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土建工程智能注浆技术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地铁;智能注浆技术;应用;土建工程
正文
引言
地铁土建工程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日益显著。但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铁建设的施工提出了诸多挑战,其中注浆加固技术是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所在。传统注浆方式在精确度和效率上都有限制,因此研发和应用智能注浆技术在工程界成为焦点。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推广智能注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探讨智能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原理、系统构成、应用及其面临的优势和挑战。
1智能注浆技术概述
1.1智能注浆技术定义
智能注浆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融合了智能控制和先进注浆工艺,其核心在于在注浆作业全过程深度融入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理念。这一技术通过运用精密的控制系统,实现注浆参数的细微调整和精确管理,同时,还借助实时监控技术保证了注浆过程的可控性和透明化。与传统注浆方式相比,智能注浆技术在保证注浆体均匀性和致密性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质量上提升,不仅使注浆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地层承载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增强。此外,对于面临复杂地质条件的建筑工程,如地铁土建工程等,该技术的应用也显著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成本支出,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方案。总之,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施工领域,智能注浆技术以其独特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正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
1.2技术原理与工作流程
智能注浆技术的原理核心在于压力控制、流量监测以及智能算法的综合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该技术的工作流程严谨而高效:首先,施工人员依据工程具体需求和地质条件,精心挑选注浆材料及配套设备,随后将智能注浆系统与搅拌机、压浆泵等关键设备妥善连接,并进行通电检测,确保所有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紧接着,在控制台或计算机上精确设定注浆的各项参数,涵盖注浆压力、流量、时间以及水灰比等,同时输入与工程紧密相关的桥梁参数,如梁号、孔号、梁长、梁高、孔长、钢绞线直径及波纹管内径等,以便系统能依据这些详尽信息实施精准控制。注浆启动时,智能注浆设备即按预设参数执行注浆作业,期间系统不间断地监测注浆流量、压力及密度等关键指标,并依据实时监测数据灵活调整注浆参数。一旦浆体质量满足预设的水灰比标准,控制台将自动操控出浆口测控台的电动阀开启,驱动灌浆泵进行注浆,同时系统实时采集并分析进出浆口的流量与压力数据。注浆完成后,系统进入保压阶段,维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注浆效果稳固,保压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灌浆泵,妥善保存注浆数据,并打印出详尽的灌浆报告,整个注浆流程均在智能注浆系统的精密自控下顺利完成,无需人工直接介入。
1.3智能注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智能注浆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智能化控制体系,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主控机、水灰比测控仪、进浆口测控箱、出浆口测控箱、传感器模组、显示仪表与控制单元,以及工业计算机与其配套的控制软件。主控机作为系统的中枢,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各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依据预设的参数和算法实现智能控制。水灰比测控仪则专注于监测制浆机中水泥浆体的水灰比,确保浆体品质达标。进浆口测控箱与出浆口测控箱分别部署于注浆孔的进出口,实时监测注浆过程中的流量、压力和密度等关键参数。传感器模组,涵盖了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密度传感器等,为系统提供了全面、实时的注浆过程参数监测。显示仪表与控制单元则直观展示了注浆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并在必要时提供手动控制功能。工业计算机及其配套的控制软件则承担了注浆参数的设定、数据的存储与分析,以及注浆报告的生成等任务。
2智能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
2.1应用场景分析
智能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扮演着多样且关键的角色。首先,在地铁隧道施工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如软土、沙层、岩层等稳定性差且透水性强的地层,智能注浆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注浆参数,确保地层的均匀加固,从而显著提升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在地铁车站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车站结构的复杂性和开挖深度的大幅增加,智能注浆技术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作业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基坑周围实施注浆加固,可以增强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预防基坑塌陷和地陷等问题的发生。此外,智能注浆技术还适用于地铁沿线的各种加固工程,例如桥梁基础加固和地下管线的保护。通过这些注浆加固措施,不仅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确保了地铁线路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注浆材料与设备选择
地铁土建工程中对注浆材料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注浆材料应具有优良的渗透性、流动性和固化性能,以适应不同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注浆要求。目前比较常用的注浆材料有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化学注浆材料等。在选用注浆材料时应综合考虑注浆目的、地层性质、施工条件等,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综合比较后再进行科学选择,从而保证地铁土建工程顺利施工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注浆设备的选用也很关键。智能注浆系统一般是由注浆泵,搅拌机,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等组成。注浆泵在注浆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压力稳定性与流量控制功能,以达到在注浆过程中所需压力与流量的要求;搅拌机要能使注浆材料达到均匀的混合状态来保证注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要具有高精确度与高可靠性以及易于操作的特点,使注浆参数的精确控制与实时监测得以实现。
