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具备思辨能力已成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必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素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未来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评价和创造,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例如,在阅读一篇记叙文时,学生就需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评价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造性的续写或改写【1】。而基于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训练,能够有效促使学生获得分析、理解、评价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提升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加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则有助于他们语言技能的提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语言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2】。例如,在学习语法知识时,学生需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比较不同语法现象的异同,归纳语法规则和规律,演绎语法知识的应用等。而基于思辨能力培养,通过加强对学生语言学习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从而提升语言技能。
(三)拓展学科思维
思维品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将有力推动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需要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诗词的艺术特色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运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而基于思辨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训练,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
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疑惑,他们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辩证思考。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旨在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巧妙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之中,将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独立探索与辩证分析,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一教学策略,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3】。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一篇小说时,教师就可以提问:“主人公的行为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如果你是主人公,会做出相同的选择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人物的动机和行为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分析进行启发。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两篇主题相似但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让学生对比分析其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此外,组织讨论交流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就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科技发展对人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尽管初中生在学习和思考方面已展现出一定的能力,然而,由于他们所积累的知识与学习经验相对有限,语文学习过程中仍可能面临思维定势的困扰。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同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具体来说,教师还需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相互学习和启发。例如,将思维活跃的学生与较为沉稳的学生搭配,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基础较弱的学生组合。然后,教师需要给各小组布置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如分析一首古诗的意境、探讨一篇议论文的论点等。小组成员需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辩论,从而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而教师就需要做好指导评价工作,及时了解小组学习进展,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思辨水平。
(三)引导反思学习
在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往往是教师的正面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却可能不利于学生逆向反思性思维的培养,进而制约了他们思辨能力的提升。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帮助他们审视自身的学习与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将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4】。比如,在阅读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忽略了某些细节、对主题的把握是否准确等。此外,同伴互评也是引导反思学习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阅读作文,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在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课堂教学,还需要强化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锻炼思辨能力。而课外阅读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争议性的书籍,如《1984》《动物庄园》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社会问题、人性善恶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开展写作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以“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为主题的写作竞赛,要求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并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反思学习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会琴.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学周刊,2024,(27):136-138.
[2]孙丽娜.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教育艺术,2024,(02):35-36.
[3]陶海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81-83.
[4]唐毓凤.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新智慧,2022,(03):100-102.
...