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模式下思政教育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
摘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思政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技术;路径
正文
引言:
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取得辉煌成就,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为适应当前全球技术进步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浪潮,我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进入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产业转型升级引发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重大结构性矛盾,教育链与产业链缺乏有机衔接[1]。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要求,是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矛盾的重要举措。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产教融合模式的定义
产业融合模式作为我国一种常见的深度教育模式,它的教育方法主要是促进教育机构与产业界的紧密合作,达到教育优化配置的目标要求,让学校培养出更多技术型人才。通常情况下,产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它主要是把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关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学校以及产业的未来发展实现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目标,在这种模式背景下,学校不仅集成了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的服务。而企业则以经营为主,形成了行业的对口协作,对推进学校以及产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很大。
2.思政教育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1 价值观塑造
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阶段中,开展思政教育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他们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把握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方向。因此,从这方面而言,培养学生树立报国为民崇高的思想作为主要重点,把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融入在一起,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而这一切的主要原题,在于价值观的塑造,价值观塑造的内容要依据以上的内容开展进行,如此,才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价值观,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2.2 职业素养提升
思政教育对提高职业素养起着核心作用,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为学生提供了职业行为的基本准则[2]。这促使学生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职业操守,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思政教育所强调的诚信、敬业、责任等价值理念,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3 知行合一
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引导学生道学习业务知识以及道德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而知行合一,作为学生在践行技术以及道德方面的主要方法,所以愿用这种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培养需求,将两者有效的达成一致,从而让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能够正确做出职业判断,避免由于技术滥用而引起的各种经济损失。此外,在实践的阶段中,通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他们把专业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过程中,以此来解决工作以及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产教融合模式下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
产业融合模式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政治水平,而想要实现全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必须要做好思想课程、专业课程的融合学校之间的有效融合,以下对常见的实现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3.1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
课程思政以及专业课程的融合作为产业融合模式的重点内容。在进行两者融合时,不仅需要考虑到专业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并且也要深入分析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素养,国家情怀包含了各种思政元素。因此,从这方面分析,在构建课程思政以及专业课程融合时,要把两者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思想道德修养也逐渐得到提升。
3.2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过程中,产业融合模式是推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企业合作,构建共同的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实现以及职业规划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学校方面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按照共同设计实践项目,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体会到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另外,企业也结合本身的企业文化以及行业特点,将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实践任务制定出来,如此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的基础上,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能够提高本身的职业素养。只有根据这种模式,才能够在实践阶段中让两者达成诚信敬业,实现勇于担当的目标。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产业融合模式的主要前提,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技术学校必须要做好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3]。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私想品德优质的教师进入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从而在掌握企业文化以及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教学实际情况要求,通过开展一些专业课程以及实习课程为指导的方法来拓展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让教师在掌握基本技能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范围。如此,不仅能够壮大师资的队伍综合能力,并且也能够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3.4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主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是在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以项目化方式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模块化和信息化处理,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单一模式,构建多元化立体的思政教育体系。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开发具有行业特色企业文化的思政教育课程,将企业的价值观念在思政教育内容中融会贯通。通过项目化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思政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认同,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职业素养[4]。一是按照思政教育内容的不同主题或领域进行模块化的划分,形成各自独立的教学模块,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和学习;第二,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将思政教育内容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4.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在产业融合模式背景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要给予高度的重视[5]。必须根据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计划,把产业融合的理念融入到实际中,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以上分析中对于思政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对于产业融合模式来说,想要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要结合现有的方案,把产业融合模式的方法以及理念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师资队伍等方面为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江波.中职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曾蔓.中职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论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1):198+200.
[3]王亚兰.天津市高职院校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9.
[4]秦英爱,邱俊杰.高校“云思政”教育工作在就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就业与保障,2021,(13):116-117.
[5]许朝晖,谈大勇.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数字编排技术”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与路径优化[J].广东印刷,2023,(05):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