同学采购学习物品,需采购钢笔35支,墨水17瓶,笔记本20本,已知钢笔21.5元一支,墨水7.5元一瓶,笔记本15.8元一本,那么要想顺利完成本次采购任务,最少需要准备多少钱?教师借助这个趣味数学游戏,使学生将小数乘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中购物时元与角的转换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借助在现实生活中的购物体验来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数,实现小数乘数的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推出驱动任务

教师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知识间的关联性,以此为导向,合理选择驱动任务,把握教学脉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教材根据数学计算的难易程度,将“小数除法”这一章节涉及计算的内容分成了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部分。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先后设置三个驱动任务,以逐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第一,让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回忆一下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第二,基于整数除法的知识储备,研究对比整数除法与小数除以整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小数点对齐这一关键计算技巧。第三,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数除以小数,学会如何正确移动小数点。通过推出三个驱动任务,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小数除法的重、难点内容,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组织质疑活动,激活学生问题思维

(一)搭建质疑平台

教师在准备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时,首先需要思考的就应该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如在开始“位置”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这样一个思考:现在老师要用数学的语言来准确描述全班同学所处的位置,同学们觉得可以实现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本章节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质疑。有的同学认为可以,有的同学则认为不能,教师则引领学生继续思考,能的话该如何实现,不能的话那么需要用怎样的方法可以描述学生们的位置。借此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行”与“列”的理解,完成对坐标系的初步认识。

(二)组织释疑讨论

释疑讨论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主,教师减少不必要的思维干预,充分发挥学生质疑释疑的自主性,在做好必要的学情调研工作基础上,依据学生学力差异,科学组建学习共同体,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可以在释疑讨论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更加高效地完成释疑学习任务。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活动时,学生会学习到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面对这一公式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而不是相邻的两边的长度相乘呢?教师组织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有的学生会尝试分析底边和高所代表的意义,而有的学生则会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中探求共性。经过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学生终于能分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内涵,在释疑活动中完成质疑学习。

三、推出实践任务,培养学生问题习惯

(一)优化数学实验

小学阶段很多数学规律、数学公

式的推导都需要数学操作实验的支撑。教师正视数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创新优化数学实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数学新知建构的精准度。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教学中,有多个数学知识点可以通过数学操作实验来进行学习和验证。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的操作实验时,随着实验步骤的进行,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构成部分有哪些?”“这些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图形?它们各自的面积大小如何计算?”“你能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在数学操作实验的过程植入设问,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养成大有裨益。

(二)延伸问题研学

教师要关注数学问题教学的课堂内外教学对接,延伸数学问题研学域度,增设更多数学问题为主导的实践学习活动,锻炼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综合应用思维。如在进行“观察物体(三)”的教学活动时,由于教材中观察方块的视图内容较为简单,与生活的联系不够密切,教师便以盲人摸象的故事为引,组织学生到动物园去观察大象。指导学生在完成对大象正面、左面和上面的观察后,尝试将这三个方向的视图画出,并借所画图像再次回忆大象的立体图像。在观察、绘画和想象的生活实践活动中,训练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结语

目前,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师应着重关注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塑造。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问题意识,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有效提高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合理设计课前预习任务、课堂提问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点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整合和解决,从而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和创新空间。

参考文献

1]柳宪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7(7):212.

2]张金楼.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6(92):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