2.3注浆工艺与操作流程
地铁土建工程中智能注浆技术是一个系统的而又精细的工艺过程,其注浆工艺和作业流程通常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进入准备阶段后,建设工人员就需要对注浆材料和设备进行精心的挑选,并结合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地质条件对注浆泵,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在内的各种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对流量时间、注浆压力等注浆参数进行精确设定,以保证注浆作业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是在注浆位置进行钻孔和安装注浆管环节,对注浆设备与注浆管路的衔接进行综合检查,确保注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在注浆作业开始之前,还必须对注浆设备与注浆管路的衔接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确认工作,以确保注浆作业的质量和效果。随后是开启注浆系统,必须严格遵照预设参数进行注浆作业,在此期间可根据实时监控的相应参数和地层变化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注浆参数。完成注浆作业后,关闭注浆系统,在对注浆效果进行细致评估监测的同时,彻底清理注浆设备和管路,确保注浆质量完全达到项目要求。
2.4关键技术参数与影响因素
在应用智能注浆技术时,关键的工艺参数如注浆压力、流量、时间和水灰比等都被精确控制。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定直接影响到注浆的效果和施工质量。注浆压力的确定需基于地层的特性和注浆目标,以确保注浆材料能有效渗透地层,实现预期的加固效果。注浆流量的控制旨在保证材料在地层中的均匀分布,防止出现注浆不足或过量的问题。注浆时间的设定应综合考虑注浆材料的渗透性和固化时间等因素。水灰比的选择则需依据注浆材料的特性和地层的具体情况,以确保材料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和固化性能。除了这些参数,地层的性质、注浆材料的选择、设备的性能以及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等因素也会影响智能注浆技术的应用效果。因此,为了确保注浆效果和施工质量,实际操作中必须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注浆及施工方案。
3智能注浆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3.1优势分析
智能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首先,该技术的施工范围较小,通过精确控制注浆参数和区域,实现了对特定地层的精准加固。这种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而且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其次,其加固效果显著,智能注浆技术能够根据地层特性和注浆需求,科学选择注浆材料和优化工艺参数,确保材料充分渗透至地层的微裂缝和孔隙中,形成坚固的注浆结构,从而显著提升了地层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此外,智能化控制是该技术的另一大特色,智能注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和灵活调整注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状态,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操作简便的特点。这种智能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注浆操作的精确度和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和成本,为地铁土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3.2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智能注浆技术虽然在地铁土建工程中表现出很多优越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复杂的地层情况是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地铁土建工程往往涉及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这就对注浆材料和工艺的选用构成了严峻考验,因此,要想对注浆效果进行有效的优化和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地层特性的深入研究和实时监测,从而准确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工艺参数。二是注浆设备的性能与注浆操作的精确性和高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一些注浆设备在复杂的地层条件下,还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很难满足注浆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大注浆装备的研发和改进力度,以增强它的高效性和精确性,从而保证注浆作业的顺利实施。
4结束语
通过本论文的深入研究和论述,了解了智能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地位。智能注浆技术以其高效作业、精确控制、优质加固效果,对地铁施工起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用。虽然也面临着设备性能、地层复杂性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但是通过不断的设备改进和技术革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注浆技术在今后我国地铁土建工程中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任艳武.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2):144-145.
[2]巴放.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3]石京和.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No.261(15):123.
[4]任艳武 . 注浆技术在地铁土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 上旬刊 ),2017(09):144-145.
[5]周谟远高岗荣冯旭海.长距离水平注浆技术应用于地铁穿越既有建筑物工程[J].建井技术,2018,39(1):58-60,49.
[6]邵华,黄宏伟,张东明,等.突发堆载引起软土地铁盾构隧道大变形整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6,38(6):1036-1043.
[7]钟鸣,谢永康,刘亭玉,等.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浆法加固技术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2(09):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