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邱文四

涟源市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4171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肩负为社会输送高品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使命,另一方面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任务,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深入分析本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升策略

正文


引言

在计算机行业快速更迭的过程中,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的中职院校也应及时与社会接轨,为中职学生提供最新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使其接触最前沿的计算机专业的信息,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具备强大的计算机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就业。

1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1.1实践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充分体现实践性,让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校和教师要大力帮学生创造实践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大胆试错,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随堂练习、上机实习、专题探索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具体项目,鼓励学生进行挑战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在试错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竞争中激发创新思维。

1.2及时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进步,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引入前沿技术并匹配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课堂及时向学生分享最新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学生今后积极就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更能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2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突出市场就业导向

就业市场,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考查教育成果的最后一步,即中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能力,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这就需要中职院校在进行改革时突出市场就业导向。具体而言,突出市场就业导向,需要做到:第一,紧跟市场的发展需求,将市场需求与专业教学进行强强联合;第二,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中,需要合理配置学生专业课、选修课、自修课的比例,做到专业课夯实基础、选修课拓展能力、自修课强化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就业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做到随机应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授课模式,从而让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入地掌握市场就业动态,以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扎实、更实用。所以,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改革应做到突出市场就业导向,重实践、重应用,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

2.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计算机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教师如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难以充分覆盖所有知识点,更难以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新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实践任务,改善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围绕任务目标进行层次化、递进式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以“双绞线的制作”课程教学为例,要想让学生熟悉双绞线、压线钳和测线器的结构,进而学会制作双绞线,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主体实践。首先,教师要先带领学生熟悉UTP双绞线、RJ-45水晶头、测线仪、压线钳等实践所需的基本物料与工具。然后,教师可结合视频让学生学习网线钳和测线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双绞线的线序和连接标准。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尝试识别图片中的交叉线与直通线。紧接着,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T568b标准线序卡图,将双绞线的一端自左向右平行排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物线头,让学生认识RJ-45水晶头的前端、正面、反面、引脚,并让他们准确说出引脚号码。学生顺利完成RJ-45水晶头各部分的识别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按照剥线、理线、剪线、插线、压线和测线步骤制作双绞线。要顺利完成这个实践,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合适的力度、准确的方向。完成制作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双绞线拿到测线仪中进行测试,并让学生观看测试过程。如果两端指示灯从1到8依次同频闪烁,说明双绞线制作成功。让学生亲眼见证测试结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

2.3突出专业技能导向

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这也是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最主要的区别。进一步讲,职业教育重视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的是专业技能人员,而大学则是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职业教育应更重视市场需求,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基于此,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改革时,应在市场需求的主导下突出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入以技术实践为主的课程内容,如计算机行业销售、计算机组装、数据录入等,从而让学生在学校期间进行持续不断的练习,保证在走上就业岗位时能够以职业的技术素养与专业的技能素养有效胜任岗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学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并通过自修课的形式完成对自己爱好技能的培养,从而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与自主技能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4引入小组合作学习

中职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需正视中职生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和专业基础薄弱这一现实,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助、协作、竞争中超越自我、共同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特定任务的达标性考核,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迅速成长。学校可以结合实训平台,开发一些团体性项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高效合作,提高个人素养,实现共同进步。以“网络病毒的防范”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即可构建一个模拟的企业网络环境,其中包含多种可能遭受网络病毒攻击的场景,如邮件钓鱼、恶意软件下载、网络漏洞利用等,要求学生针对这个企业网络环境设计并实施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这一任务目标的完成过程,可以让学生全流程体验网络病毒的预防、检测、响应和系统恢复四个环节。在组队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如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网络通信、法律(针对数据保护)等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组队完成后,每队内可根据各自专长领取不同的角色,如安全分析师、系统管理员、网络架构师、法律顾问等。组队完成后,实际操作开始前,教师需要利用实训平台提供高度仿真的网络环境,包括虚拟服务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便学生能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操作。为了完成整个实践过程,学生需在实训平台上部署方案,并进行模拟攻击测试,验证防范效果。各个小组的实践过程全部完成后,教师可以带领各小组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防御系统最完善。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详细的项目报告,展示项目成果和学习收获。这样的团体性项目,能够培养学生沟通、协调、领导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结语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情进行精准分析,重视课程资源开发,运用微课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结合任务式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勤学多练,通过多方努力,多管齐下,从而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为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傅洪运.中职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J].家电维修,2024,(05):21-23.

[2]程莹.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2024,(03):180-182.

[3]陈玮玮.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新课程,2023,(12):7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