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方法
正文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老师不但要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老师可以将信息化教学、情境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的特征相结合,努力营造出问题导学式、思维发散式的数学教学环境。老师应该用客观的、发展式的眼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评估,逐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互动交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
1.1开阔学生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和活泼的,而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工具和实践性质的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这就给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造成了一些困难。与此同时,因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还受到了课本和教材内容的影响,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建立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数学公式、定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转化。这样,就可以使小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数学创新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进行有效的提高。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有规律的、可理解的数学趣味内容。
1.2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想要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老师们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学内容和鼓励式的评价体系,来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引导与逻辑特性,使学生由易入难、由简入繁,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规律。老师对学生进行意识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探索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根据客观的数学规律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数学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思考、深入学习的快乐。
1.3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分析能力
在“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一方面,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小学生可以养成实践探索、交流讨论和理性分析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中的内容难度是呈阶梯递进式上升的,学生在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后,可以利用严谨的数学思维分析能力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题。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原则
2.1坚持生本教育原则,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生本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老师们不能只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成绩”与“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挑战。所以,老师们需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避免家长们“只看分数、不看过程”,“只要结果、不关心孩子学习方法”的惯性思维。老师要坚持生本教育,就必须在课前准备、课中讲授、课后演练三个环节中,给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全方位的教学方法。
2.2坚持素质化教育理念,注重理解与实践式教学
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对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和验证。与此同时,在设计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问题的难点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一点一滴地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会在数学学习中逐渐建立起了自信。
2.3坚持生活化教学原则,打造开放式数学教学课堂
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跟老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老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快地了解到有关的数学概念,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思考。而开放性数学教学课堂,则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尝试自我创编、探索数学教学案例,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
3.1设计游戏互动式数学教学方案
在设计数学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始终将兴趣放在第一位,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参与意识。小学生的兴趣点是比较简单的,老师应该从教科书的角度来深入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点和教科书的内容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老师可以设计出游戏式的数学教学方案,让学生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系统地、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数学概念、公式形成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出来,从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计出一种游戏式的数学教学场景,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去感受小数的存在和意义。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游戏”,让学生们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购物找零”和“物体称重”的游戏。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2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问题导向式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打破传统数学学习的思维定式,并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意识,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指老师根据数学教材内容,设计有梯度、有层次性的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自主问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对数学案例、题目中所体现的思维进行系统分析。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种有趣的预习活动。比如,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作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进行观察,并让学生对三角形有什么明显的特征进行思考,从而可以以三角形为基础,提出问题。比如,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用矩形支撑代替三脚架,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让学生们自己做一个关于三角形和矩形的实验,然后就可以得出“三角形稳定性”的结论。
3.3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打造活力式数学教学课堂
信息化的数学教学对构建情景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有很大的帮助,小学生一般都会比较喜欢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老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为小学生设计一个更有活力的数学教学情境。同时,老师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为小学生设计课前导学案、课中互动教学和课后数学创新作业。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在问题的设计上,则应尽量选取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生动的事例。比如,小明、小亮在玩掷硬币的游戏,一共掷了五次,有四次是正面的,还有一次是正面的。那么,当他们抛第六次抛出的时候,有多大的概率国徽面会朝上?许多同学只会简单地答出4/5,而不会对题目所考查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科学地思考和分析抛硬币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3.4设计趣味式数学巩固练习题,优化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太过机械化,以完成任务为主,这对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设计趣味式数学题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测量自行车车轮的周长、直径,然后利用所学的公式来进行验证。这就要求学生要自己来实际操作实现,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还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意识。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应该将新的数学作业与之相适应,为学生们设计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让他们在老师评价方式的引导下,可以有效地进行学习,并逐渐地建立起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再比如,在老师和学生的父母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可以将数学作业和家庭手工作业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理实结合的数学学习意识进行培训,并主动改变父母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是一项需要经过漫长的、不断变化的学习思想过程。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出发点,在互动交流、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要适时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对数学教学形式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整合,为学生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慧.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848-852.
[2]吴丽娜.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2(31):82-84.
[3]桂香勇,曹书珍.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养成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2(09):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