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蒋振栋

肇庆学院 526061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实践来提升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美术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实践

正文


引言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中,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其中包括“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度渗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亦面临着如何适应新时代挑战的议题。在“互联网+”时代,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壁,而是通过网络平台的连接,跨越时空限制,使学习资源得以共享,教学方式得以创新,学习体验得以丰富。然而,尽管网络技术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通识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学生参与度的低下等,仍然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1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对于提升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质量和吸引力至关重要。美术学,尤其是中国画和山水画的教学,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接触全球的艺术精华,同时也能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为此,教师需将网络资源融入教学设计,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有力支撑。

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库是整合网络资源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数字图书馆、艺术数据库以及在线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素材。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库欣赏到历代名家的中国画作品,了解不同流派的特点,甚至细致到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技巧。这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减少了传统教学中实物展示的局限性。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网络资源搜索和筛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找到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关键词搜索、评估信息来源,以及筛选相关、高质量的网络资源,教师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互联网+”时代,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提升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审美素养。针对中国画和山水画的教学,我们提出以下策略以实现这一目标。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协作是互动式教学的基础。教师可以创建论坛或在线群组,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深度讨论,分享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批判性思考中深化对艺术的理解,还能借鉴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发布讨论话题,如“山水画中的留白艺术”,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提供自己的创作作为讨论素材。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虚拟现实,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山水环境中进行创作实践,体验古人的绘画过程,这将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沉浸感。而增强现实则可以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与艺术互动,如使用手机应用扫描校园内的壁画,从而解锁相关的艺术知识和故事。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升学习体验。

3美育知识的网络推广策略

“互联网+”时代,美育知识的推广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室和教材,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实现全球化的艺术教育。对于高校美术学专业而言,利用网络进行美育知识的传播,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可达性,还能扩大美育影响力,培养公众的艺术素养。以下几种策略可以有效推动美育知识在网络上的推广和普及。

开发和维护专业的艺术教育网络平台是关键。这类平台可以整合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如中国画和山水画的在线教程、讲座视频、艺术家访谈等,为公众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空间。通过定期更新内容,设置互动环节,如在线问答、论坛讨论,鼓励用户参与,形成良好的学习社区。平台的互动性和个性化设置,如用户学习进度跟踪、推荐系统,能根据用户兴趣推送相关资源,增强用户的学习黏性。

运用社交媒体和直播平台进行实时教学与分享。教师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教授中国画和山水画的技巧,引导观众参与,实时解答疑问。这种形式能打破地理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专业知识,同时增强了教学的即时反馈,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展示,分享艺术创作的过程,激发公众对美育的兴趣。

4案例研究:中国画或山水画教学实践

“互联网+”时代,中国画和山水画教学的改革实践正逐渐从理论走向实际,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案例一:在线课堂与虚拟现实的融合

某高校的中国画课程实践了一种结合在线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模式。教师首先在在线平台上发布教学大纲、视频教程和参考资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进行学习。然后,教师组织虚拟现实绘画工作坊,让学生在虚拟的山水环境中体验真实的绘画过程。通过VR头盔,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山水之间,可以亲自尝试临摹名画,感受笔墨的韵味。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对技术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二:数字绘画与互动讨论的结合

另一所高校的山水画课程则以数字绘画软件为基础,鼓励学生使用iPad等设备进行电子绘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山水画作,然后在数字平台上尝试模仿。通过在线平台,学生可以实时上传作品,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立即给出反馈,形成热烈的讨论氛围。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也使得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案例三:线上线下融合的实地写生活动

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某高校组织了“线上预约,线下写生”的活动。教师提前在校园内设置多个写生点,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预约写生时间,然后在指定日期携带设备实地创作。活动结束后,学生将作品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和同学进行线上点评,形成了一种线上线下互动的学习模式。这种策略不仅让学生在自然中找到创作灵感,也培养了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案例四:网络研讨会与作品展示的组合

某艺术学院定期举办中国画网络研讨会,邀请学者、艺术家进行线上讲座,并邀请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讲座内容涵盖了中国画的历史、技巧以及现代创新实践,而学生的作品展示则展示了学习的成果,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研讨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心的平台。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画和山水画教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我们已经看到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的显著提升。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迅速、资源筛选困难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等。未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化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改革的持续和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喆.互联网时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与实践--评《当代高校舞蹈教学的路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4年第5期I0009-I0010,共2页

[2] 梅璐璐.数智化时代应用型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年第6期205-207,共3页

[3] 武明.“互联网+”时代下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年第7期6-8,共3页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