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加固和碧道建设融合探索-以东莞市道滘镇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堤防加固;碧道建设;融合;东莞市;道滘镇
正文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堤防加固作为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设施,而碧道建设则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东莞市道滘镇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城镇,面临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防洪压力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
1.堤防加固和碧道建设融合的重要性
堤防加固是城市防洪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安全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堤防工程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道滘堤防在历次防御台风风暴潮灾害及洪水中,堤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碧道建设则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城市的宜居性。因此,将堤防达标与碧道建设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还能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创造出兼具生态美感和实用功能的绿色空间。这种融合能够实现城市防洪与生态建设的双重目标,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道滘镇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的建设情况
东莞市道滘镇位于水乡片区,水网纵横交错,滨水资源丰富,受时间变迁和自然条件的影响,部分河段堤防建设标准较低并已经老化、破损,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对防台防潮减灾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堤防设施已难以满足防洪需求,道滘全镇主要堤防96公里,其中,仅有28公里按照规划标准进行达标建设的堤防,防洪压力较大,堤防达标加固迫在眉睫。同时,镇内原有的堤围基本采用干砌石挡墙外包钢筋混凝土护面,仅具备防洪功能,土堤形式单一,堤顶杂草、灌木丛生、道路狭窄、不连续,可达性不高,河岸两侧缺少沿江亲水带,无法与水面互动,配套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道滘镇从2019年开始规划建设,统筹推进河岸违建清拆、堤防加固达标和碧道景观提升等工作,实现防洪与休闲的双重目标,截至目前,已建成75公里碧道,66公里堤防,在堤防达标和碧道融合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堤防加固和碧道建设融合探索
3.1统筹规划设计
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的融合始于规划与设计层面的深度整合。规划上,应将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两者在城市规划中得到统一考量,实现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建设时序的协调一致。设计层面,要注重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充分考虑堤岸土地现状和用地规划,平面结合沿岸的景观环境布置,释放可观的绿色共享空间的同时满足堤防的防洪需求,例如,将堤防设计为兼具防洪与休闲功能的生态廊道,既保障了防洪安全,又提供了绿色休闲空间,尽量少占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设计过程中,应强调生态保护与景观营造,采用本地植物和自然材料,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碧道景观,同时确保堤防结构的稳固与功能的完善。通过统筹规划和设计,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得以在功能性、美观性和生态效益上实现有机统一,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富有美感的居住环境。
3.2做好清拆违建
清拆沿河违建是一项重要的城市管理任务,对于保护河流水域生态环境、保障行洪安全以及维护城市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水乡片区沿河违建问题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堤防达标和碧道建设。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向公众普及违建的危害性和清拆的必要性,引导公众支持和配合清拆工作,对于违章建筑,要制定详细的清拆计划和方案,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并责令限期拆除,对于拒不拆除的违建,依法采取强制拆除措施。严格落实外江河岸15米、内河涌河岸8米的清拆红线,动真碰硬向临河违建行为“亮剑”。完成违建清拆后,以连续贯通的慢行系统建设为载体,将原来被小区、闲置地块等占用的河岸腾退出来,提升为公共绿色开敞空间,并串联滨水公园、口袋公园、景区景点等,打造高品质滨水休闲带,实现还“岸”于民、还“水”于民。
3.3采用先进技术
采用先的施工工艺和先进技术是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有效结合的关键。在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河段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加固和建设方式。同时,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以提高堤防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采用生态护岸技术,通过种植植被和设置生态石笼,既加固了堤防,又美化了环境,增强了碧道的生态功能,采用碧道功能提升与优化策略、碧道堤防加固改造、海绵城市、高覆土条件下既有乔木保护措施、淤泥固化处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科技创新以及关键技术的运用充分展现了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减少噪音、粉尘和废水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对堤防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堤防安全。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堤防加固的工程质量,还能在建设碧道时兼顾生态保护和景观效果,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4做好建后管理与维护
管理与维护融合是确保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要建立一套综合的管理体系,将堤防的安全监测、维护保养与碧道的日常管理、景观维护相结合。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和维护标准,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实现对堤防和碧道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定期对堤防结构进行检查,及时修复损坏部分,确保防洪功能,对碧道进行绿化养护、设施维修,保持其良好的使用状态。管理与维护的融合还包括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通过这种融合,可以确保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的长期效益,为市民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东莞市道滘镇在堤防加固与碧道建设的融合探索中,在规划设计、清拆违建、工程技术以及建后管理维护等多方面的创新与实践。通过这些综合措施,不仅提升了堤防的安全性和碧道的生态功能,还促进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应继续深化这种融合模式,以实现城市防洪与生态景观的和谐共生,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钟志慧.城市碧道建设理念下的河涌分段岸线整治实践[J].云南水力发电,2024,40(03):135-138.
[2]陈诗然.关于推进碧道建设助力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探讨[J].珠江水运,2023(23):6-8.
[3]吕甜丽.碧道建设中的滨水景观设计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1):77-79.
[4]李晓鹏.海绵城市理念在碧道建设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2022(07):80-83+89.
[5]侯智勇.碧道建设新起点——深圳屯梓河湿地碧道建设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04):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